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妈祖文化影响明末朝鲜使臣

妈祖文化影响明末朝鲜使臣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焚香捐钱币”,这说明在庙岛天妃庙举行的祭祀活动,并向天妃庙捐赠了香火钱。鉴于以上两点,朝鲜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与奏闻、请封使一行返航时专程赶到庙岛祭祀“庙岛圣母之神”也就不足为怪了。(是日,早祭于庙岛圣母之神,故记之。

妈祖文化影响明末朝鲜使臣

朝鲜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赵濈一行与朝鲜奏闻、请封使的官员返程时在庙岛祭祀天妃(妈祖)的情况,主要来自冬至、圣节兼谢恩使正使赵濈和奏闻、请封使副使尹暄、书状官李民宬的诗歌及相关记载。

朝鲜奏闻、请封使一行返程到达平岛时,书状官李民宬在与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正使赵濈的唱和诗里还说到了在庙岛祭祀天妃(妈祖)的情况:“是日,早祭于庙岛圣母之神,故记之。”[32]李民宬在另一首长诗《值奔鲸于洋中。海壑为之掀荡。吾闻大则呑舟,小则覆舟,为可虑也。遂援笔赋以谕之》里,也说到过庙岛祭祀圣母天妃之事:“日卯时在丑,停舟庙岛前。稽首祈圣母,焚香捐钱币。熏沐涤尘垢,礼毕阖庙旋。船头频沥酒,兹晨阴秽散。灵飙如运帚,天清舟子喜。”[33]“日卯”,卯日,应指天启四年(1624)三月二十六日。“时在丑”,夜里1时至3时。“焚香捐钱币”,这说明在庙岛天妃庙举行的祭祀活动,并向天妃庙捐赠了香火钱。“阖庙旋”,即“阖庙旋舻”。出自韩愈《南海神广利王庙碑》:“阖庙旋舻,祥飚送帆”,说(祭祀活动结束后)离开庙宇,乘船起程返航,祥瑞的顺风一路伴随着风帆。从以上摘录的诗文内容看,应是感谢夜里在庙岛天妃庙祭祀天妃(妈祖)之后,当天早晨就雾散云开,天朗气清,惠风劲吹,全船的人,特别是“舟子喜”,舟人,使船的人,即船夫、水手,满心欢喜。

从诗歌的题目看,此诗应是创作于天启四年(1624)四月初三日,因为朝鲜奏闻使书状官李民宬在《癸亥朝天录》四月初三日中有这样的记载:“平明发船,风顺水驶,过广鹿、长山岛,见奔鲸喷涌于洋中。未时,风烈浪盛。”[34]李民宬“见奔鲸喷涌于洋中”,因忧虑人、船安危,有感而发。长诗的内容之一就是回顾了在庙岛焚香熏沐,虔诚祭祀天妃(妈祖),而得到天妃(妈祖)赐风之事。这一次在大洋中“见奔鲸喷涌于洋中”“风烈浪盛”,也希望能得到上天的眷顾,化险为夷:“鲸乎露尔额,吾今以杖叩。生死听天公,宜心学庄叟。”[35]“庄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庄子

在庙岛祭祀天妃(妈祖)之事,朝鲜奏闻、请封使副使尹暄在《白沙公航海路程日记》中也有记载:

(三月)二十五日,朝阴晚晴。五更行祭,橹役到庙岛宿。

二十六日,晓头行祭,发船。朝过皇城岛,张帆近铁山外洋,日已向暮,达夜行船,风势或顺或横,而绝无波浪矣。[36]

《白沙公航海路程日记》的记载说明两点:

一是,朝鲜奏闻、请封使一行在登州港和庙岛均举行了“行祭”活动,二十五日拂晓前离开登州港时,“五更行祭”,指的就是前面说到的返航前在登州举行的隆重的开洋祭祀活动,二十六日拂晓行船离开庙岛前,“晓头行祭”。登州港距庙岛只有10千米,至多有半天航程,朝鲜奏闻(请封)使一行之所以没有急着向前赶路,而是“到庙岛宿”,就是为了第二天在庙岛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正使李庆全没有参与庙岛的“行祭”活动,是因为李庆全乘坐的船只因水浅“阁岸不得发”,第二天,二十六日为了与其他船只会合,“不入庙岛,直向皇城矣”[37]

二是,二十六日“晓头行祭”之后,发船后一帆风顺,“风势或顺或横,而绝无波浪矣”,即使有横风,也是风平浪静。“皇城岛”,即隍城岛,距离庙岛约50千米,而朝鲜奏闻(请封)使一行“朝过皇城岛”,说明航速之快。“铁山”,指今大连老铁山角,距离隍城岛40多千米,也于当天越过。为了不错过这好的风向,朝鲜奏闻(请封)使一行,“达夜行船”,整夜也不停航,第二天,即二十七日“晓近平岛”[38]。“平岛”,指的是今大连市甘井子区的小平岛。作者虽然没有在《白沙公航海路程日记》里指出这一切与祭祀天妃(妈祖)有关,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因为“晓头行祭”之后,才有了“风势或顺或横,而绝无波浪矣”。虽然这只是巧合,但当时对朝鲜使臣的影响却是对天妃(妈祖)神灵的更加迷信。

朝鲜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和朝鲜奏闻、请封使一行为什么要专程到庙岛祭祀“庙岛圣母之神”呢?笔者认为,一是当时的天妃(妈祖)已被人们奉为统领海中诸神的最高海神了,朝鲜奏闻、请封使一行在朝鲜宣沙浦起航前祭祀的“大海之神”就是天妃(妈祖),返程同样要隆重地举行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以求神灵庇护。二是说明庙岛供奉的天妃(妈祖),在当地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庙岛圣母之神”,不仅是庙岛当地及相邻岛屿供奉的神灵,也是登州府驻地及管辖的沿海地区膜拜的海中守护神。清康熙年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登州府部第二百七十八卷《汇考六·寺庙考(府志)》也记载:“灵祥庙:祀海神。旧在沙门岛(庙岛),今在(蓬莱)丹崖山。宋崇宁间赐额,元至正间加感应神妃碑额。”这说明庙岛祭祀海神的灵祥庙,即元代改为祭祀“神妃”妈祖的庙岛天妃庙,其历史比登州府所在地蓬莱的灵祥庙(海神庙)还早,影响力还大。从下面我们说到的朝鲜使臣祭祀天妃(妈祖)活动看,也都把庙岛天妃庙作为往返航程途中最重要的祭祀天妃(妈祖)的场所。鉴于以上两点,朝鲜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与奏闻、请封使一行返航时专程赶到庙岛祭祀“庙岛圣母之神”也就不足为怪了。

朝鲜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正使赵濈与朝鲜奏闻、请封使书状官李民宬的唱和诗:

舟中录似敬亭

赵花川

茫茫溟渤极无涯,鱼鳖蛟龙万仞家。

使臣持节忠能仗,风伯收威水不波。

北接燕都古析木,东连鲽域小中华。

圣母深恩扶护至,一生铭感更谁加。

春水波成锦绣纹,四垂寥廓夐无云。

何处棹讴惊搅梦,晓天残月忱疑君。

阳侯拥盖归帆稳,海若歆诚奠礼熏。

生还故国知谁赖,顶戴娘娘意自勤。[39]

赵花川,即赵濈。《舟中录似敬亭》原唱诗共五首,李民宬(敬亭)和答了其中三首,各摘录其中的前二首。

次赵侍郎平岛寄韵三首(之一)

李民宬

北山连渤海崖,天晴孤岛有人家。

心悬乐浪占云物,目极神京望日华。

只冀圣灵垂默佑,敢言忠信任风波。(www.xing528.com)

隔船并语情弥重,况复投章喜转加。

(是日,早祭于庙岛圣母之神,故记之。)

次赵侍郎平岛寄韵三首(之二)

风恬海面不成纹,万里褰开日漏云。

邂逅正欣披雾睹,分离曾恨阻兰熏。

临危共济谁无意,同病相怜独有君。

自叹溯洄从未得,漫将诗句谢殷勤。[40]

第一首诗的首联“茫茫溟渤极无涯,鱼鳖蛟龙万仞家”,写的是作者一行乘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这里深不可测,本是“鱼鳖蛟龙”的家园。“万仞”,古代八尺为仞,这里形容海之大之深。

颔联“使臣持节忠能仗,风伯收威水不波”,写的是我们凭借着自己的忠诚和能力担当了出使的使命,不畏艰险涉海远航,风神也不施展自己的威力,没有掀起海上波涛。“忠能”,忠诚和能力。“仗”,这里是依仗的意思。

颈联“北接燕都古析木,东连鲽域小中华”,说我们朝鲜北边与中国古代的幽燕地区相连,是与中国东西隔海相连的“小中华”。“析木”,中国古代幽燕地域的代称,《晋书·天文志上》:“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燕之分野,属幽州。”“鲽域”,朝鲜俗称之一。“小中华”,当时的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以儒家文化为正宗,自称“小中华”。

尾联“圣母深恩扶护至,一生铭感更谁加”,说圣母(妈祖)对我们有大恩,航程沿途保护我们,我们会感恩一生永远不会忘记的。

第二首诗的首联“春水波成锦绣纹,四垂寥廓夐无云”,说春风吹拂,海面的波纹如同平铺的锦绣绸面一样,赏心悦目,辽阔的天空一直延伸到四面的天际,晴朗无云。“夐”,远,距离遥远。

颔联“何处棹讴惊搅梦,晓天残月怳疑君”,说拂晓之时,天边还挂着残月,不知从哪艘船上传来的歌声,我恍恍惚惚地还认为是来自您(指李民宬)的船上呢。“棹讴”,摇桨行船所唱之歌。唐代杜甫《美陂行》:“凫翳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怳”,古同“恍”。

颈联“阳侯拥盖归帆稳,海若歆诚奠礼熏”,说水神坐在车上,在海面保护着我们,使我们出使归来乘坐的船只没有遭遇风浪,一帆风顺。海神得到了我们祭祀的礼品也非常高兴地帮助我们。“拥盖”,指乘车。《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奠礼,这里指用于祭奠的金钱和礼品。

尾联“生还故国知谁赖,顶戴娘娘意自勤”,说我们能顺利地回到自己的国家,最依赖和最应该感恩的是谁呢?这就是统领着海中诸神的天妃娘娘,她在呵护着我们。“顶戴”,本意是官员戴的帽顶,这里有管理大海、统领海中诸神的意思。

从赵濈《舟中录似敬亭》的前两首唱和诗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主要表达了朝鲜使臣不畏海路艰险为国出使的忠心和抱负,同时感谢和赞美了航行途中得到圣母(妈祖)等诸海神的暗中保护,得以完成了出使使命,就要顺利地回到自己的国家了。需要强调的是,作者两首诗的尾联,都落脚在对天妃(妈祖)娘娘的感恩戴德上,由此可见妈祖文化对明末朝鲜使臣的影响之大。

朝鲜奏闻、请封使书状官李民宬的《次赵侍郎平岛寄韵三首》,第一首诗后作者自注:“是日,早祭于庙岛圣母之神,故记之”,说明作者一行在早晨出发前于庙岛祭祀了天妃(妈祖)。从作者在《癸亥朝天录》中的记载看,作者“巳时同副船泊于庙岛”,二十六日,“彻夜放船于洋中,平明与副使俱发……午后过隍城岛”[41]。这说明,作者李民宬与副使尹暄各自乘坐的船只于二十六日早晨离开了庙岛,但作者在《癸亥朝天录》中并没有记载二十六日晨祭祀天妃(妈祖)的情况。但副使尹暄在《白沙公航海路程日记》中记载了在庙岛举行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佐证了“是日,早祭于庙岛圣母之神”的真实性。“侍郎”,明代侍郎为副部级官员,天启三年(1623)朝鲜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正使赵濈出使明朝时的职务是朝鲜兵、礼曹参判,属于朝鲜兵部、礼部的副职,故称“赵侍郎”。

第一首诗的首联“东北山连渤海崖,天晴孤岛有人家”,说作者一行到达平岛的情况及平岛所处的位置。天晴之时来到了渤海边上的平岛,岛上有人居住。当时辽东半岛周边海域均称渤海。平岛面积较小,陆地面积仅1平方千米,说“孤岛有人家”,也有意外、惊喜之意。

颔联“心悬乐浪占云物,目极神京望日华”,说作者既惦念着家乡的情况,也希望明朝能兴盛强大。“乐浪”,指朝鲜。汉武帝时,朝鲜半岛北部设乐浪郡,后常以“乐浪”代指朝鲜半岛。“云物”,景物,这里借指家乡的情况。“神京”,指明朝都城北京。“目极神京望日华”,遥望明朝京都北京,渴望中华文化的光芒也能照射到自己的家乡。

颈联“只冀圣灵垂默佑,敢言忠信任风波”,说我们祭祀了“圣母之神”,希望能得到圣母神灵的庇护,我们是正直无私、忠诚于自己国家的,是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的,也是能得到“圣母之神”眷顾的。作者在诗后写道:“是日,早祭于庙岛圣母之神,故记之”,这一联主要是对此做出的说明。

尾联“隔船并语情弥重,况复投章喜转加”,说作者与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正使赵濈隔船交谈,情深意切,况且还相互赠诗,更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拉近了双方的关系。

第二首诗的首联“风恬海面不成纹,万里褰开日漏云”,说风平浪静的海面没有波纹,万里辽阔的天空,太阳光从云朵的缝隙中射向海面。“褰开”,散开。

颔联“邂逅正欣披雾睹,分离曾恨阻兰熏”,很高兴我们能在弥漫着大雾的海面上行驶时不期而遇,但船在行驶中我们又分离了,我还曾怨恨风浪阻挡了我们相互接触、交流的机会。“兰熏”,兰花的馨香,喻人德行之美。“阻兰熏”,这里的意思是说,阻挡了向朝鲜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正使赵濈请教、学习的好机会。

颈联“临危共济谁无意,同病相怜独有君”,说在遭遇危机的时刻,同舟共济,大家都会齐心克难,但相同的经历,遭遇相同的危机,能够同情、理解的唯有您——冬至、圣节兼谢恩使赵濈。

尾联“自叹溯洄从未得,漫将诗句谢殷勤”,感慨自己从来也没有经历过这次的逆风恶浪,但我们还是渡过来了,并在这里喜相逢,所以也要写诗感谢“意自勤”的天妃娘娘保佑着我们。“溯洄”,逆流而上。语出《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里比喻大海中的逆风恶浪。“殷勤”,照应朝鲜冬至、圣节兼谢恩使正使赵濈诗中的“顶戴娘娘意自勤”。

从朝鲜奏闻、请封使书状官李民宬的《次赵侍郎平岛寄韵三首》之一、之二的内容看,除了叙写作者与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正使赵濈之间的情谊外,主要还是表达了作者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仰慕,包括对天妃(妈祖)等神灵的感谢和敬畏,同样也折射了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妈祖文化对朝鲜使臣的巨大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