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大型堆积体,经长期改造,处于整体稳定状态,由于地貌上常形成缓坡平台,加之土层较厚,在河谷地区不少大型堆积体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和生存家园(图8.16)。如长江干流库岸崩塌、滑坡前缘分布高程绝大部分位于长江枯水位附近,后缘高程300.00~600.00m范围内,滑坡坡面角度一般20°~40°。古崩塌滑坡体上发展了巴蜀文明,也是最好的农耕区(刘传正,2007)。但不少大型堆积体通常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具有潜在不稳定性及动态稳定性特征,一遇开挖、加载、蓄水和降雨即可能发生开裂、解体和滑坡,给人员安全和工程顺利建设带来危害。因此,对于潜在不稳定及不稳定堆积体,无论何种成因,均应视为地质灾害加以重视,并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加以保护,做好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避免破坏植被、过度开发等引发的堆积体变形破坏等地质灾害。
图8.16 大型堆积体上分布的居民及田地
西南地区跨越中国地貌上的两大阶梯,河谷深切,自然地质灾害发育,河谷岸坡大型堆积体广泛分布,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会(如水利水电开发、道路交通建设及移民安居工程等)进一步诱发或加剧堆积体地质灾害(图8.17),因此,在工程开发建设中,加强堆积体发育区地质环境保护显得非常重要。
图8.17 大型堆积体上的人类工程活动(www.xing528.com)
(1)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2)工程不论规模大小,均应当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加强流域综合规划和规划环评,做好堆积体发育区段水土保持工作。
(3)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应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进行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同时建立和完善工程区地质环境监测预报系统,并实施以地质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采取规划指导与监督管理相结合、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预防预报并举、法制建设与地质环境管理配套等综合管理措施。
(5)对西南地区重点流域(如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雅砻江等)进行绿色水电示范流域建设,带动其他流域整体环境保护水平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