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探究天启四年的交流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探究天启四年的交流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启四年,朝鲜出使明朝的是谢恩、奏请使和进贺、冬至使。天启四年出使明朝时,李德泂已年近花甲,出发前,朝鲜仁祖国王非常担心他的身体:“上使(正使)年已迟暮,万里沧溟,将何以往还?”吴任朝鲜黄海监司时,受命接待明朝使者,带病赴任而猝死身亡。朝鲜被迫归顺大清后,在国家危难之际,洪翼汉等三人主动承担责任,为国赴难,为捍卫明朝与朝鲜之间的传统友谊而献身,是朝鲜仁祖时期著名的“三义士”。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探究天启四年的交流

天启四年(1624),朝鲜出使明朝的是谢恩、奏请使和进贺、冬至使。

朝鲜谢恩、奏请使正使李德泂(1566—1645),字远伯,号竹泉,韩山(今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人,家族系当地显族,高丽末期门下侍中(宰相)李穑,及朝鲜李朝时期的左议政(第一副首相)李惟清、李长男等皆系其家族成员。李德泂亦系朝鲜仁祖朝重臣,官至右议政(副首相,正一品)。李德泂去世后,朝鲜国王仁祖大王“赠祭如礼,赠领议政(首相)”[1]。天启四年(1624)出使明朝时,李德泂已年近花甲,出发前,朝鲜仁祖国王非常担心他的身体:“上使(正使)年已迟暮,万里沧溟,将何以往还?”李德泂回答:“人臣随事尽分,安敢有其身乎?昔马援七十而征,誓死国事,今臣等轻舟万里,王灵是仗,岂敢以跋涉间关为辞哉。”仁祖国王闻之,“嘉叹不已曰:‘卿之忠言,可传于后世矣!’”[2]“马援”,东汉时期的开国名将,年迈仍请缨东征西讨,李德泂以马援为榜样,是为了表达为国出使不惧风浪的决心。李德泂出使明朝的情况,有李德泂的后人整理成《朝天录》(一云《航海日记》)传世。副使吴(1592—1635),字肃羽,号天坡,祖籍海州(今朝鲜黄海南道海州市)人,诗人。史料记载,吴出使明朝时,“及泛海,遇飓风,舟及覆者数,舟中人呼泣无人色。公怡然危坐赋诗不辍,舟中持为安。过齐赵之墟,历数百千里,公容止闲雅,又善华语,华士见者无不敬而慕之,争投诗以求”[3]。副使吴还创作有祭祀天妃(妈祖)的诗歌传世。吴任朝鲜黄海监司时,受命接待明朝使者,带病赴任而猝死身亡。书状官洪翼汉(1586—1637),字伯升,号花浦,祖籍南阳(今韩国京畿道华城市),出使明朝时写有《花浦朝天航海录》,详细记载了出发前及沿途的一些见闻,其中包括朝鲜谢恩、奏请使一行沿途祭祀天妃(妈祖)的情况。朝鲜被迫归顺大清后,在国家危难之际,洪翼汉等三人主动承担责任,为国赴难,为捍卫明朝与朝鲜之间的传统友谊而献身,是朝鲜仁祖时期著名的“三义士”。(www.xing528.com)

朝鲜进贺、冬至使正使权启出使明朝前曾任典籍加通政大夫、平海郡守等职。书状官金德承(1595—1658),字可久,祖籍金海(今韩国庆尚南道金海市),精通汉学,为官清正廉洁。出使明朝时,写有《天槎大观》[4],详细记载了途经府、州、县的历史沿革、自然风貌、著名历史人物和文化典故及民风民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