首页 理论教育 海绵城市:道路绿地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

海绵城市:道路绿地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路绿地是相对开放的绿地,该类型绿地选择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以雨水渗透、储存、净化等为主要功能,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溢流雨水经雨水灌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绿色街道的建设,有效增加了雨水的自然渗透,延缓了地表径流,减少了瞬时雨水径流对市政管网的压力,降低了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促进了城市建设区域内水系统的自然循环。

海绵城市:道路绿地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

道路绿地是相对开放的绿地,该类型绿地选择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以雨水渗透、储存、净化等为主要功能,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溢流雨水经雨水灌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道路绿地宜采用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种植池、人工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径流雨水(图5-15)。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直接将雨水渗入地下,以有效回补地下水;除使用透水铺装外,应合理设置坡度,保证排水,使周围绿地能合理吸收利用雨水;机动车道等区域初期雨水有机污染物及悬浮固体污染物的含量较高,道路雨水收集回用前应设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将该部分径流收集排至市政雨水管网。城市道路绿化带内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径流雨水下渗破坏道路路面及路基,其设计应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相关要求。

图5-15 道路绿地雨水控制利用流程

已建道路可通过降低绿化带标高、增加种植池、路缘石开口改造等方式将道路径流引到绿化空间的绿色基础设施,溢流设施接入原有市政排水管线或周边水系。新建道路可加宽人行道空间以预留绿色基础设施空间;结合道路纵坡及标准断面、市政雨水排放系统布局等,优先采用植草沟排水。自行车道、人行道以及其他承载要求较低的路面,优先采用透水铺装材料。人行道行道树应当采用生态树池来收集树干径流和路面径流。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应确保种植土层的厚度,种植乔木时,必须将下层建筑垃圾、土壤滞水层等破除,保障植物生长。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应根据设施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进行选择,宜选用耐涝、耐旱、耐污染能力强的乡土植物。道路中交通环岛、公交车站的绿色基础设施的布置应结合相邻绿化带、雨水口位置综合考虑,尽可能利用绿化带净化、削减径流。当道路红线外绿地空间有限或毗邻建筑与小区时,可结合红线内外的绿地,采用植草沟、雨水花园等雨水滞蓄设施净化、下渗雨水,减少雨水排放。当道路红线外绿地空间规模较大时,可结合周边地块条件设置人工雨水湿地、调蓄塘等雨水调节设施,集中消纳道路及部分周边地块雨水径流,并控制径流污染。

绿色街道是一种集合了透水表层、树木覆盖、景观元素的相融街道,通过把绿色基础设施元素整合成街道的形式来储存、过滤和蒸发雨水。绿色街道可减少雨水径流和降低面源污染,缓解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将自然元素纳入街道,为慢行交通系统的通行提供机会。透水铺装、植草沟、种植池等均可用于绿色街道的设计,例如美国波特兰区域雨洪管理和城市绿色街道建设

波特兰市在2003年开始了城市“绿色街道”改造设计,首先在街道绿化改造中加入雨水管理和利用功能,同时,结合景观元素,形成了当地富有特色的街道景观元素。波特兰的“绿色街道”项目通过对部分街道两侧停车区域进行改造,将原有的硬质道路改建为绿色种植区域,根据功能的需要进行结构层设计,通过不同耐水植物的搭配,最终形成一个集雨水收集、滞留、净化、渗透、排水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处理设施,并营造出自然优美的街道景致(图5-16)。雨水收集池与道路绿化相结合,地表径流在道路坡度造成的重力作用下流入收集池,首先经由水生植物和碎石构成的过滤池,碎石过滤掉大型的污染物,植物净化部分污染物,最后进入储水池;超出收集池容量的雨水进入城市雨水管道;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污水进入净化装置,雨水重复利用。绿色街道的建设,有效增加了雨水的自然渗透,延缓了地表径流,减少了瞬时雨水径流对市政管网的压力,降低了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促进了城市建设区域内水系统的自然循环。(www.xing528.com)

图5-16 波特兰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绿色街道)剖面

图5-17为蒙哥马利街道改造方案,并展示了7个区域的功能和服务面积。

图5-17 波特兰蒙哥马利绿色街道改造方案、功能指标及服务面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