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从1961年开始,认真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整个国民经济实现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取得了很好成就。
农业方面,坚决贯彻执行了“多种多收与高产多收相结合,并以多种多收为主”的方针,狠抓了粮食生产,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1961年全县耕地面积达到435123亩,较1960年增加6.1%,粮食总产量1800万公斤,较1960年1374.5万公斤增长31%。1962年耕地面积455169亩,较1960年增加11.4%,较1961年增加4.3%。粮食总产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仍获得1550万公斤的好收成,较1960年增长14.8%。畜牧业生产认真贯彻了“以牛为主,牛、驴、骡、马、猪、羊并举”的方针,加强了配种、繁殖、疫病防治等工作,1962年取得全面发展,年末大家畜发展到20334头,较1961年增长2.1%,羊子存栏188989只,较1961年增长34.5%。水利水保主要是对现有工程进行巩固提高,宁塞灌区改建石渡6座,复修了“八一”灌区,控制水土流失157平方公里。社员家庭副业有了较大发展,1962年社员养猪较1961年增加14.6%,同时开展运输、种植药材、杂果等多种经营,全年总收入83万元,社员人均13元,较1961年增长10%。
工业和手工业,坚决贯彻了工业七十条和手工业三十五条等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恢复手工业社(组)11个,196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16000元。1961年4大件生产均超额完成计划的140.9%、161.2%、110.2%、103.6%,其它农具也超额完成188.8%,并研制生产了新产品,有效的支援和促进了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在做好经常性的道路养护外,修通了延定公路30公里,开始了大路沟一带的改线工程,同时先后在头道川、二道川、白豹川和蔡砭、周湾修筑架子车路143公里,并清理了公路塌方,桥涵改线,路面整修,共完成土石方40000多立方米。货运量完成1400多吨,周转量96000多吨。
财贸方面,根据“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方针,深入开展了改善经营管理运动,各方面工作都有了新的提高。1962年商业销售183万元,较1961年增长7.1%,供销社销售112万元,较计划增长4%,开展了粮、油、猪、羊等各种自营业务,使供销经营由亏转盈。财政根据“当年平衡,略有回笼”的总方针,积极开辟财源,1962年完成财政收入49万元,较去年计划增长14%,支持农村购买耕畜132头,农具5000余件,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指示,把1963年至1965年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过渡阶段,继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工作。县委结合吴旗县实际,提出了三年过渡时期,相应的经济调整奋斗目标。努力增产粮食,逐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964年粮食总产达到2024万公斤,亩产46公斤,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21.4公斤。1965年粮食总产2249万公斤,亩产50.1公斤,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50公斤。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安排,多种经营”的方针,在首先增产粮食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1964年油料作物种植31000亩,亩产20公斤,总产62万公斤,农民人均生产油籽9.8公斤,1965年种植35000亩,亩产22.5公斤,总产78.8万公斤,人均生产12.3公斤。同时发展麻、药材、甜菜等经济作物。
积极发展畜牧业。达到队队有种畜,加强饲养管理,改进使役制度,严格奖赔责任制,做好防疫工作。1964年社社建立兽医防治所,大家畜发展到21522头,羊子年末存栏20万只。1965年大家畜发展到22700头,其中牛10670头,羊子年末存栏21.6万只。大力发展养猪和家禽、1965年实现户均2头猪,15只鸡,并积极发展养兔、养蜂、养鱼等,增加社员收入。
建立饲草和肥料基地。1965年每头大家畜达到1亩苜蓿,每百只羊2亩黄萝卜。管好家草,割储野草,保证牲畜草足体壮。广开肥源,建立肥料基地,做到户有厕所,畜有圈,队队都有沤肥坑。建立社员交肥制度,做好经常性的积肥工作,因地制宜地积极推广化肥施用,逐步扩大施肥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川台坝地全部施肥,每亩8袋,水地12袋,山地70%面积施肥,亩施5袋,推行羊圈上山,山沟地区三分之二羊群上山,实行山地、远地就地施肥。(www.xing528.com)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1964年继续处理好林权,每户种好2亩烧柴林和庄前屋后、公路、水渠两旁绿化。1965年每户种百株树,队队都有花果园。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尽快解决群众烧柴问题,五年小解决(基本解决),七年大解决(彻底解决),十年全县绿化。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开展水利水保运动。有计划地推行基本农田制和草田轮作制。1965年基本农田达到川台、坝地地埂化,缓坡水平梯田化,队队都有淤地坝,实现宁塞、“八一”渠完整的渠系灌溉网,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涧地做好防治盐碱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做到综合治理,集中治理。以大队为单位,有计划地划管草原,实行计划放牧,封山育林。
积极发展集体副业生产,广开副业门路,逐年增加社员收入,教育社员,吃粮靠集体,花钱也要靠集体,1964年每户收入50元,1965年达到80元。建立种子田,积极培育与推广农作物良种,队队都有各种作物种子田,样样作物都选种,三年实现糜子、谷子、高粱、洋芋良种优选。同时积极防治作物病虫害,推行药剂拌种,三年内基本控制糜、谷黑穗病、白发病,荞麦虫,玉米螟等病虫害。
因地制宜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现农业技术改革。做到领导、技术人员、群众三结合,大队成立农业技术委员会,生产队成立技术研究小组,加强对农业技术改革的领导。1964年全县实现山地步犁化,川台、涧地运输车子化,驮畜鞍架化。1965年实现驮畜鞍架化,山地送粪驮化,有条件的地方推行打场碌碡化,不断提高役畜使役能力,减轻人力劳动强度。积极培养青年、妇女、知识分子学习农业、兽医、种子、气象、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知识,不断改进提高农业增产措施与技术指导。
积极发展工业,特别是加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业生产。196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4万元,较1963年提高13.4%,改进管理,增加品种,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农业生产四大件和城乡人民生活用具达到满足供应。有计划的整修公路,便利交通。1963年修通二道川、三道川和吴旗至长城三条架子车路,1964年修通头道川和白豹川两条路,并逐步整修加宽,提高路面质量,保证正常通行。1965年全县所有大小川道全部通行架子车。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教育水平。队队建立业余学校,识字组、读报组。三年内消灭农村30岁以下的青壮年文盲。积极开展农村卫生工作,保证群众身心健康,发展生产。1964年社社有卫生院或集体医疗诊所。大队有保健员,接生员,三年内基本消灭地方病,控制各种传染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