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朝鲜使臣的祭祀海神活动,一般都安排在出海起航之前,或途中遭遇风浪之时。崇祯元年(1628)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在航程途中,因沿途多次遭遇风浪,曾在三山岛举行了两次祭祀海神的活动。书状官申悦道在《朝天时闻见事件·启》记载,八月十二日,朝鲜冬至、圣节使一行“夕抵皮岛(椵岛)”。在皮岛(椵岛)停泊期间,十四日“昏大风”,黄昏时来了大风,且是逆风,十五日,仍“逆风不止”。十五日“夜半始因顺风,挂篷而行”,半夜来了顺风,冬至、圣节使一行立即拔锚起航,十六日“巳时到鹿岛,日候阴曀,飓风忽作。不得已停泊洋中。波涛掀荡,达宵不定。夜半因微风发船,未及石城岛一息许,而天已曙矣”。十八日“大风掀荡,雪浪滔天,仍泊石城(岛)。初昏因顺风发船,月色如昼,竟夜而行。比及长山岛,日已出矣”。十九日“巳时大风。仍泊长山岛”[10]。前面说到,“鹿岛”,今辽宁省东港市大鹿岛。“石城岛”,今大连市所辖庄河市石城岛。“长山岛”,今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大长山岛。
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自朝鲜石多山一带海域起航之后,一路逆风不断,只有夜间风停了,或有点顺风才能行船。到了广鹿岛海域后,冬至、圣节使一行遭遇了更大的风浪,在此背景之下,只好把希望寄托于海神。书状官申悦道在《朝天时闻见事件·启》记载:
(八月)二十日戊申,晴,因顺风发船。未及广鹿岛一息许,西风暴作,舟楫掀荡,人皆失色,遂斜帆而行。日没仅泊广鹿岛港口。
二十一日己酉,晴,夜大风。……巳时发船,夜三更泊三山岛前洋,距广鹿三百里。
二十二日庚戌,晴,鸡鸣时到三山岛,祭海神。日候清明,而西风又起,不得开棹,因泊岛东五里许。[11]
前面说到,“广鹿岛”,今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广鹿乡广鹿岛。“三山岛”,今大连市中山区管辖的三山岛,位于辽东半岛大连湾口,由大山岛、二山岛和小山岛组成。大山岛最大,陆地面积约2.6平方千米,三岛总陆地面积3.32平方千米。
崇祯元年(1628)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于八月二十日在广鹿岛遭遇“西风暴作,舟楫掀荡”,船只无法西行,八月二十一日在广鹿岛停泊期间,仍“夜大风”,到了“巳时(上午9时至11时)”才能发船起航。所以,八月二十二日到了三山岛后,即举行“祭海神”。
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在三山岛停泊期间,因所载货物文牒问题与驻岛明军差官发生争执,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只好又返回广鹿岛办理相关文牒。《朝天时闻见事件·启》记载:
(八月)二十三日辛亥,晴……遂即回棹,因顺风申时达广鹿岛。
二十四日壬子,晴,留泊广鹿岛。……是夜西风大作,波涛震荡。
二十五日癸丑,晴,逆风不止,仍留广鹿岛。
二十六日甲寅,晴,逆风,留广鹿岛。
二十七日乙卯,晴,逆风,留广鹿岛。
二十八日丙辰,晴,巳时北风乍起,斜帆而行,夜半回泊于三山岛。
二十九日丁巳,晴,晓发三山岛,行祭于龙王堂。初昏泊平岛,相距百里许。[12]
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在广鹿岛遭遇了“西风大作”,而且从二十四日到二十七日,一连四天都是“逆风不止”,二十八日才来点北风,也只能“斜帆而行”,所以到了三山岛后,二十九日“晓发三山岛”时,即“行祭于龙王堂”,在三山岛龙王堂又一次举行了祭祀海神的活动。“龙王堂”,前面说到,多为祭祀海龙王或海神之所,但自元末明初以来,中国北方沿海一带的海神庙,多改为天妃(妈祖)庙,或庙内供奉天妃(妈祖)神像。
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在三山岛举行了两次祭祀活动,虽均未提及天妃(妈祖),但我们在前面多次说到,自天启四年(1624)之后,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在祭祀海神时,均把天妃(妈祖)摆在了首位。崇祯元年(1628)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也不会例外,无论从书状官申悦道起航时作的《祭大海神文》,还是后边还要说到的申悦道作的《祭天妃神文》,文中有来时祭祀神灵,受到保佑,“归来报祀兮益虔”的记载[13],说明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来时和归去祭祀的神灵都是一致的,都是天妃(妈祖)。而且从书状官申悦道的《祭三山岛神文》中也可以看出,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在三山岛祭祀的海神也应是天妃(妈祖)。
蔡三山岛神文(www.xing528.com)
惟灵巍然鼎峙,俯压溟渤。夙着灵异,远近钦服。曰台东使,聘至上国。敬将玉帛,为献明廷。沧波万里,一叶行装。节日有期,虑滞王程。伏愿明神,诞垂阴骘。屏息秘怪,遁藏蛟鳄。借我风便,不日利涉。曷胜至愿,丹衷皦日。菲薄无取,庶鉴诚洁。[14]
《祭三山岛神文》内容说,有灵气的三山岛高大雄伟,成鼎足之势耸立在大海上,俯瞰着北方的茫茫大海。三山岛素有神灵奇异之名,盛名远播,过往的人都很恭敬、佩服。我们是从东边来的朝鲜使臣,受国王派遣来到天朝之国。我们携带的玉器和丝绸,是要敬献给大明皇帝的。我们的船航行在万里波涛中,犹如一片树叶在海面飘荡。我们要到明朝的京都去庆祝冬至节和皇帝的生日,不能错过了这个时间,所以非常忧虑因逆风耽搁了到天朝京都去的行程。祈求大海的明神,能够来到此地默默地护佑我们。能够屏蔽那些看不见的神秘海怪,赶跑那些能在大海兴风作浪的蛟龙、鳄鱼等凶猛的海霸。希望能给我们带来利于航行的风势,每天都能一帆风顺。怎样才能实现我们这些良好的愿望呢?我们的赤诚之心,犹如天上明亮的太阳。我们的祭品虽然微薄不值得您来享用,但希望您能看到我们的真诚。
《祭三山岛神文》中几个词语:“溟渤”,溟海和渤海。“溟海”,语出《列子·汤问》:“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这里代指北方的大海。“上国”,因当时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故称中国为“上国”。“一叶”,这里指船,说航船犹如一片树叶在万里波涛中飘荡。“王程”,奉国王差遣的行程。“秘怪”,这里指潜藏在海中看不见的神秘海怪。“蛟鳄”,蛟龙与鳄鱼,这里指大海中凶猛的动物。“曷胜”,反问句,不胜。“皦日”,明亮的太阳,多用于誓词。《诗经·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祭三山岛神文》从开头的内容看,是在赞颂三山岛的雄伟和灵气,但作者接下来写的却是:祈求“明神”能够“屏息秘怪,遁藏蛟鳄。借我风便,不日利涉”。这里虽然没有说明这位能够制服住大海中海怪和海霸的“明神”是哪路神灵,但从后面要说到的作者的《祭天妃神文》中,“明神”就是天妃(妈祖),而且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天妃(妈祖)。这一点,我们前面说到的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冬至圣节使正使金尚宪所作《祭天妃迎送曲》中,就把天妃(妈祖)称作了“明神”。所以,我们可以确信,作者这里说到的“明神”,指的就是天妃(妈祖)。
崇祯元年(1628)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书状官申悦道一行在广鹿岛遭遇风浪时,还有诗歌《夜泊广鹿岛偶吟》传世:
夜泊广鹿岛偶吟
申悦道
清淮潋滟一湖水,可笑当年比汨罗。
自媿平生仗忠信,那堪今日任风波。
莫言舟楫颠危甚,未见鱼龙出没多。
海上无由办酒债,斜阳何处听渔歌。[15]
从诗歌的内容看,此诗应是八月二十日作者一行在广鹿岛海域遭遇到“西风暴作,舟楫掀荡,人皆失色”,“日没仅泊广鹿岛港口”后所作,因作者一行第二天就离开了广鹿岛,“泊三山岛前洋”。虽说作者一行八月二十三日又返回了广鹿岛,也遭遇了逆风,但并未有诗歌中描绘的“舟楫颠危甚”的场景,所以可以确信,此诗作于八月二十日晚间。诗歌的内容借用了中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之一中的内容和诗句。《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之一:“圣宋非强楚,清淮异汨罗。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舟楫颠危甚,蛟鼋出没多。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
《夜泊广鹿岛偶吟》首联“清淮潋滟一湖水,可笑当年比汨罗”,意思是说,北宋时期的范仲淹因贬官途经淮水时遭遇大风,险些翻船丧命,他把在水波荡漾的淮水翻船遇险,与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投汨罗江自杀相比较,有点可笑。
颔联“自媿平生仗忠信,那堪今日任风波”,意思是说,今天我们在大海中遭遇了风浪,在风浪面前当年范仲淹是“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尽室”,全家。虽说我们也是“平生仗忠信”,但哪里经得起这么大的风浪啊。“媿”,同“愧”,惭愧。
颈联“莫言舟楫颠危甚,未见鱼龙出没多”,意思是说,不要说船翻了出现危机这样的话了,我们这里没有范仲淹当年描绘的“蛟鼋出没多”,并没有见到蛟龙和大鱼的出现。
尾联“海上无由办酒债,斜阳何处听渔歌”,意思是说,在大海里是赊不到酒的,自然也没有范仲淹诗歌里那种“斜阳”“沽酒听渔歌”的意境。
全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舟楫颠危甚”面前,不惧个人安危,冷静沉着的大无畏精神。也印证了前面介绍申悦道时说到的“时朝京由海路,风涛险恶,人咸危之,先生晏然无惧色”。当然,作者这种不惧个人安危的无畏精神,也是建立在“平生仗忠信”的信念之上的,相信神灵能够保佑他们这些“平生仗忠信”之人,故有了在三山岛两次祭祀海神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