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他的祖先郑君曾做项籍手下的将领;项籍死后,郑君就归属了汉朝。高祖下令所有项籍的旧部下在提到项籍时都要直呼其名,郑君偏偏不服从诏令。高祖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项籍名讳的人都拜为大夫,而赶走了郑君。郑君死于汉文帝时。
郑当时:字庄,西汉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陈县(今河南淮阳)人,为人行侠仗义,在梁、楚扬名。汉景帝时,任太子舍人。汉武帝时,历任鲁中尉、江都相、右内史,后来任大司农、丞相长史、汝南郡太守。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梁、楚之间。汉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骑着马去看望各位老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总是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年长者,那种情意殷切的劲儿,就好像唯恐见不到人家一样。他年纪轻,官职卑微,但交游相知的朋友都是祖父一辈的天下知名的人物。武帝即位后,郑庄由鲁国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国相,一步步地升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对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的纷争意见处理不当,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
大农令:官名,是汉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秦及汉初,设治粟内使管理国家财政,汉景帝改治粟内使为大农令,武帝又改为大司农。大司农下辖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分别负责掌理粮食库藏,物资供应,物价调节,国库出纳,皇帝亲耕田等事务。元代也在朝廷设大司农,但其职权仅负责农桑水利事。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www.xing528.com)
郑庄做右内史时,告诫属下官吏说:“有来访者,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份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庄廉洁,又不添置私产,只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供给各位年长的友人,而所馈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称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诸官吏,言语中时常称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与属下谈话时,谦和得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马上报告皇上,唯恐延迟误事。
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他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郑庄在外人缘虽好,但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张。到他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落下罪责,赎罪后削职为平民。不久,入丞相府暂行长史之职。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郡太守。几年后,卒于任上。
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平日居家品行也纯正。这两人都曾中途罢官,家境清贫。待到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级别者有六七人之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