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挑战杯四连冠:改变生活,演绎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挑战杯四连冠:改变生活,演绎未来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落下帷幕。等到真正颁奖以及授予“挑战杯”的时候,心中一股豪气,油然而生。“一屏多显”首创基于时域和空域的视觉信号分解与融合技术,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并且有望改变世界,演绎精彩的未来。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天空中的一点星光,但繁星汇聚,也可成为一笔重彩。

上海交通大学挑战杯四连冠:改变生活,演绎未来

编者按

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场偶遇,平淡无奇中却给人意外的惊喜。一切事物其实皆有因果,冥冥中早已注定。命运为我们铺设的道路,需要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落下帷幕。我们小组以作品《基于视觉信号分解与融合的单屏多通道显示技术及应用》夺得信息技术组特等奖,想起获奖的那一天,往事历历在目。

第一次听说“挑战杯”是大二的时候,跟一个好友闲聊得知这是全国最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大学生竞赛。于是在我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开始寻找适合它的土壤,生根发芽。巧的是,一门由翟老师开的类似于讲座性质的专业课激发了我对图像处理和人眼视觉的浓厚兴趣,翟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生动形象的课程内容使我深感知识的魅力。为了能抓住机会,下课时我主动向老师表达想深入探索的欲望。很幸运的是翟老师恰巧有个项目要参加“挑战杯”,正在招募本科生。就这样,和翟老师以及“挑战杯”的缘分开始了。

路就在脚下,这是一条痛苦与欢乐并存,漫长而又转瞬即逝的路。我们仿佛一开始就看到了终点的风景,但走着走着才发现,挑战之路上遍布荆棘,步履维艰。

通过一个镜片,在同一个屏幕上,一个人所看到的和另一个人看到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在不改变电视、投影等现有的显示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一个屏幕同时显示多个画面,这就是我们项目的核心“一屏多显”技术。

团队的分工非常明确。作为项目研究的负责人和组长,陈远春学长主要负责开发和算法实现,一手搭建应用系统。李想学长作为团队的展示成员,主要负责前期的论文撰写、中期的论文修改及后期的项目展示任务,他总能高效、高质地完成任务。陈琦和曾益主要负责PPT的制作及系统开发,张浩翔主要负责说明书的设计、撰写和更改,我和王鹏博主要负责应用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那段日子除了上课,其他时间我都泡在实验室,花费大量时间阅读论文、翻译论文、申请专利,并了解系统的运作原理。

“挑战杯”的过程注定艰辛,麻辣烫烧烤肯德基已经陪伴我们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参赛前两周的一次,因为参赛展示的场地是2m×2m的,所以我们计划带两套系统:电视机的一屏双显系统以及投影仪的一个信息安全显示系统。但是后来考虑到市场上的相关技术已经实现了两显,这样的话团队的作品就没有突出“多”这个字。因此必须要再搭一个系统出来,如一屏三显、一屏四显,这才能叫多显。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因为现有显示设备性能有限,要保证眼睛能够看到的每一个画面都是60赫兹,如果需要一屏四显,则利用传统技术应该要240赫兹。但市场上并没有刷新率240赫兹的硬件。考虑了多个方案,团队决定采用投影仪系统,用另一台来作为补偿,这才把一屏四显搭建出来。为了搭建这个系统,整个团队连着熬了两个通宵,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

校内的“钱学森杯”是我们第一次小试牛刀,这次展示是否顺利,牵扯着每个人的心。仅仅是将系统从实验室搬到图书馆都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我们迎难而上

随着工作的进行我逐渐发现,所谓“挑战杯”,是必不可少的对自我身心的挑战。用陈远春学长的话来说,我们的项目就像是一个串联的电路,每一次筛选就是经过一个开关,每一个都通过才能最终使灯泡亮起来。幸运的是,我们的灯泡亮了。

“一片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未来的道路。”面对选择,人总要有所取舍。一旦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考试周临近,当其他同学将时间都花在复习功课上时,我却只能将宝贵的复习时间贡献给我们的项目。那个考试周,我感到压抑、烦闷、焦虑、消极,身心疲惫,不止一次生出放弃的念头。但是在队友和老师的开导和鼓励下,我们相互打气,设想着捧杯那一天的光辉荣耀,这种精神力量支持着我们前行。

有些人生经历像梦一般,当经历时总觉得飘飘乎不够真实,当经历后再回想却犹如昨天般历历在目。

比赛第一天上午,系统由于前一天突然断电出现了问题。作为技术核心的陈远春学长已经在闷热的系统后台调了几十分钟,并没能成功。而评委已经快到了。那时整个团队觉得天昏地暗,不能向评委展示的话,这相当于前面一年的工作都白费了。据学长描述,他把双手攥成了拳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无数个念头从他脑海中闪过,突然想到可能是播放软件设置的通道不对,导致了信息混淆。抱着最后的希望,他颤抖着手重启、设置、运行,好了!(www.xing528.com)

2017年11月18日,我会始终铭记这一天。我们从学校出发,坐上了最后一班去上海大学校车。对于比赛成绩,老师们闭口不提,只说我们这趟是荣誉之车,将满载而归。我们心里忐忑,学校必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那我们团队呢?结果如何呢?是再续辉煌,还是记录就此中断呢?我们的压力一如既往。等到闭幕式开始的时候,手上拿到了官方的各种奖项的获奖名单,当看到我们团队项目的名称时,我兴奋地攥紧了拳头。等到真正颁奖以及授予“挑战杯”的时候,心中一股豪气,油然而生。那是我第一次现场感受这样盛大的闭幕式,第一次和大家一起站在最高领奖台,第一次拉起了院旗和校旗面对这么多的镜头……

一路以来,在算法的建立、理论的完善、系统的实现、展示过程上,翟老师都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另一位指导老师王延峰除了学术指导外,还从参赛准备等各方面为团队保驾护航。同时,我也十分感谢队友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学校的鼎力支持。

有人说,现代人生活都离不开屏幕。“一屏多显”首创基于时域和空域的视觉信号分解与融合技术,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并且有望改变世界,演绎精彩的未来。

当我深夜写着这篇感想时,过往的几个月像电影片段一样在脑海中飞速掠过,依旧清晰,依旧深刻。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天空中的一点星光,但繁星汇聚,也可成为一笔重彩。尽吾之绵力,助母校辉煌;愿星光闪耀,常伴左右。

导师寄语:按着藏宝图路线,以迎难而上的精神寻觅,执著、积极、乐观为向导孜孜不倦地登攀,终于到达终点,用拼搏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宝箱,收获金灿灿的前途,愿你能寻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宝藏。

作者简介

陈远春

上海交通大学2015级电子信息电气工程学院直博生,在“一屏多显”方向已经获得6项专利,发表5篇国际会议论文;曾获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杨泽锐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曾获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