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Fractal)来源于拉丁文fractus,早在1875年就产生了分形理论,后来该理论经历了迅速的发展。其中从1926年到1975年的半个世纪里,可被称为分形理论迅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Bouligand于1928年引入了Bouligand维数,Kolmogorov等学者于1959年引入了熵维数。第三个阶段是从1975年至现今,特别是在1979年由Mandelbrot提出用来表示图形的复杂程度及自然界的复杂过程,对分形理论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且Mandelbrot在1982年给出了分形的定义[165-166]:
定义4-1:定义一个集合F⊂Rn的Hausdorff维数是D,当DF>DT的时候,其中DT=n表示拓扑维数,我们可以定义F为分形集合,其数学公式可记为: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个集合的Hausdorff维数及其拓扑维数来表征分形,根据式(4-1)即可判断该集合是不是分形集合,但是在实际应用中,Hausdorff维数是很难被计算的,这样就很难被广泛推广应用。直到1986年,Mandelbrot提出了一个更加实用的分形定义,称之为自相似分形[167-170]。
定义4-2: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形体叫分形。
这一定义体现了大多数奇异集合的特征,很通俗也很直观,核心内容是突出了分形的自相似性,还反映了自然界中很广泛的一类物质的基本属性。但是此定义仅仅强调了分形的自相似特征,只能用于自相似分形,应用比较狭隘。因为有些不具有自相似性但是也满足DF>DT的结构存在。(www.xing528.com)
后来英国数学家Falconer对分形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把分形看成具有某些性质的集合,根据分形的定义,可以得到分形空间的定义。
定义4-3:假设一个集合A,其中用dim A来表示其Hausdorff维数,为了测量d,定义集合 X,d{ }、H(X)和d A,B( ),其中H(X)表示X的子集空间,A⊂X和B⊂X的距离可以用d(A,B)表示:
H(X)如果具有Hausdorff测度:
是完备测度空间,称之为分形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