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采动裂隙时空演化成果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采动裂隙时空演化成果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水文地质测绘,区内该含水层最高水位标高为+121.20m,最低水位标高为+96.00m,受季节影响动态变化明显。表2-4抽水试验成果统计新近系中部主要以砾砂、中砂和泥质砾砂为主,夹一定厚度的黏土层。石灰岩中CaO含量为30.36%~52.61%,平均45.38%。含水层裂隙发育,充有网状方解石脉,局部岩芯较破碎,可见小溶洞及地下水活动痕迹,裂面被铁质侵染。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采动裂隙时空演化成果

禹州煤田位于颍河流域中游及颍河与汝河分水岭地带,为低山丘陵区,沟谷非常发育,基岩含水层大面积裸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尤其寒武纪石灰岩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强,地下水多通过断裂带在沟谷底部涌出地表,形成上升泉。燕山运动中期以掀斜运动为主,形成矿区内张堂正断层、南关正断层、虎头山正断层和张得正断层等的北西向大主干断裂,将本区改造为与白沙向斜轴相一致的小断陷盆地,这一组主干断裂在挤压运动中形成,在其后的伸展运动中被改造,断裂两盘构造裂隙比较发育,构成基岩地下水的强径流、强富水区。燕山运动中后期,主要发育了北东向断裂系,断层带在强挤压作用下岩石被粉粒化并再胶结,阻水性能较强,地下水不易垂直穿越断层带。煤田西部及西北部为中低山,向东及东南部延伸,逐渐由丘陵、垅岗过渡为洪冲积平原。据水文调查统计,禹州煤田西部低山丘陵区流量大于1L/s的岩溶水上升泉有近40处,近20年来,随着岩溶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和矿井的大量排放,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绝大部分岩溶泉都已干枯。泉店煤矿位于禹州煤田南部岩溶水弱径流区的东段,属于岩溶含水层浅埋区。

1)主要含水层特征

(1)第四系砂及砾石孔隙含水层(组):

根据《泉店井田勘探报告》与地面补充勘探工程揭露,第四系厚度为24.61~39.26m,平均32.75m,该层主要由黏土质砾石、黏土质砂、中砂和砾石组成,其中大部分钻孔揭露第四系底部为砾石层。第四系含水层(组)由北向南厚度增大,富水性也逐渐增强。据水文地质测绘,区内该含水层最高水位标高为+121.20m,最低水位标高为+96.00m,受季节影响动态变化明显。另据原普查水文地质测绘民井,该含水层厚度7.20m,顶板埋深9.80m,水位标高+116.88m,水柱高度11.55m,单位涌水量为1.52L/(s·m),渗透系数为4.8m/d。该含水层为中等富水性含水层组,由于与含煤地层距离较远且有多个隔水层相隔,对开采无直接影响。

(2)新近系半固结砂砾石孔隙含水层(组):

根据《河南神火集团兴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泉店煤矿三维地震勘探报告》与地面补充勘探钻孔揭露,该含水层厚度20~40m,最大厚度82.30m,主要由数层半固结砂、砾岩组成。根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该层水位标高+113.71m,q=0.18L/(s·m),K=0.252m/d,富水性中等,属孔隙承压水,含水层对浅部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新近系与下伏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泉店煤矿11采区即研究区抽水试验成果见表2-4,本区新近系上部以黏土、砂质黏土为主,根据抽水试验结果,其单位涌水量0.232~0.321L/(s·m),渗透系数1.89~2.30m/d,为中等富水性含水层。

表2-4 抽水试验成果统计

新近系中部主要以砾砂、中砂和泥质砾砂为主,夹一定厚度的黏土层。该层局部直接覆盖于二叠系基岩面以上,是开采覆岩裂隙导通后的充水含水层。根据钻孔抽水试验,其单位涌水量为0.0032~0.0078L/(s·m),渗透系数为0.01638~0.02104m/d,该层为弱富水性含水层。新近系底部主要由砾砂、粉砂夹黏土层组成,该层仅局部揭露,其单位涌水量为0.0077L/(s·m),渗透系数为0.031m/d,为弱富水性含水层。

(3)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主要为基岩裂隙带,属裂隙承压水,是开采覆岩裂隙导通后的充水含水层,厚度20.99~42.80m,平均厚33.13m。据本区抽水试验结果,其单位涌水量为0.0022L/(s·m),渗透系数为0.018m/d,水位标高+40.67m,为弱富水性含水层。

(4)山西组二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根据《泉店井田勘探报告》,该层为二1和二3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由2~6层细—粗中粒砂岩组成,厚度为6.67~31.69m,大部分厚度在13~24m,平均18.15m,砂岩裂隙不发育。另根据抽水试验结果,该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110~0.0119L/(s·m),渗透系数0.038~0.0828m/d,水位标高+112.63~+115.56m。根据井下仰斜钻孔的涌水量观测结果如表2-5所示。其涌水量一般为0~0.50m3/h,其中6个钻孔基本未出水,其余4个钻孔0.10(S2-2钻孔)~1.76m3/h(S2-1钻孔),且这些钻孔在施工期间直至终孔深度时涌水量均未发生变化,由此说明二1煤层顶板砂锅窑砂岩富水性不均匀,含水量较小,反映出该含水层组属富水性弱的裂隙承压水,是煤层顶板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层顶板水会随开采逐渐排出。

(5)太原组上段岩溶裂隙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由C2 t上段L7~L9三层石灰岩组成,其中L7与L8石灰岩全区稳定且发育,L9石灰岩不发育,含水层厚度为5.24~24.43m,平均14.28m,含水层较致密、完整。根据钻孔抽水试验,该含水层q=0.00452~0.280L/(s·m),K=0.02346~0.8910m/d,平均0.495m/d。石灰岩中CaO含量为30.36%~52.61%,平均45.38%。本含水层组属于中等富水的岩溶裂隙承压水,但富水性不均一,是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6)太原组下段岩溶裂隙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是二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由C2 t下段L1~L4四层石灰岩组成,有时L1与L2合并为一层,局部L4石灰岩相变为砂泥岩地层,含水层厚度为3.79~31.85m,一般为20m左右。含水层裂隙发育,充有网状方解石脉,局部岩芯较破碎,可见小溶洞及地下水活动痕迹,裂面被铁质侵染。1601孔揭露该含水组后先漏水后涌水,最大涌水量40.35m3/h,水位标高+121.54m,7-∈7孔抽水试验,水位标高+94.63m,单位涌水量平均0.0105L/(s·m),渗透系数平均0.0355m/d。该含水层组属于弱富水的岩溶裂隙承压水,但富水性不均一。

表2-5 井下仰斜探测孔涌水量

续表

(7)寒武系上统白云质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为石灰岩及白云质石灰岩,矿井范围最大揭露厚度77.92m(15-∈6孔),白云质石灰岩显晶质,裂隙较发育,多充有方解石晶体。根据钻孔抽水试验,本含水层水位标高+57.33~+91.17m,q=0.00643~0.4597L/(s·m),平均0.1831L/(s·m),K=0.0070~0.628m/d。该含水层属于中等富水的岩溶裂隙承压水,但不均匀,比区域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弱一些,为二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www.xing528.com)

2)主要隔水层特征

(1)新生界隔水层:

第四系中一般含有4~5层由黏土和砂质黏土互层组成的隔水层,厚度为30~50m,可有效隔断第四系中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而第四系底部与新近系上部分布有一稳定厚度的黏土或砂质黏土层,可以起到阻隔第四系含水层与新近系含水层水力联系的作用。新近系中部由多层黏土、砂质黏土与薄层细砂粉砂互层组成,总厚度较大,细砂综合厚度不高。根据K5和K10钻孔抽水试验结果,其单位涌水量0.0024~0.0078L/(s·m),渗透系数0.0089~0.708m/d,该层表现为弱富水性,总体上可起到阻隔上下含水层水力联系的作用。新近系下部主要由黏土、砂质黏土及黏土质砂砾层组成。根据K8和K9钻孔抽水试验,其单位涌水量为0.005~0.006L/(s·m),渗透系数为0.011~0.035m/d,该层也表现为弱富水性,总体上可起到阻隔上下含水层水力联系的作用。

(2)山西组上部隔水层:

该层包括山西组顶部的小紫段及香炭段上部的泥质岩地层,平均厚度约为18m。正常情况下本隔水段可隔断其上下砂岩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

(3)二1煤底板隔水层:

该层由二1煤底板至太原组L9石灰岩顶板间的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等碎屑岩类组成,厚5.40~33.18m,平均19.12m。隔水段分布连续,但厚度变化大。

(4)太原组中段隔水层:

该层由太原组L7石灰岩底板至L4石灰岩顶板间的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和二层不稳定的石灰岩(L5、L6)组成,平均厚约41m;正常情况下基本可隔断太原组上、下段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

(5)本溪组隔水层:

该层厚度为1.00~11.45m,平均7.58m,主要由铝土质泥岩、铝土岩组成。矿井范围仅4孔揭露该段,隔水层厚度极不稳定,在厚度变薄部位隔水能力较差,在下伏寒武系石灰岩水的高压作用下,其自然导升现象即有可能使其上下含水层间产生一定水力联系。

3)断层水文地质特征

泉店矿井以断裂构造为主,发育NW、NE及EW向三组断层,控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对二1煤层坑道充水有影响的主要为落差大于50m的断层。

(1)南关正断层(F3):

该断层走向NW,倾向NE,落差为300~1000m,延伸长度约40km,为多次活动的张性断裂,断层影响带裂隙发育,地下水活动强烈,断层NE盘下降,SW盘上升使区内二1煤层及其顶板和底板充水直接含水层与外围(西南部)的寒武系强岩溶含水层相对接,该断层构成了本矿井南部的补给边界。

(2)前石固正断层(F82):

该断层走向近SN,倾向W,落差为400m,延伸长度为10km,属于北东向压扭正断层,具有一定的阻水性能,基本上隔断了本矿井与西北部外围岩溶水强径流区的水力联系。该断层西盘下降,造成矿井二1煤层及其顶板和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与外部的新生界隔水层相对接,构成矿井西部的阻水边界。

(3)DF07正断层:

该断层走向NE,倾向NW,落差为100m左右,造成矿井内二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与外围C2 t下段岩溶裂隙含水层相对接,并使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C2 t上段石灰岩)与外围的寒武系岩溶含水层相对接,使矿井东部边界条件相对复杂一些。

(4)DF04正断层:

该断层为横跨矿井中部的一条较大断层,走向近EW,倾向N,倾角40°~63°,落差为50~150m,且自东向西落差渐小,造成断层自东向西上盘的二1煤层依次与下盘的∈3岩溶含水层、C2 t下段溶隙含水层和C2 t上段石灰岩含水层相对接。建井期间东翼轨道石门、上仓斜巷、总回风巷穿越该断层时,涌水量很小,但在对断层两盘的11-CS1地面长观孔与井下D1探水孔C2 t上段地下水位观测中,水位几乎是同步下降,显示其为导水断层,又1301孔对该断层带抽水时,判定其为导水断层,综合分析认为该断层基本为导水断层,只是局部导水性较弱。

此外,落差在50~60m的正断层有3条,其中DF04-1正断层为DF04断层的支断层,而DF104与FB1正断层最大落差均为50m,位于矿井南及东南部边界,这三条断层将其上盘的二1煤层与下盘的C2 t上段L7石灰岩相对接,可使C2 t上段岩溶裂隙水充入二1煤层坑道。其他还有最大落差为30~40m的正断层6条,可将局部地段C2 t上段L8和L9岩溶裂隙水导入二1煤层坑道。而落差小于30m的小正断层,则对二1煤层坑道充水影响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