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有轨电车安全管理-事故救援仿真

现代有轨电车安全管理-事故救援仿真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发生在车站或区间,造成行车中断无法正常行车,从而导致现代有轨电车路网结构发生变化,需要对受影响客流进行紧急疏散的事故。正是由于事故发生的不同地点对现代有轨电车路网所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其合适的应急客流疏散方法与策略也必然不尽相同。

现代有轨电车安全管理-事故救援仿真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综合复杂地面轨道交通系统,事故发生在所难免。与地铁、轻轨等其他地面轨道交通方式一样,运营中的现代有轨电车一旦发生事故,除易造成严重财产损失甚至重大人员伤亡外,还将影响现代有轨电车的正常运营秩序,导致事故线路行车中断,产生列车运行延误,造成事故区域大量出行乘客滞留,阻碍很多人的正常出行,严重时还有可能进一步波及其他交通方式,造成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全面瘫痪。

因此,为最大程度降低现代有轨电车事故对城市居民出行造成的延误,减轻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必须对人员的疏散和车辆的疏导方案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好各种应急的疏散和疏导预案。因为人员疏散和车辆疏导过程中潜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在疏散和疏导过程发生拥挤践踏、碰撞事故,轻则延误疏散进程,重则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因此,进行人员疏散和车辆疏导动态仿真研究,对于保障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稳定运营以及乘客的正常出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现代有轨电车应急运输组织理论发展的需要。

1.客流疏散仿真方案

(1)事故影响 现代有轨电车事故是指在现代有轨电车路网系统内突然发生的,由人的活动引发或者操作失误造成无法预知的,导致违背人们主观意志的设施、设备故障或者线路、车站中断,引起运营过程暂时或永久终止,无法组织正常行车的,对现代有轨电车运输生产过程产生直接影响和损失的,并且有可能对人民群众的财产以及生命构成威胁的事件。本文主要研究发生在车站或区间,造成行车中断无法正常行车,从而导致现代有轨电车路网结构发生变化,需要对受影响客流进行紧急疏散的事故。

在车站上发生的事故会引起与之连接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运营中断,使得该站出行客流不能通过搭乘现代有轨电车完成正常出行;在线路区间发生的事故会造成相邻两站间的客流不能相互交流,可能会引起客流在区间两端车站聚集。正是由于事故发生的不同地点对现代有轨电车路网所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其合适的应急客流疏散方法与策略也必然不尽相同。为使所编制的客流疏散方案具有较高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现代有轨电车运营者必须从事故的实际影响情况出发,根据可用路网结构和待疏散客流量及分布进行编制。其中可用路网结构取决于事故对路网造成的影响,而待疏散客流量及分布则取决于受影响客流OD及数量等。

1)路网影响。从图论知识可以知道,不同节点或弧对于保证网络连通性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因此可根据事故发生地点对于路网整体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同,将发生于车站或区间的现代有轨电车事故划分为随机性事故和选择性事故。随机性事故是指发生于现代有轨电车路网内某个车站或区间,虽可造成列车在事故区域内无法正常通行,行车中断,但基于现代有轨电车路网拓扑结构的网络复杂性,整体路网的连通可靠性仍然基本得以维持的事故,即将事故区域的车站或线路从路网中抹去,事故区域以外的其他线路拓扑结构保持不变,现代有轨电车路网仍然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选择性事故则是指发生于现代有轨电车路网内某个车站或区间,不仅同样会造成列车在事故区域内无法正常通行,行车中断,而且还会破坏路网的整体连通可靠性,严重改变路网结构的事故,即将事故区域的车站或线路从路网中抹去后,尽管事故区域以外的线路拓扑结构仍然保持不变,但现代有轨电车路网已经被分裂成两个或多个相互之间不连通的子路网。

2)客流影响。现代有轨电车事故虽然通常会导致现代有轨电车路网中的某一个车站、某一段线路运营中断,对于一条线路或几条线路甚至整个现代有轨电车网络的运输组织产生干扰,但是从路网整体角度来看,受事故直接影响的客流量通常较小,路网中的客流不会发生大的突变,仅仅是路网受到影响的区段以及线路的供给能力或者通过能力发生突变。

①客流起讫点位于事故车站。现代有轨电车事故发生于车站时,为保障救援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通常会紧急关闭事故车站,禁止乘客出入。在此期间,起点位于事故车站的客流只能放弃现代有轨电车,转乘其他交通方式或步行至最近的现代有轨电车车站,而终点位于事故车站的客流即使仍然选择现代有轨电车出行,也无法通过现代有轨电车直接到达出行目的地,只能到达离出行的终点站距离最近的相应车站,然后再通过其他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地,完成此次出行。因此在编制客流应急疏散方案的时候,可视为事故车站不存在待疏散客流。

②客流起讫点停运列车沿线车站。现代有轨电车事故虽会造成现代有轨电车运营中断,但也仅影响运行径路穿过事故区域的列车,迫使该部分列车停运,而其他列车仍可按原定径路继续开行,因此起讫点位于非停运列车沿线车站的客流出行不会受到影响,不需在编制客流紧急疏散方案时予以考虑。而起讫点位于停运列车沿线的客流,则由于列车停运,必须寻找替代列车或其他交通方式完成出行,考虑到乘客对于出行方式和出行径路的选择大多具有一个基于换乘次数、走行距离、出行时间及出行成本等众多因素的综合评判标准,而现代有轨电车具有相对准时性和经济性等明显优势,且在不改变出行方式的前提下也不会增加走行距离,因此可以认为停运列车沿线各车站大部分受影响乘客不会主动改变出行选择,是进行客流疏散的对象,当然也是编制客流紧急疏散方案的重要依据。

(2)疏散策略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封闭性、独立性及自律性使其在具备运营高可靠性的同时又存在遭遇事故的脆弱性。因此当现代有轨电车事故发生时,除应及时组织救援,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外,还应根据事故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疏散出行受到影响的乘客,从而确保乘客顺利安全地完成出行,保证城市交通大系统的运营服务质量。

1)内部调整。现代有轨电车具有列车运行间隔时间少、站间距短、车站线路布置相对简单等特点,其运输组织方案受线路、车站、信号相关设备以及旅客出行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多重影响。因此,在发生现代有轨电车事故时,为及时、高效地疏散乘客并保证乘客安全,必须对列车运行计划做出调整。

①列车选择其他路径绕行。当事故区间两侧的车站对间具有多条连通径路,事故没有对现代有轨电车整体路网的连通可靠性造成质变影响时,可通过为受影响列车重新指定运行径路后继续开行的方式绕行事故影响区段,从而使得大部分待疏散客流最终不需改变出行选择即可到达出行目的地。此种应急方式完全是在现代有轨电车路网内部进行的应急行车调整,不会因其他交通方式的分流而导致地面交通的继发拥堵,但由于绕行径路的出行时间和走行距离通常都会大于原定径路,因此采用此种疏散方式在方便乘客出行的同时,也必然会增加乘客的广义出行成本,同时降低绕行径路上的其他列车的服务水平。

②开行临时应急小交路。由于当现代有轨电车线路长度超过6km时,宜在沿线每隔3~6km设置临时折返的渡线,因此当事故区域两侧有车站具有折返能力时,可考虑临时开行以中断区间两端为界点的、类似于衔接交路开行方式的临时应急小交路列车。此种应急方式不需大范围调整现代有轨电车列车运行计划,且实施相对简单,便于事故处理完成后的正常运输秩序恢复,是最有效、最安全的客流疏散方式,虽然大部分待疏散客流的出行不会受到现代有轨电车事故影响,但对于需穿过事故区间的客流,则必须改变出行选择,采用换乘或借助其他交通方式才能到达目的地,从而在增加该部分乘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同时,增加现代有轨电车非事故线路运营负担或加重事故区域路面交通运输压力。图8-16所示为开行临时应急小交路的最理想情况,即运营中断的区间两端车站均具备折返能力。

978-7-111-58524-4-Chapter08-24.jpg

8-16 区间运营中断理想应急临时交路行车示意图

2)公交联动。调度灵活、运输能力机动、部署快捷的公共汽车交通有必要、也必须能够成为备份和接续现代有轨电车运输能力的运输方式,为现代有轨电车事故发生后的“反应和避难”阶段及“修复和恢复服务”阶段提供联动支持,从而确保在现代有轨电车事故发生后,城市不丧失主体客运服务能力,同时也给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自身运输秩序的恢复留出必要的时空余地,其开行模式如下:

①按照责任区开行。以现代有轨电车的线网作为基础,将整个城市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进而分别以责任区为单位,开行应急公交,当发生现代有轨电车事故造成线路运营中断时,可通过调度公交至停运列车沿线车站将滞留乘客运送至周边的交通枢纽,由乘客自行转乘其他交通方式最终到达目的地。这种开行方式只需较少的接驳公交即可将滞留乘客疏散至周边枢纽,可以有效地利用运输能力并降低公交运营成本,在待疏散客流较少,站间距较大时,这种开行方式可以最有效地发挥联动作用,是此时首选的开行方式。但是由于需要换乘其他交通方式才能到达目的地,将会增加乘客的广义出行费用及相关交通枢纽的运输负担,同时由于乘客转运可能会出现无效运输,从而加重疏散区域路面交通压力。

②替代中断区段开行。在现代有轨电车某个区段发生事故造成运行中断之后,可以沿着中断的区段,开行应急的往返公交线路,以现代有轨电车站点为上下客停靠站点,从而暂时代替现代有轨电车停运列车的运行,在第一时间为待疏散客流提供有效地客运服务,有效地缓解现代有轨电车路网的客流疏散压力,如图8-17所示。该方式在与现代有轨电车的临时应急小交路同时实施时,不会出现无效运输,乘客在出行过程中不需自行选择换乘工具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具有良好的连续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出行费用,但这种方式对现代有轨电车沿线的道路条件有较高要求,会占用一定的道路资源,加重疏散路段的道路交通负担。

978-7-111-58524-4-Chapter08-25.jpg

8-17 替代中断区段开行的应急公交示意图

③替代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开行。当现代有轨电车路网受到大面积突发中断影响而导致线路整体中断、暂时丧失运营能力的时候,可以考虑沿着轨道交通线路开行联动的往返应急公交,从而疏散客流,最大程度地降低现代有轨电车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应急公交的具体停站节点可以根据现代有轨电车运营单位提供的客流数据,选择客流量较大的站点经停;如果城市交通系统允许,也可以完全按照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站点进行停站服务。采用该方式虽能极大地方便待疏散乘客的出行,节省乘客出行费用,但同时也会增加应急疏散投入,并在较大范围内加重城市道路交通负担,且由于所需公交车数量通常较多,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

④加密常规公交班次。当现代有轨电车事故区域附近有常规公交线路与现代有轨电车事故线路的走向基本一致时,可通过加密现代有轨电车事故沿线的公交运力来代替停运列车,疏散停运列车沿线车站的滞留乘客。采用该方式,使待疏散乘客自行换乘公交车辆,不仅会增加乘客步行距离,加重城市道路交通负担,还会在非客流疏散区域造成一定的运输能力虚糜,浪费疏散投入。

(3)方案编制原则及流程

1)编制原则。作为现代有轨电车事故发生时组织、安排受影响客流快速疏散的重要依据,应对现代有轨电车事故的客流疏散方案除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在编制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①疏散运力充足原则。为确保乘客顺利安全地完成出行,维护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功能,保证城市交通系统运营复杂质量,降低现代有轨电车事故对城市居民正常交通出行和生活秩序的影响,在应急疏散方案中所调度的运力资源必须能够满足所有受影响乘客的疏散需求。

②内部调整优先原则。从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部门角度,内部调整优先可最大程度地将客流保留在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内,减少因事故而造成的客流损失;从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角度,内部调整优先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现代有轨电车事故对道路交通的扰乱,减少或杜绝道路交通的继发拥堵;从社会影响角度,内部优先可充分利用现代有轨电车运量大、安全性高、准时等优势,最大限度减少受事故影响乘客的在途时间、数量以及范围,从而有助于控制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

③便捷性优先原则。便捷性包括方案实施便捷性和乘客执行便捷性两方面,应急疏散方案的顺利实施需以通知并组织受影响乘客为前提,以待疏散乘客的理解与配合为基础。实施便捷的方案有助于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部门及时发动一切相关技术手段通知受事故影响的乘客,并安排工作人员组织乘客疏散,避免各种紊乱状况的发生;执行便捷的方案容易取得乘客支持,便于待疏散乘客遵守,从而减少方案实施难度。

④经济性优先原则。应急疏散方案的实施需要额外的人力和物力支持,经济性较优的方案有助于提高应急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间接支持事故救援作业,在缩短事故影响时间的同时,降低现代有轨电车运营企业事故损失,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传统疏散方式。传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者通常会在事故发生导致较长时间行车中断或大面积晚点时,将列车在正常区域内降级为小交路运行,并在轨道交通事故区域的平行空间内调配应急巡回公交,如图8-18所示。乘客可搭乘应急公交穿过轨道交通事故区域后,继续搭乘轨道交通在最小的时间延迟内完成此次出行。

978-7-111-58524-4-Chapter08-26.jpg

8-18 传统疏散方式(www.xing528.com)

3)编制流程。根据应急客流疏散方案编制原则,结合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应急疏散方式基本可以确定,编制针对现代有轨电车事故的客流疏散方案应首先判断事故区域两侧车站在不考虑事故区间线路情况下的连通性,以决定疏散策略。对于仍连通的路网,可在为通过事故区域的列车寻找到绕行径路后继续开行;而对于不连通的路网,则需在非事故区域开行临时小交路列车的同时,在事故区域调度公共汽车并制定运行线路开行应急巡回公交。其具体编制流程如图8-19所示。

4)专项响应程序。专项应急响应程序体现了事故应急管理中应急响应阶段的工作内容。该部分内容对工程救援与医疗救护等行动或特殊事故救援行动做出说明和规定。

5)恢复程序。恢复程序体现了事故应急管理中事故恢复和善后处理阶段的工作内容。该部分内容对重新进入、事故起因调查、事故现场净化与恢复、事故损失评估和索赔做出说明和规定。

978-7-111-58524-4-Chapter08-27.jpg

8-19 应急客流疏散方案编制流程图

(4)附件。附件部分列出预案其他相关支持信息,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制准备阶段形成的各项工作成果、应急预案编制阶段形成的相关图表、规章制度、应急协议等具体内容。

2.应急预案编制

预案编制是一项知识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预案也可称之为事故处理的正确手段,通过预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事故发展,可以有效防止二次灾害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产生的损失。

(1)编制目的 有轨电车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就是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在有轨电车事故发生之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这不仅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且能有效地提高应急行动的效率。

(2)编制流程 有轨电车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应遵循的原则为:充分利用已有的预案与资料,结合有轨电车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制订出适用性强、便于操作的更加完善的应急计划;在预案编制过程中充分利用城市有关部门的力量,保证应急资源的供给与应急道路的通畅;充分利用通信设备资源与计算机的信息管理优势。

有轨电车应急预案编制流程为:

1)成立编制小组。编制预案前,应调集有轨电车企业各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以及企业外部专家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并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责合理分工,制订明确、可行的预案编制任务与计划,为预案的编制做好准备。

2)辨识典型事故。有轨电车事故的原因事件、中间事件以及潜在事故是复杂多样的。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如果将这些因素都作为考虑的要素,不仅会影响制订预案的效果,而且会干扰重大事故的预防。在有轨电车所有事故中,往往是相撞、火灾、脱轨三种类型事故所造成的后果最严重,因此,在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时,有必要辨识预案中的相撞、火灾、脱轨事故,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围绕这三种典型事故的应急预案。目的是为有效保障事故应急预案的针对性。

3)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危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和关键过程。危险分析的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需要重点考虑的危险、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危险分析主要包括危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两部分。

4)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事故风险的分析结果、应急资源的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此外,编制预案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应急预案,尽可能地减小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性。

预案编制小组在设计应急预案编制格式时则应充分考虑:①合理组织:应合理地组织预案的章节,以便每个读者都能快速地查找到各自所需要的信息,避免从一堆不相关的信息中去查找;②连续性:保证应急预案每个章节及其组成部分在内容上的相互衔接,避免内容出现明显的位置不当;③一致性:保证应急预案的每个部分都采用相似的逻辑结构;④兼容性:应急预案应尽量采取与上级机构一致的格式,以便各级应急预案能更好地协调和对应。

5)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预案编制单位或管理部门应依据我国有关应急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有关应急预案编制的指南性文件与评审检查表,组织开展预案评审工作,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和应急机构的认可。有轨电车事故应急预案评审通过后应及时发布,并报送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应急机构备案。

6)应急预案的实施。应急预案发布后,落实预案的实施,包括检查各个有关部门的职责、程序与资源准备,组织预案的培训与演习,并定期进行修改与更新,使应急预案落到实处。

(3)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根据国发〔2006〕48号文件,有轨电车应急预案编制的内容应包括以下10条:

1)有轨电车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2)有轨电车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3)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

4)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

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信息情况。

7)事故报告及与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

8)相关的保障措施。

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

10)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