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起县农田基建与水土保持成果

吴起县农田基建与水土保持成果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从1953年开始,吴旗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初步探索。从1998年开始,境内实行“封山禁牧”,截至2005年,全县累计退耕还林169.87万亩,水土保持林面积149.25万亩,水土保持种草面积95.34万亩。县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是重点流域治理,主要治理的有殷峁子坝系、孙台坝系和北洛河流域及无定河16条小流域。

吴起县农田基建与水土保持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从1953年开始,吴旗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初步探索。在山上挖鱼鳞坑造林、种草。1955年在薛岔乡卧虎岭筑起了吴旗县第一座人工夯实坝。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全县范围内的兴修水利、改河造地、打坝淤地、植树种草、打窖蓄水、修坡式梯田形成高潮。到1965年,全县共打10万立方米以上的淤地坝14座,治理面积168平方公里。

1970年在北方“地方农业工作会议”召开后,“农业学大寨”运动起,农田基本建设大干快上。但打坝淤地没有经验,盲目开工,无设计、无资料,结果大水冲毁了50万立方米以上的土坝10座,流域面积47.74平方公里。1974年山地修宽幅梯田,川道一级阶地开始大平大整15195亩。

1975年,在县委、县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本着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全县的水土保持进行了全面规划,白豹川、丈方台、梁岔等10条流域列为全县重点工程,进行了综合治理,到1978年,累计治理面积460.7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12.4%,但由于经验不足,急于求成,淤地坝大部没有设计,没有排洪措施,农田基本建设重数量、轻质量,造林种草重营造、轻管护,一遇暴雨,山洪暴发,毁田垮坝连锁反应,冲毁10万立方米以上的淤地坝45座,病险库坝成了包袱,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旗县水土保持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兴利”,主要治理小流域,大力开展种树种草,对病险库坝进行维修配套。1979年又在全县推行水土保持耕作法。1982年陕北建委和黄河中游区域开始专款投资,全县23条小流域列入重点流域治理。随着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以户承包小流域在全县推广,到1987年底,全县承包户达1.84万户,累计治理面积达到1331.9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260.9平方公里。

20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吴旗县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坡地水平梯田和川台地平整)全部采取传统的手推车、架子车等农具人工兴修。80年代后,开始实施大型农业机械(推土车、铲车)整修。2005—2008年,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地块勘探和规划,并投入巨资,优先安排人均1.5亩以下的贫困偏远村组和重点扶贫村大修基本农田。全县共兴修农田18.8万亩。

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后,随着国家对退耕还林八年政策补助的结束,农民的口粮自给出现问题。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了口粮田建设项目。2008年建设5.43万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0.16万亩,改造提高口粮田2.48万亩,田间配套1.16万亩,改良土壤1.63万亩。核定工程总投资349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172万元,地方配套1326万元)。实际完成总投资3775.8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92万元,地方投资741.94万元,群众投资741.94万元。项目区涉及周湾、长城两镇27个行政村,3845户17500人,总土地面积410.83平方公里。

2009年建设3.25万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0.04万亩,改造提高口粮田1.97万亩,田间配套0.18万亩,改良土壤0.07万亩。核定工程总投资2585.9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300万元,地方配套1285.94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004.74万,其中国家投资1300万元,地方投资852.37万元,群众投资852.37万元。项目区域涉及白豹镇15个行政村、2406户11530人。

项目区在新建和改造提高基本口粮田的同时,采取田间配套和改良土壤等措施。据调查测算,每年新增蓄水量13.44万立方米,增加保土量5.86万吨,每年增产粮食为355.63万公斤,年增加收入431.4万元;20年累计增加收入6828万元。(www.xing528.com)

水土保持。县域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的垦殖、开荒,导致植被破坏,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严重。1998年以前,全县土地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367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7%,年土壤侵蚀模数1.53万吨/平方公里。从1998年开始,境内实行“封山禁牧”,截至2005年,全县累计退耕还林169.87万亩,水土保持林面积149.25万亩,水土保持种草面积95.34万亩。

吴起(旗)县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策略:实施整条流域集中治理,规模治理,山、田、林、路综合治理;坡面治理,重点是新修梯田(基本农地),坡面整治(反坡梯田、鱼鳞坑等工程措施),营造水土保持林、种树种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沟道治理重点建设淤地坝,拦截泥沙,保持水土,淤积良田;封禁治理,主要措施是实施封山禁牧、禁防人畜破坏,达到自然郁闭。

县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是重点流域治理,主要治理的有殷峁子坝系、孙台坝系和北洛河流域及无定河16条小流域。其中,孙台坝系控制流域面积88.99平方公里,建设骨干坝16座、中型坝25座、小型坝10座,工程总投资2538.84万元。殷峁子坝系规划布设了骨干、中小型工程共21座。其中骨干坝15座、中型坝4座(加固配套2座)。小型坝2座;流域总面积72.52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2181万元。

北洛河小流域治理项目区涉及五谷城、薛岔2个乡镇8条小流域,总面积393.8平方公里。2000—2007年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07.86平方公里。其中,梯田1363亩,乔木林504.28亩,灌木林2680.94亩,经济林804.2亩,人工种草5433.66亩。建设水保治沟骨干工程28座、淤地坝75座、水窖147眼,另外沟头防护42处,建涝池(蓄水池)6处。综合治理总投资2517.7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80.59万元,地方配套1095.95万元,群众自筹741.24万元。

无定河流域治理项目区涉及周湾、长城、五谷城3个乡镇16条小流域,总面积410.8平方公里,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68.75平方公里。其中,梯田12656.25亩,乔木林25312.5亩,灌木林151875亩,经济林20250亩,人工种草43031.25亩。共完成投资756.8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54.12万元,群众自筹302.74万元。

2013年,吴起县有淤地坝390座。其中1990—2013年建的305座。控制面积679.32平方公里,总库容23517.39万立方米,已淤库容11614.05万立方米。其中淤坝地9102亩,已利用7328亩;有水面75座,利用61座;总投资5400万元,年可拦泥沙690.4万立方米。淤地坝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596.45万元,其中种植效益439.6万元,养鱼及水上娱乐效益156.8万元。

截至2013年,吴起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69.60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面积36.48万亩(川台地8.03万亩、坝地2.1万亩、涧地2.58万亩、梯田23.77万亩),水土保持林238.10万亩:封禁治理20.0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度由1997年的39.7%提高到52.4%,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72.8%,成为全国“退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受益最多、成效最显著”的退耕还林第一县。土壤年侵蚀模数下降到0.54万吨/平方公里,重点流域治理区基本实现了“泥土不下山、洪水不出沟”的目标。水利部财政部2000年授予吴旗县马崾崄小流域和营儿峁小流域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授予吴旗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水利部2002年授予吴旗县为“全国沙棘生态建设与开发先进集体”。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同年授予吴旗县“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先进县”。2006年7月“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暨吴起县生态建设现场观摩会”和2009年9月“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十周年总结大会”均在吴起县召开。会议期间,吴起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得到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