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小的时候很喜欢读书,也喜欢练剑,父母就给他起名叫犬子。司马相如长大后,完成了学业,因为心里一直很仰慕蔺相如,便改名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早年很富有,他凭着这些钱当上了郎官,辅佐景帝,在皇帝身边当武骑常侍。可是他根本不喜欢这个官职。有一次,梁孝王来汉国朝见,跟他一起来的还有齐郡的邹阳、淮阴的枚乘、吴县的庄忌先生等,这些人都是读书人,平时显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而且常常高谈阔论。司马相如看到他们能言善辩,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们,马上谎称自己有病辞去了官职,跟着梁孝王这些人去了梁国。
梁孝王把司马相如和许多读书人安排在了一起,于是司马相如就和这些儒生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一起生活了好几年。司马相如受到儒生的影响,并且自己也酷爱读书,这些日子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感受,就写下了著名的《子虚赋》。
《子虚赋》: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所作,有着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子虚赋》作于司马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时在汉景帝年间,其主题是以这一时期以虚静为君的道家思想为指向的,但是景帝不好辞赋并没有得到景帝的赏识。却为后来的汉武帝所赏识。它与《上林赋》构成姊妹篇,都是汉代汉族文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作品。
后来梁孝王去世了,司马相如只好离开梁国回到自己家中,又因为在汉朝辞了官,家里越来越贫穷,因此心情很低落。他看到家中一贫如洗,又不会以买卖求生,自己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觉得一筹莫展。这时,他猛然想起了和他很要好的朋友王吉,王吉是临邛县的县令,曾经跟司马相如说过:“你长期在外游荡,到处交游求官很不容易,如果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来找我。”司马相如顿时心里亮堂了一半,马上动身去城内拜访王吉。王吉见到司马相如也很高兴,对他十分恭敬,每天还不忘到他那里拜访。开始司马相如还以礼相待,渐渐地觉得麻烦,干脆说自己身体不便,谢绝了王吉的拜访。可是王吉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待司马相如,甚至比以前还要谨慎恭敬。
《凤求凰》:临邛县(今四川邛崃)有一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貌秀丽,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未聘夫死,成望门新寡。司马相如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凤求凰》传说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古琴曲,全曲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追求爱情意愿,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
临邛县富人很多,卓王孙家奴仆就有800人,程郑家也有几百人。他们两人商量着说:“听说县令家里来了贵客,我们应该准备酒宴招待他。”于是两人备下了酒席,请县令赴宴。县令到来时,已经有上百位客人在等候他了。到了中午,卓王孙派人去请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假称自己生病不能赴宴。王吉听说司马相如不来,自己也不能先吃,便马上起身亲自去请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见推辞不过,只好勉强答应。
卓文君像 明 佚名(www.xing528.com)
卓文君是西汉女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妻子,蜀郡临邛人。她本是临邛富人卓王孙之女,擅鼓琴,长于词赋。丧夫后她不顾家人阻挠与司马相如逃至成都。婚后两人衣食无着,于是回到临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成名得官后,欲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加以讽劝,两人恩爱如初。其《白头吟》至今尚存。
酒宴上,大家都很钦佩司马相如的风采。酒兴正浓的时候,县令王吉来到司马相如面前,递上了一把琴,说道:“我听说长卿喜欢弹琴,今天大家难得聚在一起开怀畅饮,你就在此弹奏一曲,给大家助助兴!”司马相如推谢了一番,便随意弹奏了几首曲子。大家拍手叫绝。卓王孙有个女儿名叫文君,刚刚守了寡,喜欢听音乐,刚才司马相如弹奏曲子的时候,卓文君就一直在门外偷听。司马相如知道后,就装作敬重县令,一首接一首地弹奏曲子,弹奏了好长时间也不停歇。当时所有人都静静地坐着,全神贯注地听着曲子,几乎忘记了喝酒。琴声婉转悠扬,情意绵绵,时而缓如水流,时而急如雨注,动人心弦,扣人心扉。卓文君站在门外完全被琴声陶醉了。而司马相如也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琴声中,他在用美妙的音乐向卓文君传递自己的情意。卓文君偷偷地从门缝里向里屋望去,看到司马相如英俊潇洒,气质不凡,举止从容大方,心中的爱意油然而生。同时在她的脸上很快又浮过一层阴云,原来她怕自己新寡而配不上他。
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成都)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酒宴结束了,司马相如回去后马上派人准备丰厚的礼物送给卓文君,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深情厚谊。卓文君满心欢喜,连夜逃出了家门,来到了司马相如这里。卓王孙丢失了女儿,非常生气,大怒道:“女儿太不成器了,居然做出这等事!真是脸都丢尽了!我恨不得杀了她,可是怎么忍心呢!唉,都是我管教不严啊!以后我不会再给她一个钱!”有人劝卓王孙不要这样,可他始终不肯听。
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回成都,来到了他的家。当时司马相如很穷,家里空空的,除了四面墙什么都没有。卓文君在成都度过了一段日子,感觉不快乐,就对司马相如说:“你和我一起去临邛,哪怕向兄弟们借贷也足以生活了,不至于苦成这样!”司马相如答应了。二人一起来到临邛。他们卖掉了全部的车马,买了一家店铺准备卖酒。卓文君负责看管店铺,掌管生意,司马相如则与雇工们一起在路边洗涤酒器。卓王孙得知自己的女儿竟然沦落到以卖酒为生的地步,感到很耻辱,就闭门不出。人们都来劝卓王孙说:“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并不缺少钱财,如今卓文君已经成了司马相如的妻子,司马相如虽然贫穷,但是他很有才华,以后肯定有所作为。再说,他不是和临邛县令关系很好吗?你又为何这么看不起他?”卓王孙没办法,只好送给女儿100名奴仆,100万钱,还有很多衣服和物品。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经济上有了资助,就又回到了成都,用钱买了田地和房屋,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后来成了富人。
杨得意:西汉人,与司马相如曾是同乡,为汉武帝掌管猎狗的官,称“狗监”,因向汉武帝举荐司马相如而出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