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水行动导则编制原则和目标

节水行动导则编制原则和目标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靠科技进步,结合制度建设与工程建设,减少和消除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立节水型社会发展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与社会各层面密切联系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内容涉及法律、制度、科技、工程、文化、宣传以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使各地区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达到4个目标:一是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二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目标;三是节水型社会体制和机制建设目标;四是水生态环境目标。

节水行动导则编制原则和目标

1.2.1 原则

节水型社会规划关系到全国各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败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提高,规划实施将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纲领性指导,意义重大;同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特点决定了规划要在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利规划和全国节水规划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创新,集合性强,难度较大。因此,规划工作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分析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应对的具体措施。要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以供定需,以水定产,城乡协调发展,处理好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城镇节水与农村节水的关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流域水资源规划相协调的原则。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应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任务要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要从流域水循环的角度来界定区域国民经济可用水量,以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之间的关系。

(3)体制、机制创新原则。坚持用水结构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结合,提高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的配置效率。改革现行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新型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依靠科技进步,结合制度建设与工程建设,减少和消除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立节水型社会发展体系。

(4)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与社会各层面密切联系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内容涉及法律、制度、科技、工程、文化、宣传以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全面规划,避免单纯以水论社会,以节水技术推广代替节水型社会。要因地制宜,按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集中解决突出问题。(www.xing528.com)

1.2.2 目标

规划目标的确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规划的关键环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浪费,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保障人民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良生态环境的最佳综合效益。规划目标要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并经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综合平衡。因此,在研究确定规划目标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地缘优势,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水资源管理方面。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使各地区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达到4个目标:一是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二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目标;三是节水型社会体制和机制建设目标;四是水生态环境目标。总的目标就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人与自然和谐方面。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各地区水环境的不断改善,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注意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更加注意人对水的侵害,更加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