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人工、材料、机械使用量确定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人工、材料、机械使用量确定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种类比较多,在工程实际中以施工定额、预算定额应用最广泛。限于篇幅,本书仅介绍预算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确定。定额项目的人工不分工种、技术等级,一律以综合工日表示。按综合取定的工程量和相应施工定额中的人工消耗定额进行计算。在预算定额中,人工幅度差的用工量列入其他用工量中。人工消耗量的现场测定。其中包括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的消耗。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人工、材料、机械使用量确定

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种类比较多,在工程实际中以施工定额、预算定额应用最广泛。限于篇幅,本书仅介绍预算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确定。值得一提的是:预算定额是在施工定额的基础上,对施工定额进行综合、扩大而编制的。

1.人工消耗量的确定

(1)人工消耗量是指某一工人或工作小组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需消耗的各种用工量或时间。定额项目的人工不分工种、技术等级,一律以综合工日表示。

定额项目的人工消耗量包括基本用工和其他用工两部分。

即:定额分项工程综合工日=定额分项工程的基本用工+其他用工

或定额分项工程综合工日=定额分项工程的基本用工+辅助用工+超运距用工+人工幅度差

在定额中,人工消耗量的确定有三种基本方法:一是定额法,即根据施工定额中的人工消耗定额(劳动定额)确定人工消耗量;二是技术测定法,即以现场测定资料为基础确定人工消耗量;三是经验估工法,即根据老工人、施工技术人员和定额员的实践经验来确定人工消耗量。

(2)人工消耗量的确定用定额法。计算公式为:

人工消耗量=基本用工+辅助用工+超运距用工+人工幅度差

1)基本用工。基本用工是指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必需消耗的技术工种用工,如砌筑墙体时的瓦工、支混凝土模板时的模板工等。按技术工种相应施工定额中的人工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算,以不同工种列出定额工日。

基本用工包括:

①完成定额计量单位的主要用工。按综合取定的工程量和相应施工定额中的人工消耗定额(劳动定额)进行计算。

其消耗量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基本用工=∑(工序或工作过程综合取定的工程量×时间定额)

例如工程实际中的砖基础,有1砖厚,1砖半厚,2砖厚等之分,用工各不相同,在预算定额中由于不区分厚度,需要按照统计的比例,加权平均,即公式中的综合取定,得出用工。

②按施工定额中的人工消耗定额(劳动定额)规定应增加计算的用工量。例如砖基础埋深超过1.5m,超过部分要增加用工。预算定额中应按一定比例给予增加。

③由于预算定额是以施工定额子目综合扩大的,包括的工作内容较多,施工的效果视具体部位而不一样,需要另外增加用工,列入基本用工内。

2)其他用工,其他用工是指除基本用工以外的用工。包括:

①辅助用工:是指施工现场内发生的预算定额中基本用工以外的材料加工等用工。如:混凝土工程中的洗石子用工;砌砖工程中的筛砂子用工;抹灰工程中的淋石灰用工和制作抹灰用的分隔条用工;机械土方工程配合用工;电焊点火用工等。

辅助用工=∑(加工材料的数量×相应材料加工的时间定额)

②超运距用工:是指消耗量定额取定的材料、成品、半成品场内运输距离超过施工定额中的人工消耗定额(劳动定额)规定的距离所增加的用工。

超运距用工=∑(超运距材料的数量×该材料超运相应距离的时间定额)

超运距=预算定额取定运距-劳动定额已包括的运距

需要指出,实际工程现场运距超过预算定额取定运距时,可另行计算现场二次搬运费。

③人工幅度差:是指施工定额中的人工消耗定额(劳动定额)项目中未包括,而在正常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在预算定额中必须考虑,但又无法通过劳动定额项目计量的用工损失。包括:工序交叉、搭接的时间损失;施工机械的临时维护、检修、移动时的时间损失及临时水电的移动而引起的人工停歇时间;工程质量检查和隐蔽工程验收而影响的工作时间;施工班组操作地点变动的时间以及工序交接时对前一工序不可避免的修整用工;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其他用工损失。

人工幅度差计算公式如下:

人工幅度差用工=(基本用工+辅助用工+超运距用工)×人工幅度差系数

人工幅度差系数一般为10%~15%。在预算定额中,人工幅度差的用工量列入其他用工量中。

(3)人工消耗量的现场测定。对于劳动定额缺项的新工艺、新结构往往需要进行测定,要到工程场地核实,科学地测定和计算定额的用工,作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的用工数量的确定,这种方法运用相当广泛。

人工消耗量的测定是制定人工消耗量定额的一个主要步骤,是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施工过程,为制定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提供可靠依据。

计算公式为:

人工消耗量=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休息时间

工人在工作班内消耗的工作时间,按其消耗的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必需消耗的时间和损失时间。

1)必需消耗的时间。必需消耗的时间是工人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为完成一定产品(工作任务)所消耗的时间,它是制定定额的主要根据。

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包括有效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不可避免中断时间的消耗。

有效工作时间是从生产效果来看与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时间消耗。其中包括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的消耗。

①基本工作时间是工人完成能生产一定产品的施工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通过这些工艺过程可以使材料改变外形。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如混凝土制品的养护干燥等;可以使预制构配件安装组合成形;也可以改变产品外部及表面的性质,如粉刷、油漆等。基本工作时间所包括的内容依工作性质而各不相同。基本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工作量大小成正比例。

②辅助工作时间是为保证基本工作能顺利完成所消耗的时间。在辅助工作时间里,不能使产品的形状大小、性质或位置发生变化。辅助工作时间的结束,往往就是基本工作时间的开始。辅助工作一般是手工操作。但如果在机手并动的情况下,辅助工作是在机械运转过程中进行的,为避免重复则不应再计辅助工作时间的消耗。辅助工作时间长短与工作量大小有关。

③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是执行任务前或任务完成后所消耗的工作时间。如工作地点、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准备工作时间,工作结束后的整理工作时间等。准备和结束工作时间的长短与所担负的工作量大小无关,但往往和工作内容有关。这项时间消耗可以分为班内的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和任务的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

不可避免的中断所消耗的时间是由于施工工艺特点引起的工作中断所必需的时间。与施工过程工艺特点有关的工作中断时间,应包括在定额时间内,但应尽量缩短此项时间消耗。与工艺特点无关的工作中断所占用的时间,是由于劳动组织不合理引起的,属于损失时间,不能计入定额时间。

休息时间是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为恢复体力所必需的短暂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间消耗。这种时间是为了保证工人精力充沛地进行工作,所以在定额时间中必须进行计算。休息时间的长短和劳动条件有关,劳动越繁重紧张、劳动条件越差(如高温),则需要的休息时间越长。

2)损失时间。损失时间是与产品生产无关,而与施工组织和技术上的缺点有关,与工人在施工过程的个人过失或某些偶然因素有关的时间消耗。

损失时间中包括有多余和偶然工作、停工、违背劳动纪律所引起的工时损失。

多余工作,就是工人完成了任务以外而又不能增加产品数量的工作,如重砌质量不合格的墙体。多余工作的工时损失,一般都是由于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差错而引起的,因此,不应计入定额时间中。

偶然工作也是工人在任务外进行的工作,但能够获得一定产品。如抹灰工不得不补上偶然遗留的墙洞等。由于偶然工作能获得一定产品,拟定定额时要适当考虑它的影响。

停工时间是工作班内停止工作造成的工时损失。停工时间按其性质可分为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和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两种。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是由于施工组织不善、材料供应不及时、工作面准备工作做得不好、工作地点组织不良等情况引起的停工时间。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是由于水源、电源中断引起的停工时间。前一种情况在拟定定额时不应该计算,后一种情况定额中则应给予合理的考虑。

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工作时间损失,是指工人在工作班开始和午休后的迟到、午饭前和工作班结束前的早退、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内聊天或办私事等造成的工时损失。由于个别工人违反劳动纪律而影响其他工人无法工作的时间损失,也包括在内。此项工时损失不应允许存在。因此,在定额中是不予考虑的。

【例2-1】 经现场测定,完成1m3的砌体需基本工作时间15.5h,辅助工作时间占工作班延续时间的3%,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占工作班延续时间的3%,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占工作班延续时间的2%,休息时间占工作班延续时间的16%,人工幅度差系数为10%,计算完成1m3砌体的人工消耗量。

解:完成1m3砌体劳动定额人工消耗量=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

完成1m3砌体的预算定额人工消耗量=2.55×(1+10%)工日=2.81工日

(4)用经验估工法确定人工消耗量。

所谓经验估工法是指根据老工人、施工技术人员和定额员的实践经验,并参照有关技术,结合施工图样、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组织条件和操作方法等进行分析、座谈讨论,反复平衡确定人工消耗量。由于参与估工的上述人员之间存在着经验和水平的差异,同一个项目往往会提出一组不同的数值,此时应根据统计法原理进行优化以确定出平均值。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定额优化时间(平均水平);

a——先进作业时间(乐观估计);

m——一般的作业时间(最大可能);

b——后进作业时间(保守估计)。

经验估工法具有确定人工消耗量过程较短、工作量较小、省时、简便易行的特点。但是其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加估工人员的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它只适用于产品品种多、批量小、不易计算工作量的施工作业,在简易和临时工程承包报价时应用较为广泛。

2.材料消耗量的确定

(1)定额消耗材料的分类

1)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材料,按材料在构成工程实体时的重要程度及其用量大小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和零星材料三部分。

主要材料是指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其中也包括成品、半成品的材料。

辅助材料也是构成工程实体除主要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如垫木钉子、钢丝等。

其他材料指用量较少,难以计量的零星用料。如棉纱、编号用的油漆等。

2)按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方式包括实体性材料(非周转性材料)与周转性材料两部分。

实体性材料(非周转性材料)是在施工中一次性消耗的、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砌筑墙体用的砖(或砌块)、浇筑混凝土构件用的混凝土等。

周转性材料是在施工中可多次性地周转使用,这种材料一般不构成工程实体,如砌筑墙体用的脚手架、浇筑混凝土用的模板等。

(2)材料消耗量的组成及计算公式。

施工中实体性材料的消耗,其消耗量都是由材料净用量和材料损耗量组成的。

材料净用量是指在合理用料的条件下,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装工程的材料。

材料损耗量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和材料损耗,如现场内材料运输及施工操作过程中的损耗等。其关系式如下:

材料消耗量=材料净用量+损耗量(www.xing528.com)

因为:材料损耗量≈材料净用量×损耗率

所以:材料消耗量≈材料净用量×(1+损耗率)

材料损耗量=材料净用量×损耗率

(3)实体材料的消耗量是通过现场技术测定法、实验室试验法、现场统计法和理论计算法等方法获得的。

1)现场技术测定法。现场技术测定法是指在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在施工现场,对生产某一产品的材料消耗量进行观察和测算,通过完成的产品数量和耗用材料的数量,确定该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量。

被观测对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工程结构是典型的。

②施工符合技术要求。

③材料品种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④参加测定的操作工人在使用材料和保证产品质量方面有较好的水平。

2)实验室试验法。实验室试验法是指在实验室内通过专门的仪器设备确定材料消耗的一种方法。由于实验室具有比施工现场更好的工作条件,能够更详细深入地研究各种因素对材料消耗的影响,因而也就可能取得更精确的数据。如测定各种混凝土、砂浆、耐腐蚀胶泥等不同强度等级及性能的配合比和配合比中各种材料的消耗量。试验法的缺点是无法估计到现场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现场条件在净用量基础上考虑材料损耗量。

3)现场统计法。现场统计法是对某一确定的分项或分部工程预先拨付一定的材料数量,待工程完工后,根据已完产品数量和发退料数量,进行统计和计算的一种方法。

此法比较简便易行,不需要组织专人观察或试验,缺点是不能分清材料消耗的性质,其准确程度以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前提。因此,必须加以优选和分析才有参考价值。

4)理论计算法。理论计算法是运用一定的数学公式计算材料消耗量的一种方法。具备下列条件者,均可采用此法:

①凡有标准规格的材料,按规范要求(如砌砖,按规范要求的灰缝宽度和厚度、排砖方法;防水卷材,按规范要求的搭接宽度和铺贴方法等)计算定额耗用量。

②凡设计图样标注截面尺寸及下料长度要求的按设计图样尺寸及下料要求计算材料净用量,如木门窗制作用的板、方材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材料的材料净用量的理论计算公式。

①主要材料:

标准砖

每立方米标准砖砌体砂浆净用量=1m3砌体-1m3砌体中标准砖的净体积

=1-0.24×0.115×0.053×标准砖数量

=1-0.0014628×标准砖数量

标准砖(砂浆)消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

块料面层材料

灰缝材料净用量=(100-块料长×块料宽×块料的净用量)×灰缝厚

结合层材料用量=100×结合层厚

卷材面层

【例2-2】 计算1.5砖厚1m3标准砖砌体砖和砂浆的消耗量,已知砖损耗率为1%,砂浆损耗率为1%。

解:978-7-111-46565-2-Chapter02-8.jpg

砂浆净用量=1-砖数×每块砖的体积=(1-521.85×0.24×0.115×0.053)m3

=0.237m3

标准砖消耗量=521.85块×(1+1%)=527.07块

砂浆消耗量=0.237m3×(1+1%)=0.239m3

②其他材料耗用量的计算。由于此类材料价值低,用量小,一般在定额中以“其他材料费”形式出现,定额单位以“元”表示;或者在消耗量定额中以占材料费的百分比表示。具体计算是详细列出此类材料的名称、数量,并依据实际编制期的材料价格计算出相应材料的金额及总金额,即:

其他材料总金额=∑(相应其他材料数量×相应材料预算价格)

③周转性材料消耗量的计算。在施工中多次重复使用的材料为周转材料。包括高处作业用的脚手架杆、板,土方施工中的挡土板,混凝土工程中的模板等。这类材料在施工中不是一次性消耗品,而是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逐渐消耗,不断补充,多次使用,反复周转的。周转性材料的耗用量是按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必须明确即一次使用量、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补损率、回收折价率等。现以木模板为例,说明它们的含义和摊销量的计算方法。

模板的一次使用量的计算(木模):

模板一次使用量指在不重复使用的条件下,完成定额计量单位产品需要的模板数量。

一次使用量=构件单位模板接触面积的模板净用量×(1+制作损耗率)

模板的周转使用量的计算:

周转使用量是指在考虑了使用次数和每周转一次后的补充损耗数量后,每周转一次的平均使用量。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周转次数是指在补损条件下周转材料可以重复使用的次数。

模板回收量的计算:

回收量是指周转材料在周转完毕时可以收回的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回收折价率是指回收材料价值的折损系数。

模板摊销量的计算:

摊销量指按周转次数分摊到每一定额计量单位模板面积中的周转材料数量。计算公式为:

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

3.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确定

(1)机械台班消耗量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分部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必需消耗的某类某种型号施工机械的台班数量。

其中,定额项目的施工机械包括主要机械、辅助机械和其他机械。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单位是台班。按照现行规定,每台施工机械工作8小时为一个台班。

(2)机械台班消耗量由机械的净用量和机械幅度差数量组成。

即:机械台班消耗量=机械净用量+机械幅度差数量

机械台班消耗量=机械净用量×(1+机械幅度差系数)

机械净用量即按机械台班定额确定的、为完成定额计量单位建筑安装产品所需要的台班数量。

机械幅度差是在编制预算定额(机械台班消耗量定额)时,在按照统一施工定额中的机械台班消耗定额(平均先进水平)计算机械台班的消耗量后,尚应考虑在合理的施工组织条件下机械停歇因素另外增加的台班消耗(即平均社会水平)。机械幅度差应按预算定额(机械消耗量定额)编制阶段确定的系数计算。

机械幅度差一般包括正常施工组织条件下不可避免的机械空转时间,施工技术原因的中断及合理停滞时间,因供电供水故障及水电线路移动检修而发生的运转中断时间,因气候变化或机械本身故障影响工时利用的时间,施工机械转移及配套机械相互影响损失的时间,配合机械施工的工人因与其他工种交叉造成的间歇时间,因检查工程质量造成的机械停歇的时间,工程收尾和工作量不饱满造成的机械停歇时间等。

大型机械幅度差系数为:土方机械25%,打桩机械33%,吊装机械30%。

砂浆、混凝土搅拌机由于按小组配用,以小组产量计算机械台班产量,不另增加机械幅度差。

其他分部工程中如钢筋加工、木材水磨石等各项专用机械的幅度差为10%。

(3)机械台班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1)按劳动定额机械台班产量定额加机械幅度差的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大型施工机械,如大型土石方机械,打桩、构件吊装机械等。这时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应包括完成定额规定的施工任务所需要的基本台班数量和必要的机械幅度差,其中基本台班数量,须根据劳动定额中相应的施工机械台班产量来确定。

2)小组配用机械台班消耗量的计算方法是以小组产量为配用机械的台班产量,不另增机械幅度差。其中小组产量为劳动定额每工产量和小组人数的乘积。

配合机械的台班净用量=项目内需加工材料数量/台班产量

上式中台班产量=小组产量=每工产量×小组人数

或根据劳动定额情况,综合取定台班产量。

3)按人工工日的一定比例来确定机械台班量。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按相应工种的工人配置机械,以用工量来确定机械台班消耗量。

4)预算定额(消耗量定额)分部工程中,各分项工程共用的中小型机械,虽属小组配用,但为了计算简便,可对劳动定额相应子项的小组产量进行综合,取定一个统一的台班产量并利用这个台班产量来计算预算定额(消耗量定额)本分部中不同分项工程的机械台班量。

一般情况下,3)、4)两种方法计算的台班量也不增加幅度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