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途径和步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1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社论。1953年12月,县委召开了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会议中心是学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通过学习讨论,统一了与会全体干部的思想,提高了大家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重要性的认识。
1954年6月,县委按照省人民政府统计局、供销合作社统一制表上报要求,对全县手工业类型、户数、主要产品、产量、从业人员、总产值情况;供销生产小组、组员、经营商品类型、资金额、股金额、总产值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和上报工作,为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摸清了底子,掌握了第一手资料。1955年9月,开展了对私营商业和饮食、旅店等行业的全面普查工作。通过调查和全面普查,掌握了全县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现状、经营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改进方案。全县共有139户手工业,从业人员244人,其中县城19户,从业人员36人,农村120户,从业人员208人。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工作,县委本着“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结合吴旗县实际情况,先在吴起镇开展了组织手工业生产小组试点,1954年5月21日开始,7月10日结束。吴旗县1950年前,县城只有刘某某和李某某2家小饭馆,很少有手工业者。1950年吴旗县恢复了县制,在县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手工业逐步发展,县城有各类手工业户19户,从业人员36人,总资产73850元,其中流动资金26350元,固定资产47500元,主要产品多为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在组织生产小组时,一是讲明政策,消除顾虑,提高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重要意义的认识。副县长李双成、县委秘书淡飞,在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试点动员会上,传达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精神,并作了手工业生产建组改造工作动员报告,报告中主要阐述了手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处的位置和组织起来的作用,明确指出了手工业的发展前途。随后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学习宣传中央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关政策,改造的重大作用和广泛的动员教育,基本消除了思想顾虑,明确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使众多手工业者认识到:私有个体手工业者逐步改造成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者,是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是国家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二是讨论组织对象,建立手工业生产集体组织。在广泛动员、讲解政策、宣传教育、清除一切思想顾虑的基础上,酝酿讨论,确定了入组对象。县城19户手工业者,有9户18人自愿报名,同意组成生产组,实行集体生产,其余进行组织协作,统一安排,逐步改造提高。具体由原木器生产手工业户5户11人,组建成永丰木业生产组,厂房地址为县城原旧庙院戏楼相邻处,主要加工各种木器家具、门窗、农具等,当年实现利润3000元,1955年,更名为木业生产合作社;另有4户7人组成服装加工组。1956年1月,在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进行手工业改造,将木业生产合作社,按销售总额提取8%的国家税金,按30%提留各项事业费和公积金、公益金,并更名为木业修配社。巩固发展了服装加工组,1957年转为缝纫社,厂房4间,缝纫机3台,加工各种服装、棉、皮大衣,年收入8000元,职工工资统一由手工业联合社发放,月工资最高56元,最低20元(学徒工)。新组建成立铁业修配厂,初建时有职工4人,红炉2台,主要加工修理各种铁制农具、家具。1957年更名为铁业社,从业人员10人。同时粮、油加工生产也进行了组织改造,皮革、毛纺、修配等加强了管理,逐步进行了改造提高。三是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制定生产计划和各项制度。集体生产组织建立后,首先讨论研究解决了入股评分、工资、设备工具材料入组、集体生产等问题。关于工资问题,评定工资是每个组员最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组织集体生产必须解决的问题,经过讨论研究确定实行死分活评,按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季节和技术高低,以公平合理的票制,由民主讨论评定,最后经全组大会通过。关于设备工具材料的处理办法,根据公平合理的票制将每个人最新成品与半成品材料、工具设备等,除当时能出售的以外,其余的按当地市场价格或现金投入组内,作为生产小组生产所共用,并按照具体情况,合理的打成分,作为股金。关于集体生产问题。组织起来的生产组,都制定了计划,安排了生产,按劳动强弱、技术高低,统一支配,实行分工生产,按劳取酬。建立了生产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详细地核算了生产成本,制定出公平合理的产品价格,做到定员、定量、定价、定时。并与供销合作社挂钩,订立供销合同。克服了以往自营时粗制滥造,产量少、质量低、成本大、收益少的弱点,发挥了每个人的潜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永丰木业组,在组织集体生产之前做一个3斗桌子,需6个人工,7尺木板,组织起来后只用5个人工,5.5尺木板就能做成。缝纫组同样是集体生产,不仅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特别是组织起来生产后,实行了劳力技术分工,做活又快、收益又多,生产中表现出了一种乐观情绪,到处是缝纫机声和歌声。(www.xing528.com)
1956年1月,吴旗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刘尚钰任组长,由5人组成的手工业、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由财贸部、工商科、供销合作社等有关部门组成并抽调干部20名,专门负责改造工作,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学习中央关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关文件、政策和省委、地委改造工作会议精神,抽调乡村积极分子80名,集中训练、讲清政策,统一思想认识,开展了私营商业和饮食服务业的改造工作。具体步骤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天时间,学习文件、宣传动员、讲清政策、统一思想、清除顾虑、摸清底子,动员申请报名;第二阶段,15天时间,清产核资、处理具体问题,商定组织形式,酝酿领导骨干;第三阶段10天时间,建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通过章程,选举领导、民主评定工资、宣布成立。改造结果是,县城原私营商业户17户、从业28人,合并成立公私合营合作商店,职工15人,其中公方代表2人,负责监督、经营管理。当时设百货、棉布和副食、烟酒2个门市部,后设3个门市部。合作商店从业人员有乔增华、王焕雄、李彦招、候应荣、侯锦富、张祥庭、张鸿军、刘俊杰、郭发春、艾绍和、艾绍生、高仲德、傅连文。1957年,经延安地委审查,撤走公方代表。原3户饮食业(饭馆)和旅店以合作化形式,分别组建为合作食堂和合作旅店。至此,吴旗县完成了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