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州:中国漆与劣质茶的对比

福州:中国漆与劣质茶的对比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Foochow, "Happy Region".福州,意为“幸福之地”。从上海到福州的航程花了两天半的时间,台风即将来临的警报迫使船长两次把船开进了避风港。福建从另一个省进口了一种可生产中国漆的树液。许多个世纪以来,这儿有一家人摸索出了一套秘密生产程序,使得福州的漆器质量无与伦比。不幸的是,商业部门没有规范茶叶的贸易,当一批新茶上市之际,福州茶叶好不容易得来的声誉便给一些做工非常粗糙的劣质茶叶所糟蹋了。

福州:中国漆与劣质茶的对比

Foochow, "Happy Region".

福州,意为“幸福之地”。

福建是中国人自认为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位于浙江东南面的海岸边。它最大的水道是闽江,也叫蛇江(Snake River)[1],美丽的福州就位于闽江的入海口。1842年,根据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它成为对外贸易的开放口岸。在短短40年中,它的茶叶出口贸易总额就达到了几乎1亿英镑,接着就爆发了中法战争[2]。外国的军舰从闽江入海口开进来,几乎摧毁了军火库;为了阻止其进一步骚扰,人们就在闽江河道里凿沉了一些装满石头的大型平底船,这确实阻止了大型军舰进一步逆流而上。从那以后,船只都停泊在福州上游约10英里处的罗星塔锚地[3],然而贸易并没有完全终止。1908年,有400艘轮船和100艘帆船通过海关,运走了价值80万英镑的茶叶,并创造了11万英镑的税收。除了茶叶之外,其他的出口产品种类并不是很多,主要有手杖、木材、木箱、丝绸和樟脑。进口的除了货品,还包括每年500名外国人,他们主要来自上海

从上海到福州的航程花了两天半的时间,台风即将来临的警报迫使船长两次把船开进了避风港。穿越台湾海峡的黄色波涛(在海峡的那边,日本人正试图征服习于猎头[4]的原始部落)之后,我们的船通过沙洲,进入闽江入海口的外部港湾。接着又穿过金台要塞,进入第二个更为温暖的港湾。然后,在途经闽安要塞之后,便来到了我们这个锚地所在的、被群山环绕的第三个港湾。马上就有人来找我们的医生去照看一位被某种怪物,据说是海龟[5],所伤害的潜水采珠人。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古老,在港湾入口的川石山(Sharp Peak)后面竖立着一个高塔。它是一个妻子为了盼望出外远航的丈夫早日归来而修建的,但是当那个丈夫看到这个奇怪的标志物时,他以为弄错了港湾,于是便驾船离去,再也没有回来。这儿有一根标明沉船的柱子,还有一个旧灯塔已经被电报中转站所取代。再往前即是防守通道的要塞。这儿还有一位清朝官员在熔岩上留下一双脚印中的其中一个。亵渎神灵的采石工刚试图用錾子去凿这块石头就伤了手,但这并未阻止他们凿走了带有另一个脚印的那块石头,并把它拿去筑桥。可是那石头上的脚印反守为攻,将那些石匠踢进了河里。人们理解这个暗示,将那块石头也扔进了河里。而这个脚印则保留了下来,以证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现在我们到达了作为远洋航行源头的这个安全而又宽敞的海港,罗星塔与对面美孚石油公司的储油罐和美国传教使团驻地等崭新的建筑隔岸相望。前者的名号为“美丽的孵化场”[6],后者的传教士中有一个诗人名叫许高志[7],驻地前面的那条江给了他诗的灵感,而他在《闽江颂》中的一些诗行让那些乘汽艇来到福州城的游客听了之后感到如痴如醉:

美丽绝伦的闽江!

滔滔不绝的江水

祝福人类的辛勤劳作。

巍峨雄健的闽山!

在我们欣喜的目光中,

你那高高的梯田

就像是上升的梯阶,

直达蔚蓝色的天空。

蜿蜒曲折的闽江!

婀娜多姿,千娇百媚,

忽而向北,忽而向南,

迎着朝阳奔向东南方,

从源头一直流到河口

然而在漫长的旅途中,

你不断地勇往直前

被神秘的力量所推动,

时而湍急,时而徐缓;

有时河道狭窄而深沉,

江水轻捷,动如脱兔,

有时江面宽阔,静若处子,

藏在一大片羽毛般的

优雅轻盈的竹排下面;

还有粘着羽毛的青草

那儿有棕鸽的咕咕啼鸣,

并有野荷花在含苞怒放。

啊,美丽绝伦的闽江!

你从武夷的崇山峻岭

一直流向入海口处那

可隔岸遥望的金门岛[8]

抒发着你对上帝的赞美

…………

当汽艇载着我们沿美丽的闽江溯流而上时,我们看到岸边的风景也丝毫不逊色。这儿能看到使我们联想到中国的圆弧形屋顶。现代信奉功利主义的本地人说它们被建成这样,是为了不让恶鬼降临时有落脚之地,从而把它们再赶回空中。难道我们就不能希望采纳这样的建筑风格是为了跟周围的群山融为一体[9]?然而,如今这儿还保留了许多奇怪的习俗。这儿你可以看到屋顶上塑了一个泥猫形象,用以避邪;那儿甚至还有一条鱼的塑像,以招来福气。还可以看到去年就贴出来的一张破旧红色画卷,顶部有一道白色条纹是为了哀悼已经灭亡的明朝,后者在查理一世殉难前五年就已寿终正寝。英国有些老派的复辟王朝追随者仍然推崇那些被废黜的斯图亚特王室成员,然而整个省的人民都为一个灭亡了的王朝服丧,这对于现在的清朝统治者来说,似乎不是个恭维。从活人的住宅,我们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了死人的坟墓。人们都喜欢把坟地选在背阴朝阳的半山坡上,这样既可免遭暴风雨的冲刷,又能望见好风景。所以从江中看岸上,这些坟地便显得十分抢眼。坟墓本身是马蹄形的,一般都有高大的松树遮蔽。

船驶到更为拥挤的水道时,便放慢了速度。在周围的本地船上,我们看到了一堆堆的电线杆,说明他们十分注意保护树木,只伐15年以上的树,以便砍有所值。我们的船在万年桥附近的码头徐徐靠岸,在那儿并没有“谨防狗咬”这种粗暴的古罗马布告,而是“出门平安”这一类对旅客的祝福。这些码头使我们对大宗原料的贸易有了一个概念,因为我们看到了从这儿出口的农产品数量惊人:大米小米小麦大豆、豌豆、洋葱甜瓜无花果、白枣、李子和其他许多水果;蟹、鱼和鳖;盐、糖、硝石和白银工业品也不少,除了生的大麻纤维之外,我们还看到了棉布、毛纸和丝绸。福建从另一个省进口了一种可生产中国漆的树液。漆器上的光泽就是因为使用了这种学名为Rhus vernicifera的漆树树液。这种树液溶于泉水之后,掺上油和其他原料,然后在漆器上涂10—15层,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许多个世纪以来,这儿有一家人摸索出了一套秘密生产程序,使得福州的漆器质量无与伦比。桌子茶具和其他家具组成了较为廉价的漆器;与金色相配以后,这种中国漆可以形成赏心悦目的碧绿、猩红或橙黄等色彩来装饰箱子、名片盒、花瓶筷子。有些漆器是如此的精细雅致,拿在手里几乎感觉不出重量。与这种罕见的艺术相似的还有装饰着翠鸟羽毛的荷花式样银饰。然而这个地区最大宗的产品还是茶叶,即工夫茶和小种茶。不幸的是,商业部门没有规范茶叶的贸易,当一批新茶上市之际,福州茶叶好不容易得来的声誉便给一些做工非常粗糙的劣质茶叶所糟蹋了。由于同一原因,向西伯利亚和俄国出口砖茶的贸易也几乎丧失殆尽,英国人也正在放弃这个难以确定的市场,并转向购买等级较高的印度茶叶和锡兰茶叶。有一个大买主对于中国人的目光短浅几乎感到绝望,他甚至建议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以便能允许外国人拥有获得和监管大型茶叶种植场的权利。

离开了热闹的商业区之后,我们来到了殷勤好客的美国传教使团驻地。传教士们热情地欢迎来自祖国的同胞,并且齐心协力地尽量满足那爱刨根问底的好奇心。“从哪儿能够了解到这个地方的发展史呢?”一会儿就有人捧来了厚厚的32册,共76卷书,从中可以了解这个地区1776年的情况,这些材料是由最好的翰林学者筛选、整理和改编的。此外还有补编,就像第9版的《大英百科全书》那样。我们到这个智慧宝库中攫取一些内容,加以浓缩精炼,以供西方人阅读和欣赏。这套书其实本身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描述了地图、星野、疆界、市镇、山水、田赋、私塾、水军、兵勇、神庙、土产、百姓、植物、官吏、墓碑、习俗等各种内容。

要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在西方是用经纬度的方法,而在中国人的书中则是根据天上的星座。据古代的《礼记》解释说,九州的地理位置是通过对照星座来确定的。根据这个原理,福州属于金牛座。然而不同流派的占星术地理学家对此也有争议:有的认为只属于金牛座,有的认为同属于金牛座和大熊座,有的认为同属于金牛座和处女座,或甚至是所有这三者的混合。我们不如做一个妥协,说它位于基韦斯特[10]的纬度上。

现在来看一下它早期的状况。人们必须记住,孔子秦始皇时代的古代中国文明只限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江流域是后来才获得和开化的。更重要的是,后来迁往澳大利亚太平洋群岛和美国的中国人大部分都来自南方,而南方跟中原的关系有点类似于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跟弗吉尼亚州和新英格兰之间的关系。就算中华文明已经传遍了整个福建,可在这个文明到来之前,这儿居民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是福州技工学校的一位老师为此提供的答案,我的朋友弼履仁(L.P. Peet)是耶鲁的硕士,他将这篇文章译成了地道的英文。但必须记住,有些当地人民仍然生活在山区,坚持不跟别族人相互混合。

明朝的时候,这个地区(当时称作无诸)已属于中国。嘉靖皇帝(1522—1566年)在位时,西部有个藩国叫作西域(Siu Iu),该国进犯中国,与明朝的军队交战,并且重创了明军,使得明朝的将领心惊胆战,没有一个敢请缨抵御这个西部藩王。于是藩王变得越来越目中无人,而嘉靖皇帝则愈发恼火。所以他布告天下,招募壮士。布告中说:“谁若能抵御和打败这个西部藩王,就可娶公主为妻。我将把女儿送给胜利之师的那位将领。”

当时在无诸有一位骁将看到了这个布告。这位将军养了一条两尺高、两尺半长的狗,这狗十分凶悍,人人都对它退避三分。这条狗跟主人寸步不离,吃饭和睡觉都在一起。这位将军暗自思忖:“我明天要去向皇帝请缨出战。”当他正在这样想的时候,这条狗跑进来,在他身旁汪汪直叫。将军问狗:“你能替我去打这一仗吗?”狗点点头表示愿意。于是将军便前去谒见皇帝。皇帝听说有人请缨,十分高兴,便给他发了御敌的令箭。然后将军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的狗。这狗用嘴叼着令箭,凫水来到了西部藩国。藩王见狗,大喜道:“中国已经一败涂地,就连他们的狗也逃到了我这里。快来坐在我的旁边。”就这样,藩王接纳了这条狗,并让他住在宫里,这样狗就与藩王朝夕相处。

这条狗心想:“虽然你给我吃山珍海味,但我心里怀着复仇的精神,因此再也不能拖延下去了。”所以滞留藩国的第十天晚上,等藩王睡着以后,这狗一下子就把他的头咬了下来,并且叼着这颗头颅回到了中国,把它交给了那位将军,而将军又把它献给了皇帝。

接着皇帝询问将军是怎么杀死藩王的,将军便告知了那条狗的故事。皇帝听了之后又喜又惊,喜是藩王已经被杀,惊则是他不想把公主嫁给一条狗。由于皇帝不能食言,而这条狗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可是他怎么能把女儿嫁给一条狗呢?于是他便问将军这狗是否能变成人。将军问狗:“你能变成人吗?”狗又点点头。那天晚上,狗梦告诉将军:“你必须把我关在一个斗里,等待七倍于40天的时间,这样我就能变成一个人。”于是将军便去把这个梦告诉皇帝。皇帝听了很高兴,叫将军把狗带进皇宫。

然后皇帝命人把狗放在一个大托盘上,并在上面罩了一个斗,接着又把盘子和斗放入一个大篮子,并将篮子吊在一个很高的地方,以等待七倍于40天的结束。

可在规定时间到来之前,即只过了45天,由于久雨不停,天空电闪雷鸣。皇后心里十分害怕,她想那条狗这些天来一点东西都没有吃,肯定已经饿死了。于是她跑去打开了那个篮子,想看一下狗是否还活着。然而狗竟然还活着;除了头之外,它的全身都已经变成了人,这是因为规定的时限还未到来,它还没有完全变成人。现在倒真是无力回天了!明世宗的女儿只能嫁给篮子里这个狗头人身的男子了!但这个东西实在是吓人,因此人们在他的头上罩了一块布,想以此遮丑。

到了当今时代,那些居住在福建北部山区的妇女头饰前面还有一个流苏代替了那块遮丑布。她们一辈子都不能改变这种头饰,除非改嫁。现在每当中国过年的时候,这些山民就会用大张的纸来画狗的形象,对其顶礼膜拜,并且说它就是那个战胜藩王的祖先,即便官吏们也无法制止他们。这些山民种植茶叶和甜薯,还能制作扫帚。现在普天下凡是姓雷、钟、蓝、潘的人都是属于这条狗的后代!这些福建北部的山民还有他们自己的语言。现在有许多人由于接受教育、学会认汉字和讲汉语方言而有所改变!但他们绝不会跟福州人通婚。他们的阴历月份和节日全都跟福州人相同。

签名:钱双莘(Ch’ien Hsuang Shen)

遗憾的是,这个生动的传说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因为它发生在大约400年以前。当我们必须调查苏人和奥萨瓦托米人[11]时,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卡特林[12]所收集的,或是被朗费罗改编成诗歌的传说。然而史密森学会[13]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更好的方法,那儿的科学家在研究霍皮族印第安人时,将后者跟现已绝迹的民族遗骸进行比较。对于福建的这些本地人来说,还没人进行过这样的重要研究,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来看一下中国人在美国革命爆发的那一年所收集的汉语文献记载。

福州附近山上的拜狗族居民

拜狗族本地妇女的头饰。金尼尔博士 摄

由于秦始皇烧毁了在他之前所有那些笨重的简策和版牍,凡是早于那个时期的材料都不是那么可靠,除非它们凑巧跟孔子的生平有关,因为围绕孔子的许多故事就像华盛顿的短柄小斧那样真实无误。据说在秦始皇之前就有个城市叫作七闽,但更有可能的是,这个含糊的名称可用来指黄河流域之外的任何地方。然而到了公元前500年,即孔圣人正当年时,中国人对于七闽这个城市或地区的了解就已经不亚于普通美国人对于黑山[14]的了解。过了六代人之后,中国已经有七国鼎立,其中最后一个就是孔圣人所在的那个小诸侯国鲁国。[15]又过了七代人之后,有一个类似于德雷克[16]或雷利[17]的强盗贵族名叫无诸,他在探察楚国的过程中一直来到了这儿的沿海地区,并像布鲁克罗阇王朝[18]那样在这儿扎下根来,最终得到他以前国王的承认。他在福州贡院的原址上盖起了城堡。然而随着秦始皇的出现,这里的整个王国都被征服。

随着拿破仑式的秦王朝垮台,黄河流域的中原之国被分裂成三个部分,其中之一是在西汉(前202—24年)的统治下;这部分国土后来得以独立,改称为无诸。福州城中的三座小山之一因闽越王无诸曾经在那儿祭祀重阳节而早已闻名于世,人们至今还于重阳节去那儿放风筝以示纪念,但那儿现在已成为何氏兄弟的住所,后者的慈善义举在当地广为传颂。还有古时候曾有九个人从远方来到这儿,在珰苍井附近住下来修炼仙丹。他们用仙丹喂养鲤鱼,使之长大成龙;于是这九个人便骑在龙的背上登天而去。从此以后,当地人就称这座山为九仙山,外国人仍然习惯于叫它寺院山。

东汉时期,这一地区再次被征服;但它成为沿海吴国的一部分,该国的都城在江苏。然后到了公元300年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城市又改名为晋安郡。150年以后,九仙山成为中国一位状元陈诚之先生的住处,陈家拥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藏书楼,其珍藏中包括了一套540卷的《乾坤精义》(Doctrine of the Whole Universe),所以藏书楼所在的这座山头有时也被称作经山。山上的三十六景之一是一块据说留有佛祖脚印的大岩石,因为当时佛教已经被介绍到了这儿。

589年,所有不同的王国在经过了四个世纪之后,又重新得到了统一,但隋朝的都城被定于离福州很远的北方[19]。人们开始对文献和教育投入极大的关注,并编纂了编年史。正是在著名的唐朝,即713年左右,首次出现了福州这个名称。到那时候,佛教已经非常盛行,当地有许多佛教的景观。在乌石山上有一个地方叫作华严岗,那儿经常有一个和尚坐在石头上念经。有一天晚上,暴风雨的雷鸣闪电在石头上劈出了一个洞穴,于是那个和尚就心无旁骛地坐在洞穴里念经了。另一处景观叫作佛龛,虽然那儿曾经有过的一个金穗寺现已成为一片废墟。另一块大石头所在的地方以前曾经有位和尚在那儿盖了一个砖砌小屋,但他是个酒鬼,有人在一天晚上听到了一声巨响,第二天一早就发现那个小屋变成了这块大石头。同时代的另一个故事讲述城东四英里处有一个洞穴,有一位樵夫在追逐一头白鹿时在这儿发现了一条狗及其主人,那人宣称他是为了躲避楚国的一场灾祸而藏在这个洞里的,而楚国那时已灭亡了1000多年!他送给樵夫一根开花的石榴树树枝。然而当樵夫再去找他时,这位穴居者已经不在那儿了——也许他加入了以弗所长眠七圣[20]的行列。一个更为可信的时代纪念品是于780年为纪念一位皇帝的诞辰而建的黑塔。大约过了一个世纪以后,有一位来自东方的人盖了一个与之相配的白塔,以纪念自己的父母。他采用佛祖的一个别号,称其为“定光塔”,因为在盖塔过程中出现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所以该塔也常被称作“宝塔”,宝塔其实是佛塔的一个普通名称。该塔为砖灰结构,共分七层,高达261英尺,至今只需要略微地修补。近旁就有一个拥有几十名和尚的寺庙,这些和尚的生计全都依赖于位于鼓山的这座著名寺庙。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分裂成为八个部分,这个地区在闽王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下又重申了它的独立性。然而宋朝又重新统一了中国,先是在北方统治,后又将都城迁到了南京和杭州。宋朝时期一个最有趣的进步标志是在闽江上建了一座大桥,虽然现在的那座桥是后来造的。

福州的白塔

在最后一位宋朝皇帝淹死以后,就再也没人能阻挡蒙古人的入侵,后者的统治当时从太平洋一直延伸到了匈牙利。忽必烈汗野心勃勃,甚至要吞并日本,并且派出了一支载有十万士兵的舰队前去讨伐。然而就像拿破仑的军队在埃及所遇到的命运一样,这支载着元代军队的舰队遭到了灭顶之灾。除了来自福建省的一万人之外,其余的人全部被杀。因为日本跟福建以前就有贸易往来,所以日本人只是奴役了那些来自福建的战俘。

这次的蒙古统治者给福州城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好处。由于闽江上那座桥的财产权已经属于一个佛教寺院,元帝命令和尚们重建那座桥。显然那桥以前只是一座舟桥,只能供行人通过,但由于经常发洪水,“把船拴在一起的绳索会崩断,船只也会沉没,闽江两岸会有许多人被洪水淹死”。当时有一位高僧曾是农夫的儿子[21],他母亲在生他之前“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这个农夫的儿子在12岁时就出家当了和尚,面壁念经。不过他也没只限于念经,因为他注意到闽江常常洪水泛滥,使福州城三面环水,所以他经常警告船民们即将到来的洪水和暴风雨,并祈望能看到有一座更好的大桥。1324年,福建省的司库向元帝上了一个奏折,并获准向公众募集造桥的捐助,此举得到了民众的热烈响应,人们积极捐款和出工。高僧计划要建28个石桥墩,以便铺设29个桥面车行道。桥还未建成,高僧就去世了,由他的吴姓徒弟主持完成了整个造桥工程。新桥落成后有170多丈长,两旁都有石头桥栏。桥的两端还建起了一个寺庙和凉亭,并竖立起一块石碑,上书“万寿桥”。整座桥的工艺精湛,至今只大修过两次。

福州后来的历史说来似乎有些平淡无味,尽管在美国独立那一年(1776年)所编写的地方志上记载了168次大的灾难。方志作者按年代顺序记述了洪武六年的一次地震和一次大雪;在另一年当中,山上的土匪侵占了全省;还有一次,台风造成了城市被洪水所淹没;因东海龙王在城市下面掘洞而引起大地震;李子树上长出了桃子,一位武将的妻子一胎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城市遭遇旱灾;天降雷电;一股白烟升腾而起,形如长剑;1698年,出现了彗星;等等。

总的来说,直到最近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前面已经提到法国人对福州的袭击。那次战争的后果之一是望海楼的重建,此事刻于北城楼上的一块石碑上:

有关光绪年间重修望海楼的记载,由长乐谢长廷撰稿,闽县陈宝琛题写。

这篇碑文的撰稿人后来到北京做了高官。

从乌石山一块大石头上的摩崖石刻上也可以看到西方思想传入中国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认为在醒目的岩石上刻字是西方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尽管它可以追溯到尼罗河上游的阿布辛拜勒[22]和古希腊雇佣军的远征。但在位于远东的乌石山上也留下了两位游客的手迹,他们登上乌石山来眺望在鼓山和旗山之间奔腾远去的闽江,以及东方一轮喷薄欲出的朝阳:

群山犹如旗鼓开,

闽江奔腾洪洞来。

海日破晓升不升?

有人半夜登乌山。

(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二,
陈晓和刘晓籁盘腿坐于乌石山顶上。)

然而也许同样重要的事实是,这两位登山家选择在上面作诗的那块大石头原本是一个祭台。他们居然敢于亵渎这样神圣的象征,说明古老的宗教确实已经在衰亡。

从摩崖石刻我们转向了对于诗集的调查,因为好的诗歌作品不会受本地趣味的束缚,而是含有某种共通的品质。下面这三首作品是描写儿子与母亲、新娘与新郎、母亲与婴儿这样一些普适于全世界的人际关系的。

秋风落叶萧萧下,

悲鸣北鸟疾南飞。

严冬山涧朔风劲,

顿失仲夏绿荫盖。

□□□□□□□,

夜来骤冷刺骨寒。

孝子思母心切切,

万里兼程把家还。

身背干粮与铺盖,

忍饥挨冻跋涉急。

家中慈母盼子归,

穿针走线缝冬衣;

针脚密密寄深情,

自问“今日子归否”。

伫立门边心释然,

雾散光照香炉山。

母鸟携子低盘旋,

见此好兆望眼穿。

——陈寿祺

第二首是姑娘们在新房外面所唱的歌曲:

掀起红盖头,好运即刻现。

举起新娘冠,房田买进来。

好呀!好呀!

福禄又长寿,财富增荣耀。

鸡胸喂新郎,早日得贵子。

鸡背喂新郎,宅第用不光。

好呀!好呀!

生活好甜蜜,夫妻子女旺。

最后一首是专门用来给婴儿们催眠的摇篮曲:

呜呜啰,贼公贼婆不要来啰,我命实在爱困眠。

呜呜啰,眠公眠婆快快来啰,我命实在爱困眠。[23]

杏花是中国艺术中很常见的一个意象。它的形状和颜色都很像梅花,若不是有它浓郁的香味,是很难把杏花跟梅花区别开来的,而杏花的香味似乎包含了所有其他花卉的香味。在中国的阴历年里,杏花是开得最早的,通常在一月下旬或二月份开花。雨季阴暗的天空给南方强烈的阳光带来了一种调剂,而且大家在一年中这个最长的节日中所享有的闲暇使得他们有机会去散步和串门。过年这段时间不仅是一个欢乐的季节,而且也是拜神的一个主要时节,而杏花作为供品不仅在每个寺庙里,而且在每个家庭的神龛上都可以看到。人们自然期望它会带来写诗的灵感。但是与前面那些真正的中文诗歌不同,下面这首诗是一位著名传教士的女儿夏咏美小姐[24]的作品。(www.xing528.com)

福州的农妇

福州的北城楼

芬芳的杏花,

比可爱的五月天更加美丽,

你的花瓣撒落在

多厥的小路上,琳琅满目。

在阴暗的天空下,——

冬天沉闷而阴郁的黄昏,——

你使人眼睛一亮,

给人带来新年漫游的欢天喜地!

甜美的紫罗兰,

比所有的玫瑰花都更加娇艳,

雅致的指甲花,

最亲爱的昔日娇柔花朵;

没见过有花像你

这么漂亮、撩人和香气扑鼻,

哦,极美的杏花,

你不愧为新年的心上人儿。

高高的宝塔,

俨然就是城市的监护人,

还有那私家祠堂,

带有庄严庭院的佛教寺庙,

你圣洁的香味,

盖过了那儿所有的祭品;

在每个幽暗神龛上

你都散发着顶礼膜拜的气息。

至此,我们已经欣赏了一些标准的文学作品,是那种被用作应试范文的文字。在枯燥的应试册子里,它们被条分缕析,大多是关于意象情节、对仗和韵律等内容的无休止讨论。让我们来想一想西方的文学作品,到底是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朗费罗的诗歌卖得好呢,还是赖德·哈格德的《所罗门王的宝藏》和迪克·戴得伍德的《血腥海洋的嗜血海盗》更畅销呢?其中有些作品也许会得到文学教授的赏识,有些作品应该得到这样的承认,但是不能忽视书摊上摆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书籍,以及街上流浪儿真正在读的是什么内容。很多这样的文学作品都是些由民谣歌唱家在唱的打油诗,有些是讽刺性的,大多是逗笑的。

当我们在城里跟万年桥和南城门连接的那条最宽的大街上散步时,看到有一位轿夫坐在商店前面的石板凳上读一本书。他把一条光腿搁在另一条腿上,由于全身心都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他的身体几乎折叠了起来。我请求他把那本书卖给我,这是一本只值几文钱和只有30多页的小薄书,我付了他十倍的价钱,在他看的那页折了一下,就把书带走了。封面上写着一个奇怪的日期“宣统元年梅月(10月)吉日”。该书是第一卷,里面又分作七回,每一回中都有题材各异的小段落,书名是《海棠花》,其大致内容如下:

乾隆年间,有一位大臣作为皇帝的特使被派往国外。外国国王把一枝美丽而芳香的花朵送给了他。回国以后,他又把这枝奇异芬芳的花献给了皇帝的母亲。过了不久,有一位政敌在背地里说这位大臣接受了贿赂,并且作为回报,把自己的国家出卖给了异邦人。这个谣言几乎把大臣置于死地。

那位轿夫已经读到了皇帝母亲在跟皇帝说话的那一回:

“我的儿,你为何这么生气?

今天有谁惹怒了你?”

“我的大臣铸成了一件大错,

他们说他出卖了国家。”

“等一下,吾儿,我为他求情,

并告诉你他是清白的,

而且证明他不应该受这诬告,

他不肯卖掉那无价之花,

而是把它拿回来送给了我。

所以让我来为他求情,

并要把他的仇敌抓起来,

让他立马不得好死。”

在下面一回中,那位仇敌已经被抓了起来,他正在哀叹自己的命运:

“我怎么能料到皇帝的母亲

竟会亲自介入此事,

我要是猜到这一点,又哪敢

跟那大臣一争高低!”

“现在我可真是死到临头,

哎呀我的命可真是苦,

可怕的苦难和折磨,现在

就要紧随仇恨而来。”

福州乌石山香炉峰(桃李石)上的冥钱炉

福州的一个藻井(室内的天花板装饰)

这些故事书本来是用来警醒人们别去犯那九条罪孽的,但是书中用了大量篇幅来描述犯罪的方式,以至于它们在那些暴力倾向更为严重的社会阶层中广受欢迎,成为人们发现该如何去犯罪,而非怎么避免犯罪的途径。因此,上流阶层现在对这样的书颇有微词,正如黄色小说在美国只有苦力阶层的人才会去读那样。

1.将土地出卖给敌人。2.欺骗皇帝和蔑视圣人。3.掠夺士兵的军饷。4.卖官受贿。5.开办私人的当铺。6.懈怠海边的防守。7.截留皇帝的贡品。8.威胁别人长达十天(通常是三天)。9.偷取别人的心。对别人施行报复。

书名:《三十六样婆婆》,新出版,全本,共五页……

南方的婆婆要面子,头发上爱插花。发式像猪脚的婆婆手脚迟缓,老家在兴化。做媒的婆婆鞋夹脚,走路钻心地疼。给人当保姆的婆婆没得歇,半夜三更就出门。奸狡的婆婆啥都要,一桶水也不放过。婚丧大事上拎礼物的,准是连江的婆婆。山区来的婆婆一开口,谁也听不懂。流鼻涕的脏婆婆,大模大样不知羞。满脸麻子的婆婆,就用胭粉来遮丑。婆婆贪嘴爱虚荣,全家跟着倒大霉。广州婆婆会做人,脚小心又好。算命的婆婆好周全,晴天带凉伞。服侍蛮夷的婆婆,身上通常穿长衫。生麻风病的婆婆命不好,因前世作了孽。在街上喊“大人少爷”的,准是讨饭子婆婆。苏州婆婆人清秀,百看也不厌。山上的婆婆到城里,不肯回家去。歹毒的婆婆会咒人,直骂得狗血喷头。渡船上的婆婆油嘴滑舌,谁也不能比。唱戏的婆婆与鸨母,合穿同一条裤子。招摇过市的婆婆,会拉大旗作虎皮(即她是个旗人)。

总而言之,中国人的谈吐可以跟任何一位受过教育的西方人一样粗俗。

但是在书铺里,有时候也能够找到一些比《逗乐荤段子》和《通俗惊险故事》更为严肃认真的书籍。

假如说城里的商业区值得描述的话,那么城里的各个行业就更不能被忽略了。下面是有关一位著名中医的广告:

九仙山。在一个名为陆药师的药神庙里。每月初一、三、九、十五、十九和廿四日为烧香日。在这些天里,庙门就会打开,风雨无阻。烧香活动午前开始,初三日下午,有一个义诊的机会,除此之外只卖药不看病。所有虔诚的香客和相信我们医术、想参加义诊的人必须提前挂号,并且敬备香烛,还有求签时写誓愿的纸和费用。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不可失去的机会,因为那天正是阎罗王菩萨纪年中的鸡年九月十九日。由于我拒绝填写生辰八字,扶乩时自然找不到我的背景资料,也无从检查神医的处方是否灵验。但是他确实做出了如下诊断:

以下信息供你参考。你肝火郁积;木火太旺,中气不足。诊断如此。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你吃的煮食和干食太多。治疗的方法如下:用去掉花瓣的成熟玫瑰花,加二钱海虾、二钱白米、两个小甜橘、一钱麦芽、二钱黑豆、五分香片、二分五厘小干橘(止疼用)、二钱护灵根、二分七厘香草。另外还要把三张写有绛红色字的黄色符咒纸条放入药中一起熬汁。

处方中并没有说明这些东西该分成几剂药来吃。

在领教了“龙头神笔”的扶乩之后,我有充足的理由来怀疑这一诊断的准确性和这个处方的正当性。由于肝脏确实出了问题,我马上就去找了美部会医院一位医术精湛的金雅各医生(Dr. Kineas)看病,他的诊断使我非常满意。在这同一座九仙山上,有这两个相互竞争的医疗机构,其中一个是纯粹建立在慈善事业和科学的基础上,而另一个则纯属是一个骗局,完全靠欺骗那些既迷信又无知,因而容易上当的民众。那些靠“神笔”来看病的人恰恰就是那些一心想骗钱的家伙,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在骗钱的同时还想逃避法律和公众的愤怒。

当我看到金雅各医生的医疗器械,尽管“处在闷热潮湿的气候下”(如肥胖的理查德所形容的那样),仍保持在第一流的状态。我还发现他是一位医术超群、日期计算精确的美国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虽然没有他推行明智的基督教宣传所需要的医院大楼(只要有一两个富裕的美国人在福州居住的时间跟我一样长的话,这件事本来可以轻易解决),但他仍然完成了大量令人满意的工作——当我发现所有这一切以后,就决定深入了解一下这个美国医疗机构。

我可以明确地断言,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其他有关人类活动的报告会像有关九仙山上那位外国医生及其所属的那个美国医院的报告那么有趣。说真的,有哪个拯救生命的机构能够涵盖这位于地球两端和被广袤的太平洋所隔离的两者呢?下面我将引用关于前者的一份报告。报告中讲述的故事十分质朴,未经雕琢,而且按照我的艺术标准来说,无论用什么文字去修饰润色,都无法使那些故事显得更加精彩动人。我很喜欢金雅各这个人,无论是他的方法、他的医术,还是他所传达的信息!

在日期为“以1909年1月31日为结束的那一年”报告的第一页上,他这样写道:“在过去的十一个月中,我们接诊了17851位病人,其中大约有6000名是妇女和儿童。我们在治疗这些病人时所感受到的巨大快乐,以及在医学和宗教这两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全都证明了最好的事物并非有赖于任何外在的东西,包括医院的大楼。这是我们来华行医传道所体验到的最幸福的一年。”而且这还是在他没有起居室的情况下,因为报告中的第二张插图显示这位医生全家的私人住宅里有一张现代化的手术台,后者占据了整个起居室!他没有医院,所以不得不牺牲自家的起居室。但是报告中只提到他是怎么休息的!说真的,就连在那炎热的夏季,他似乎也无法使用家里的起居室!“跟往常一样,炎热的夏季是在闽江河口的尖峰岛上度过的,那儿离福州大约有30英里。对于一个医生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偏远的疗养地,可是跟往常一样,那儿每天还是有10—20个病人,所以我们在岛上总共诊疗了478个病人。这个数目虽然不算太大,但也足以使我们记住一个事实,即拥有医学技术使我们有义务用它来帮助我们的同胞们。”

福州的所有事物都是习惯以三为单位的。假如说城里有山的话,那我们就知道会有三座山;而倘若是传染病的话,那就会听说有三种传染病,即天花、痢疾和霍乱!对于这位英勇的医生和他同样英勇的妻子来说,似乎还缺了一样,那就是他有时会陷入经济困境!准备进天堂的基督信徒们怎么能让这位基督教的医师传教士“一年到头为缺钱而感到焦虑不安呢”?但是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话:“当时来自一位慷慨捐赠者的一张支票解除了我们对于经济状况的焦虑。”在福州逗留了十天之后,我愿意对那位捐赠者说,倘若他能亲自到福州去看看和听听,他就一定会养成习惯,每年都往那儿寄出一张数目慷慨的支票!

到他那儿去看病的人什么年纪的都有,他所感受到的“巨大快乐”包括以下这样的经历:

有一位72岁的老婆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老,来看她已经不听使唤的右手中指,由于患了指头脓炎之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她的指骨已经坏死。她很健谈,把她指头开始患病之后的那个月里所经受的治疗详细地描述给医生听:(1)用在尿里浸过的剑状叶草当作膏药敷了三个晚上;(2)用咸炒饭敷了一个晚上;(3)用咸海蜇敷了一天一夜,中间还换过一次;(4)用压扁的青豆拌蜂蜜敷了一个晚上;(5)用猪的胆汁敷了两个晚上,中间还曾经换过一次药;(6)两只蜈蚣用纸包住后烧焦,磨成灰,用蜂蜜和硫黄搅拌成糊,然后敷在中指上三四次;(7)用蛇草、柿饼和生姜的混合物敷了四次,有时能够减轻疼痛;(8)猪的胆汁跟硫黄搅拌成膏药,用过一次;(9)生姜和蜈蚣再次敷用。

可以想象得到,这些中国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仍将在江湖郎中那儿接受这样的治疗,直到病痛越来越重之后,才会来外国医生开办的诊疗所。

但是我们再回到那份报告,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使这位医生感受到了“最幸福的一年”。

因暴力而遭受的最广泛伤害可见于一个男子的病例,他因为保护自己的果园而被小偷们打伤。他有一支旧枪,有一天晚上他开枪想把小偷们赶走。枪筒因有裂缝而爆炸,有一块碎片穿透了他的下颚,从他第二颗臼齿的前面穿出,将他下颚的弧线击成了一打碎片,将其舌根和嘴的下床撕裂,并将舌头的左部和舌尖也给切掉了。舌尖、舌根和下巴仍然连接着颈部的皮肤,而整个片状垂悬物从脖子上挂下来,就像是它跟颌的下部有铰链连接似的。他的伤口看起来十分可怕,由于渡船不愿意接受这样严重的伤者,人们花了两天时间才找到一条船,将他送到了福州。在这段时间里,伤口的组织开始化脓腐烂,人们敷上去的草药只是加重了发炎的程度。我们很少碰到这么复杂和严重的伤口,而且将它清理干净需要极大的耐心。那些见习的学生从未见过任何像这样发出恶臭的伤口,由于担任助手,必须在手术间里待很长时间,所以他们都恶心得要吐。那位可怜的病人十分听话,默默地忍受了剧烈的疼痛。被击碎的骨头被剔了出去,撕裂的组织也被切掉,剩下的小块皮肤得以修整。两个月之后,伤口处的草药残留才被清理干净,伤口也逐渐开始愈合,最后剩下的那些皮肉终于使病人留下了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嘴巴。

上述描写读起来真够血腥的,并且足以使任何执业的医生面临极其艰巨的考验。

但是这位把家里的起居室充当手术室的医生还得同时充当眼科医师:

当医生叫到了一位病人的号时,后者的兄弟和一位亲戚各搀着他的一个手臂,跨进了中国房间的高门槛。当他走近医生的桌子时,很明显他的眼睛是瞎的。几个月前,他在当地的江湖郎中那儿治疗过某种眼病,而他现在又走了两天的路程,以便能到我们这儿来看病。医生一检查他的眼睛,马上就断定他的右眼已经被毁坏得无可挽回了,但是左眼的角膜上部仍然还算明净,尽管他看不清任何东西,但仍能感受到光。那一小块好的角膜是这位年轻人避免在下半辈子里成为瞎子的唯一机会。当我们把这个诊断告诉他之后,他同意做必要的手术。在我们有机会给他开刀之前,他曾多次请求我们尽力帮他治好眼病。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我们就在他那块清澈的角膜后面做了一个新的瞳孔。手术非常成功,几天之后,当手术的伤口愈合,蒙在眼睛上的绷带被拆掉之后,他的眼睛又复明了,足以使他能够去干那些普通的农活。这个病例的另一个方面更使我们感到高兴。自从他来我们这儿看病之后,便很专心地听取了福音书的故事,并相信它是真的,他还开始祈祷,学唱圣歌,而且劝说其他人马上就成为基督徒。当他的眼睛能够看得见之后,他就开始阅读学习《圣经》和圣歌书。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其他病人也开始来阅读学习《圣经》。那只完全瞎掉了的眼睛情况很糟糕,我们怕它会给另一只复明的眼睛带来麻烦,所以就劝他动手术,将那只眼球摘掉了。

然而我并不是没有注意到,还有其他人在以西方基督教的名义进行着受欢迎的医疗工作。我之所以大量引用同一个报告的理由是我本人就在这个离我在福州城里住处最近的美部会医生那儿治过病。福州“三位一体”的事物不断地令我感到惊奇,不仅城里有三个新教的传教使团,而且每个传教使团都有三位医生,即美国监理会传教使团有三位内科医生,通常被称作英国传教使团的安立甘会有三位能干的开业医生,美部会也有三位开业医生。但愿这三个传教使团能作为基督教徒而长久地在一起工作,在未来的新时代里对古老的福州城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1] 闽江至福州后一分为二,南为乌龙江,北为白龙江。

[2] “1882年,我住在宝塔锚地。当时的茶叶贸易已经开始衰退,过去著名的运茶快船经常绕过好望角的日子也已经结束。所以说1884年的中法战争并非茶叶贸易的首要因素。”——翟林奈(Lionel Giles)——原注

[3] “由于河道太浅,凡是大于中国式帆船和大汽艇的船只都不能直接到达福州城。”——原注

[4] 指把敌人的头砍下来,作为装饰品排列起来的原始习俗。

[5] 中国人总是用巨龟的形象来表示海蛇怪,它的中文名字为“蛏”。——原注

[6] 这是作者对于“美孚”二字的误解。

[7] 许高志(George Hubbard,1855—1928)是1884年来华的美国传教士,隶属于美国公理会。

[8] 从地图上看,位于闽江入海口处的应为马祖岛,而非金门岛。

[9] 更为平淡无奇的解释是,因为圆弧形屋顶代表了原始帐篷住宅的顶部式样——其实它是自古以来存留的一个遗迹。——原注

[10] 基韦斯特岛(Key West)是美国佛罗里达州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城市。

[11] 苏人(Sieux)和奥萨瓦托米人(Ossawatomies)分别是生活在北美地区的印第安人部落。

[12] 卡特林(George Catlin,1796—1872)是著名美国画家和作家,以描绘和研究印第安人的生活而见长。他的“印第安画展”在19世纪中期曾经在欧美巡回展出,影响很大。此外他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印第安人的著作,其中还有他自己的版画作为插图。

[13] 史密森学会(the Smithonian)是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一流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因一名英国科学家史密森捐款而得名。

[14] 黑山(Montenegro),即黑山共和国,位于原南斯拉夫境内。

[15] 七国为齐、楚、燕、韩、赵、魏、秦。鲁国并非七国之一。

[16] 德雷克(Sir Francis Drake,1540—1596)是英国贵族和著名航海家,16世纪后半期,他在海上大肆劫掠西班牙的商船,并且成为第一个环航世界的英国人。

[17] 雷利(Sir Walter Raleigh,1554—1618)是伊丽莎白时代的一位英国贵族探险家,曾经率领远征队来到过美洲。

[18] 这是指统治沙捞越100年以上的英国白人统治。1838年,当英国的詹姆斯·布鲁克爵士来到东印度群岛时,正遇上文莱苏丹国宰相穆达·哈西姆跟沙捞越人打仗。由于他帮助文莱军队镇压了沙捞越人的叛乱,因而被授予沙捞越罗阇的称号,他与他的后代便成为那儿的统治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维诺·布鲁克才将其统治权交给了英国。

[19] 隋朝的都城是长安,即现代的陕西西安府。——原注

[20] 据传在3世纪时,在以弗所有七名信奉基督教的古罗马士兵因皇帝迫害基督徒而躲进了一个洞穴。后因该洞口被封闭,这七个人在洞穴中沉睡了200年。等洞口被打开之后,他们又醒过来讲述了以前的事情,然后死去。为此,罗马皇帝下令赦免因相信基督复活而受迫害的众主教。

[21] 即万寿寺头陀僧王法助。

[22] 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是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3世纪所建两座神庙的遗址,这些神庙是在尼罗河西岸的悬崖上雕刻出来的。

[23] 译文参考刘春曙、王耀华:《福建民间音乐简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41页。但有改动。该摇篮曲流行于福州市连江县一带,记录者为福建省艺术馆。

[24] 夏咏美小姐(Miss Emily Susan Hartwell)是美国公理会的女传教士。她的父亲夏查理(Charles Hartwell,1825—1905)是于1853年来华的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她在福州传教长达41年,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