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固生,又叫辕固,齐国人。他崇尚儒家学说,对《诗经》很有研究,在汉景帝时期,被封为博士。
汉赋:汉赋是汉代最主要的文学体裁,一般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三类。汉赋一般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长的句子。汉赋的形成受到了《诗经》和《楚辞》的巨大影响。汉赋的三种类型代表了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骚体赋主要盛行于西汉初年,受骚体诗或者楚辞的影响,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散体大赋又称做汉大赋,也是人们一般意义上所认为的汉赋。它主要盛行于西汉中叶至东汉初年,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等。抒情小赋是汉赋的新发展,它的出现预示着汉大赋的衰弱。代表作品主要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嫉邪赋》等。
有一次,辕固生和黄生在汉景帝面前争论。崇尚道家学说的黄生说:“商汤和周武王并不是秉承了天命当上天子的,他们是弑杀君主,谋朝篡位。”辕固生反驳说:“不对。夏桀和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人都归附于商汤和武王。商汤和武王明明顺应了天意和民意,诛杀了残暴的君主,被扶立为天子的,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么?”黄生说:“帽子就是再破,也必须戴在头上;鞋子就是再新,也要穿在脚上。君王就是君王,臣子就是臣子,夏桀再坏,殷纣王再无道,他也是君;商汤和周武王再圣明,他们也是臣子。君王有错,臣子不去劝说改正,反而诛杀他们,取而代之,不是弑君是什么?商汤和周武王就是造反!”辕固生说:“照你这么说,始祖高皇帝,取代秦朝也是造反了?”汉景帝在一旁,默不作声,心想:要是顺着黄生说,就意味着我大汉的政权来路不明;要是赞成辕固,那就意味着将来我的王朝也可能被别的王朝所代替。过了一会儿,汉景帝笑着摇摇头,说:“好了,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知道马肉的味道。讨论学问的人不谈商汤、周武王受命的事情,也不能算愚蠢!”两个人这才停止了争论。
窦太后信奉黄老学说,汉景帝和窦姓人都不得不按照她的要求读《老子》。一次,窦太后把辕固生叫过来,问他《老子》是怎样的一部书。辕固生很不识相,回答道:“这只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没什么大道理。”窦太后勃然大怒说:“是啊!儒家诗书就像管制犯人的律令条款,它怎么能比得上呢!”辕固生见窦太后生气了,转身就要走。窦太后大喝一声“站住!”接着就下令把辕固生扔到猪圈里,去与野猪搏斗。汉景帝知道窦太后因辕固生的直言而生气,就偷偷递给辕固生一把匕首,辕固生拿着匕首刺死了猪。窦太后无话可说,只好作罢。汉景帝认为辕固生正直廉洁,就让他担任清河王的太傅。后来辕固生因为生病罢了官。
《春秋繁露》书影
辕固生:又名辕固,西汉齐郡西安县(今山东淄博)人,早年是清河王刘乘的太傅,景帝时为《诗经》博士。
董仲舒,广川人,董仲舒学习的时候专心致志,大约有3年的时间,都不曾到家中的后花园里游玩。因为通晓《春秋》,景帝时代,董仲舒被封为博士官。董仲舒开坛收徒,讲解《春秋》,弟子们就根据入学时间的先后来依次向下传授。有的弟子甚至连董仲舒的面都没见过。董仲舒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都合乎礼仪,在当时很有名气。学者士人们都尊敬他,效仿他。汉武帝继位后,任命董仲舒为江都国相。他根据《春秋》中有关自然灾害和奇异天象变化规律的讲述,来推测阴阳交替运行的原理。求雨时就关闭各类阳气,释放阴气;想让雨水停止时就用相反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全国各地推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www.xing528.com)
董仲舒曾经被贬为中大夫,住在家里,这段时间他撰写了《灾异之记》一书。当时正好辽东高帝庙发生了火灾,主父偃嫉妒他的才能,就偷走了他的书献给了皇上,想陷害他。皇上让儒生们传看这本书,儒生们都认为书中的情节带有讽刺的意味。董仲舒的弟子吕步舒不知道是自己老师写的书,也评价书的内容下流愚蠢。于是,董仲舒就被交给司法官,判处死刑,后来皇帝又下诏赦免了他。从此,董仲舒再也不敢谈论有关灾异的事情了。
吕步舒:汉朝经学家,董仲舒的弟子,随董仲舒到长安,担任博士,官至长史。
善于阿谀奉承的公孙弘嫉妒董仲舒的才能,十分记恨他,就对皇上说:“只有董仲舒可以胜任胶西王的国相!”胶西王刘端性情狠毒,又好淫乱,经常触犯国法,对朝廷派来的国相和公卿大臣杀伤很多。公孙弘举荐董仲舒担任胶西国相,是有意谋害他。皇上就派董仲舒去胶西国。没想到胶西王听说董仲舒很有德行,很善待他。
后来,董仲舒担心做官久了,难免得罪人,就假装说有病辞官回家了。董仲舒从来不像其他官员那样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置备家业,只是一心扑在研究学问,著书立说上,一直到他去世为止。
刘端:公元前165年—前107年,汉景帝刘启之子,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封胶西王。刘端在位四十七年去世,终于因没有儿子继承王位,封国废除,封地并入朝廷,成为胶西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