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封山禁牧转舍饲,小尾寒羊取代山羊,纯羊毛地毯成陕西著名商标

封山禁牧转舍饲,小尾寒羊取代山羊,纯羊毛地毯成陕西著名商标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期实施封山禁牧,放牧养羊改为舍饲养羊。羊种由当地山羊改为小尾寒羊。“吴起”牌纯羊毛地毯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第三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封山禁牧转舍饲,小尾寒羊取代山羊,纯羊毛地毯成陕西著名商标

从1990年开始,吴起(旗)县对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先后提出加固一个基础,狠抓一个龙头(石油),突破两大主导产业(杏、羊),加强三个支柱(油、豆、荞),“重工、强农、兴商”和“生态立县、能化(石油工业)强县、产业富农、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制定了具体的发展优惠政策措施并付诸实施,取得成效。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1054万元,比1990年增长23.09%。

1990年起,吴旗县对农业结构进行一系列调整。“八五”期间(1991—1995年),确立了羊、苹果荞麦、山杏四大产业,畜牧业突出发展养羊,林果业突出发展山杏。此期间羊子发展到20万只(放牧山羊),苹果面积5万亩,山杏面积32万亩,荞麦、油豆种植面积各30万亩。“九五”期间(1996—2000年),农业产业结构在原七项产业的基础上重新筛选杏(仁用杏)、羊、豆三大产业。此期实施封山禁牧,放牧养羊改为舍饲养羊。羊种由当地山羊改为小尾寒羊。杏产业在山杏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仁用杏开发,建起仁用杏园2.2万亩。大豆种植6万亩(农作物总种植面积37万亩),面积居各粮食作物之首。“十五”期间(2001-2005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封山禁牧为突破口,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强农富民”的逆向开发战略,着力建设以“集约自给型农业、保护效益型林业、商品致富型畜牧业”为结构特征的生态型特色农业。发展“羊、杏、草”三大优势产业,在继续稳定发展羊、杏产业的基础上,新增草产业和沙棘支柱产业。此期羊饲养最高达40万只;累计种植山杏(含山桃)120万亩,保留50万亩。其中仁用杏、鲜食杏、山杏杏园面积5.3万亩;新种人工牧草100余万亩(以紫花苜蓿为主,其次为沙打旺),保留96万亩;累计栽植保留沙棘188万亩,其中挂果150万亩,年产鲜果6万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确立“稳牧兴菜、凸显林果”的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将以羊为主的畜牧业,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并新增棚栽蔬菜业,将马铃薯作为支柱产业开发。此期间羊子饲养量稳定在20万只左右;新建苹果园7.5万亩,果园总面积19.3万亩;日光温室和大弓棚发展到9173座(2010年),新增日光温室和大弓棚7154座;马铃薯年种植面积13.7万亩—15万亩。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5万亩,居各种农作物之首,占农作物总耕种面积的60.3%;总产15万吨。当年,仅马铃薯一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000余元。“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紧紧围绕“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农产品的优质率、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有较大提高,传统农业产业得到改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

吴起县第二产业主要有工业、建筑业。工业经济企业主要有石油、电力、农产品加工、建材和微小轻工业等企业。2000年开始,对工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提出以石油为龙头,以工业(石油)反哺农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工业经济战略。石油工业突出“抓勘探、拓区块、重环保、保安全、增储量、提效益”,以增产提效为核心向科技要产量,向管理要效益。2013年,延长石油吴起采油厂生产原油232.04万吨,提供财政收入58.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9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收入86.39%。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带动了农业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促进了建筑建材业、运输业、劳务业、餐饮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发展延安圆方集团公司(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该公司迅速发展壮大,重点生产荞麦香醋羊肉等畜产品、沙棘茶、纯羊毛地毯等产品。“胜利山”牌荞麦香醋、“吴起”牌纯羊毛地毯被陕西省政府认定为“陕西省名牌产品”。“胜利山”牌荞麦香醋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新产品”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吴起”牌纯羊毛地毯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神棘”牌沙棘保健茶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壮大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吴起县以羊为主的畜牧业,以杏、沙棘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和棚栽蔬菜业等农业产业的发展。

县内第三产业主要有交通运输业、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商贸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劳务业和其他服务业。1990年起,各项第三产业均有大的发展,收入总量提高,但结构不尽合理。吴旗县从1998年起实施退耕还林开始,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突出扶持发展劳务业(原统计为服务业)、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1399万元,其中,运输业93万元、批发零售和餐饮业408万元、其他服务业810万元。2003年,第三产业产值29036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业6847万元、批发零售和餐饮业6555万元、其他服务业10769万元。随着县域经济不断发展,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新型产业进一步发展,并带动了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2013年,第三产业总值164720万元,比1990年增长116.74%。其中,运输业、邮政仓储业24400万元,住宿、餐饮业5150万元,金融业14960万元,房地产业2300万元,服务业104490万元。

从1993年开始,中共吴旗县委、县政府在调查研究和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农村“四荒地”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等政策规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延长土地承包期为核心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内容:一是将耕地按农村人口实行均田保障制。在稳定原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延长承包期,保持30年不变,并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承包耕地造册登记,按地作价,分户挂账。1999年,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一证一书”(土地经营权证书、合同书)发放农户土地使用权证书2.25万份,农户承包耕地由70万亩调整到30万亩。二是村组留有集体机动地,由村组统一发包管理。三是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四荒地”(含退耕地)竞价拍卖,土地使用权限50年,全县出让农户“四荒地”194.8万亩。四是对已治理的自留柴山和小流域实行定向出让(1.2万亩)。(www.xing528.com)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9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根据以上两个《意见》,吴起县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2008年1月至4月,在薛岔乡南沟村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勘界面积2133公顷,签订承包合同1618份,发放林权证382本。同年5月,在薛岔乡全乡进行改革试点,完成勘界面积17993公顷,签订承包合同10753份,发放林权证3196本。2009年7月,在试点的基础上,吴起县召开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经济发展局、财政局、林业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林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设在县林业站),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158个单位的336名干部承包抓林改,林业系统内抽调70余人进行指导,组建12个林改工作队深入各乡镇开展工作。在勘查定界中,发动群众,采取进村入户、实地勘查等办法,对实施林改村组的集体林权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出台改革意见、实施方案等文件。按照实施方案,逐山头、按地块、分户主、块块勾绘,以号登记、分批公示、多次讨论,达到山林不漏地块、地块不缺户主,真实可靠、人无异议;同时,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妥善处理”的原则,通过协商、调解等办法调处各类林权纠纷;在继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林地用途不变,根据林业生产发展需要,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制定《吴起县林地林木流转暂行办法》,通过承包、租赁、入股、转让、托管、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以林农为主的多元化市场经营主体,促使各类生产要素流向林业,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2009年6月23日,与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生物质能源林项目开发合作框架书,就灌木林流转达成初步协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全县农村林地产权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改革明确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集体林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林木所有权归集体和业主所有,把集体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明晰到户,以法律形式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让群众吃下“定心丸”。截至2013年,全县完成158个村1055个村民小组的林权改革任务,完成林权登记面积27.56万公顷,占应登记面积的95%(因地界、插花地等问题未进行林改面积1.49万公顷),签订承包合同36310份,调处纠纷29起,综合满意率为97.5%。

1990年前,吴旗县县属企业均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1994年开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多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私营个体户。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按照“一企一策一企多策、抓大放小”的方针,对申报核销不良资产在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下的企业由主管部门审批,超过主管部门审批权限的,由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县政府或企业改制领导小组研究审批进行改制。在企业改革中坚持六条原则:一是实事求是评估资产和界定产权的原则;二是债随资走与人随资走的原则;三是处理遗留问题与职工股份认购量力而行的原则;四是产权置换与规范企业组织经营形式,保障入股职工与经济民生权利,有效实行并重的原则;五是广大离退人员,因公致残人员,抚恤人员以及下岗人员基本生活必须予以保障的原则;六是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适当剥离、妥善管理的原则。1994—1998年,对全县19家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改制,其中改制11家,兼并4家,出售1家,破产2家,拍卖1家。

2000年,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定《吴旗县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发展重点;新增个体户300户、私营企业10户。2001年,小企业改革从制度创新、机制转换入手,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向集约化经营发展,成立了吴旗县醋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粮油工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建筑工程联合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圆方集团。2004年,全县注册私营企业25家,历年累计234家;新增私营个体户271户,累计1523户。2005年8月,制定出台《吴起县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和《吴起县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新增私营企业19家,历年累计253家;新增私营个体户264户,历年累计1787户。2007年,新增私营企业50户,历年累计245户;新增私营个体户337户,历年累计1862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