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世纪节水行动:跨越式发展条件分析

跨世纪节水行动:跨越式发展条件分析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跨越式发展的初始条件是经济落后的“位差”和对先进地区的开放。目前,一般认为跨越式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跨越式发展应当是数量、结构、质量、速度及效益的统一。4)亚洲“四小龙”的跨越式发展。

跨世纪节水行动:跨越式发展条件分析

2.1.1 内涵分析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既然是“超常规”,它就不是通过单纯地加快速度可以实现的。当对国际发展趋势有了正确的分析,对我国过去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及对宁夏现实发展状况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所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时期的“赶超型”战略不同。它必然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追求“速度型”增长,避免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以及“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即跨越式发展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进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赶超行为,是后发优势的体现。跨越式发展的初始条件是经济落后的“位差”和对先进地区的开放。经济、技术落后拉大了同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地区的距离,产生了可跨越的空间。目前,一般认为跨越式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以速度与效益的统一为核心。跨越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整体跃升,是在经济结构优化基础上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绝不能把跨越式发展仅仅理解成快速发展,简单扩大再生产,盲目地搞低水平的重复。跨越首先是发展战略的调整、经营理念的变革。如果不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优化资源配置,进行资产重组,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市场竞争主体;不千方百计实现由服务型向资本运作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不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融资功能,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实现国有资本收益和控制力的最大化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恐怕也是一句空话。跨越式发展不仅要看当前,更要讲后劲;不仅要看规模,更要讲质量;眼前增长并不等于有后劲,规模大并不等于结构优,速度快并不代表质量高。跨越式发展应当是数量、结构、质量、速度及效益的统一。

(2)以创新为前提。跨越式发展必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打破常规,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方法。而观念创新又是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前提,没有观念创新,没有普遍的社会心理氛围,没有变革现实的要求,没有勇于改革的胆略,就谈不上跨越式发展。谁能顺应时代潮流,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谁就能抓住机遇,抢占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3)以非均衡性为特点。跨越式发展是一个时间过程,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基础好、具备发展条件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行重点突破。

基于以上对跨越式发展内涵的理解,要想使宁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应该打破常规,实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抓住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契机,为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天时”的条件;优化资源(包括水资源、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的配置,发展其优势产业,为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地利”的条件;在调整发展战略,变革经营理念的基础上,集中宁夏社会的各界力量,为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和”的条件。

2.1.2 国内外跨越式发展模式研究

(1)国外跨越式发展。

1)美国经济跨越式发展。1820年美国人均GDP相当英国人均GDP的73.30%,1870年为75.30%,之后美国经济起飞,1870~1913年GDP平均增长3.90%,同期英国为1.90%,到1900年美国人均GDP相当英国人均GDP的89.20%,到1913年美国人均GDP已超过英国5.50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IT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历史上最长波的经济上升期。

2)日本经济跨越式发展。1950年日本人均GDP相当美国人均GDP的19.60%,1953年日本的GDP增长速度超过二战时期的最高水平,经济开始起飞,1953~1992年期间,日本GDP年均增长6.50%,同期美国为3.00%,到1992年日本人均GDP相当美国人均GDP的90.10%。日本号称为世界上最成功的“追赶”国家。

19世纪中叶,日本曾是后进国家。20世纪紧紧抓住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赶上了实力远超过自己的英国和俄国。1965年,经受战争重创的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英国的1/2,美国的1/4。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通过制订《外资法》,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相应的研究开发,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实施“技术立国”发展战略,靠引进技术,迅速建起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不断高级化,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日本得以利用扩大出口推进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又总结过去“技术立国”的经验教训,结合当时的经济技术状况及国际环境,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把重点放在独创性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研究上,建立自己的科学技术基础结构,日本经济获得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大国。1995年,日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英国的2倍,美国的1.36倍。

3)德国的跨越式发展。德国的工业化较英法美诸国起步晚,经济发展也较之落后很多。但是,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半个世纪里,德国就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先进的工业国。19世纪末,工业产值接近于英国;到20世纪初,就超过了英国,仅次于美国,居欧洲第1位,世界第2位。

4)亚洲“四小龙”的跨越式发展。1950年,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人均收入分别为222美元、95美元、78美元和434美元,属于世界上经济十分落后的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但到1994年,各国人均GDP已经分别达到21650美元、12000美元、10000美元和23360美元。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就摆脱了贫穷,跨入富裕国家和地区的行列。

亚洲“四小龙”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实施的是“出口导向战略”,大量引进外资,原料、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利用与跨国公司的联系获得技术转让、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很快提高了产业的档次,获得了出口竞争优势,完成了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顺利调整,成为世界电器产业最有竞争力的10个国家和地区之一,实现了经济的超常规增长。

5)印度的跨越式发展。印度与中国一样,同是发展中国家,同是人口大国,新中国成立后都面临着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印度由于过去遭受殖民统治,悲惨的历史教训使印度独立后采取了激进的闭关锁国政策,因而也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长期以来,国贫民困,科技落后,工业不发达,劳动生产率低下,其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低,甚至与中国相比也落后许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抓住了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其IT产业迅速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军事、科技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从1991年以来,印度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6%以上,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5个国家之一,科技等许多领域已进入世界前列。

美国、日本、德国、印度、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省等发展经验表明,发展新兴产业是整体赶超的有效途径。美国赶超英国,靠的是电力、钢铁等重化工业;日本和“四小龙”的追赶,凭借的是汽车家用电器等制造业以及电子产品生产。德国抓住化工和电气部门的技术革新,带动其他部门的技术进步。印度靠的是信息技术。这些国家选择的这些产业都是当时成长最快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

(2)国内沿海发达省市跨越式发展。

1)广东省。1978~2001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13.4%。2001年广东GDP超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10;人均GDP由1978年的367元增加到2001年的13730元,由全国第10位上升到第5位。

广东的发展主要是走出了一条外向型经济立省的道路。广东在改革开放之初主要通过减税让利等优惠政策,改善投资软硬件环境来吸引外资,发展“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提高了综合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和招商引资又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向规模、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转变。连续10多年来广东外贸出口一直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1/3以上,近几年进出口总额已超过俄罗斯,相当于印度的两倍。1979~2001年广东实际引进外资1410亿美元,其中直接引进外资1118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40%,涉外税收占全省税收的近30%。在广东的外资企业有8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50多家企业在广东投资设厂。一些大企业、跨国公司不仅在广东设立生产基地,有的还设立了洲际研发中心。目前广东外向型经济正在发生“核巨变”,以全面提速、升级、换代为特征,领导我国外向型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并朝着打造“世界制造业基地”的目标飞速前进。

2)江苏省。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增长,江苏省2001年经济总量达9511.91亿元,1978~2001年间GDP年均递增12.30%,并且从1992年起已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人均GDP由1978年的430元增加到2001年的12922元,居全国第6位。(www.xing528.com)

3)浙江省。1978~2001年,浙江省GDP平均增长13.10%,由124亿元增加到6748亿元,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GDP年均增长12.10%,由1978年的331元增加到14655元,由全国第13位上升到第4位。

浙江省委、政府思想观念解放,找准了着力点,突破了“唯成分论”,使民营经济、个体经济、中小企业在这片土壤生根开花结果,使专业市场、小商品市场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海内外。浙江省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重视非公有经济发展,依靠市场取向与结构多元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市场取向方面,将资源配置的范围逐步从依靠省内区域市场发展到依靠全国大市场,再发展到注重面向国际大市场,资源配置的领域逐步从能源、原材料扩展到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结构多元方面,逐步从所有制结构多元延伸到投资结构、产权结构、财产组织形式及大中小城镇、大中小企业组合等多领域多层次的结构多元,把城乡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从而构建起极富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区域增长模式。

4)福建省。1978~2001年的23年间经济年均增长达13%左右,比全国同期快3.6个百分点。2001年全省GDP达4253.68亿元,由居全国的第22位上升到第11位;人均GDP由1978年的273元上升到2001年的12362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3位上升到第7位。

福建省借助改革开放政策和区位优势、重点侨乡优势以及对台战略地位优势等,通过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利用外资从无到有,由沿海到山区,从小到大,由点及面全面展开,引得各方外资纷至沓来,为福建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建设资金。福建省也逐渐由原来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省份,发展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沿海开放省份。

5)山东省。1978~2001年间,山东省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全省GDP年均递增11.6%,在全国仅次于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四省;人均GDP由1978年的321.3元增加到2001年的10465元,由全国的第18位上升到第9位。

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特色主要依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造,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来加快山东省经济的发展,国企的成长性、稳定性和转制成功率明显地走在了全国的前面,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市场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海尔、海信等知名企业享誉海内外。山东省扩大与日本、韩国的合作,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也取得显著成效。

6)上海市。上海市在中国各地的发展中名列前茅,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大跨越,2001年上海市的人均GDP达37382元,居全国第一。

上海市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转移和高技术扩散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自身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资源,促进机制创新和企业的创业,建立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上海市按照现代化国际标准,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现代航运体系、现代通信体系、现代商贸营运体系,极大地促进资本和人才的集中,提升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上海市经济高质量的增长。同时上海市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改革,使上海的行政管理和经济运行的规则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更加法制化,市场更加有序。由于建立了与国际基本接轨的良好经济环境,国际资本纷纷踏至。

对国内外跨越式发展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GDP平均以1位数增长,但是这些国家的基础较为雄厚(基数大),仍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的省份,如广州、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份,最近几年的发展,GDP平均都以2位数快速增长,所以宁夏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与全国一起同步进入小康社会,GDP也必须以2位数发展。

以上所述国际、国内大量事实可以充分说明,跨越式发展不是神话,只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找准主攻点,选准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2.1.3 宁夏跨越式发展条件分析

对宁夏来说,要想使跨越式发展成为现实,还必须对其具有的相对优势条件进行分析,并与其后发优势相结合,才是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我们认为,在新一轮的全国经济大发展的热潮中,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重化工业化阶段的态势下,宁夏经济的相对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势条件分析。

1)区位优势。宁夏地处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2000年,中央提出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宁夏是西部大开发的省区之一。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宁夏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科技教育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不仅如此,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就使得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又面临更加开放的经济大环境,国家为促进西部大开发,已经出台并且还将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引导外商和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的政策。

通过分析表明,在国家政策的倾斜和经济的扶持下,宁夏在将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2)资源优势。首先,土地、光热资源丰富。宁夏依黄河而居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其土地资源丰富,全区土地总面积为7793万亩,其中农田用地6280万亩,建设用地296万亩,未利用土地1217万亩。宁夏丰富的土地资源、便利的引黄灌溉条件,被世人称为“塞外江南”。加之,宁夏又有良好的光热资源,为发展立体种植和优质高效农业创造了条件。其次,宁夏境内能源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可利用的有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风能、光能等。煤炭是宁夏的优势矿产资源,煤炭预测储量2027亿t,居全国第5位。已探明储量316.5亿t(不含预测储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第三,人口少,结构稳定。据统计,截至2004年末,宁夏总人口为587.7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18‰。从人口结构上来看,成年人比例约占65%,属于稳定型结构。

3)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宁夏的发展速度和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进入21世纪以来,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0.70%,高于全国平均速度近一个百分点。伴随着全国工业化的进程,宁夏的产业结构也有了较大改善,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进入全国前列。可见,宁夏已具备了经济起飞的基本要素,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

(2)劣势条件分析。限制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劣势条件,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5个方面:一是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素质低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相对较低;二是农业方面面临着“广种薄收生产力低,抗御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薄弱”的问题,农业中种植业比重过高,种植业中粮食作物比例过高;三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工业中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四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其增长方式仍以高投入、粗放型为主,综合效益较低,工业产品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1∶2,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南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山、川区差距大,人才资源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低,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