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泉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2年总结会议纪要

泉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2年总结会议纪要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12月28日,政协泉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有的同志认为,1983年宁可把《泉州文史资料》少出一两辑,把征集工作放在重点主攻方面。有的同志说,泉州文史资料潜力很大,列为历史文化名城以后,更引起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只要我们多接触,多联系,征稿对象是不会少的,问题在我们要组织力量,不要视为无足轻重。

泉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2年总结会议纪要

1982年12月28日,政协泉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于年终之际,对本年度工作情况进行检讨、总结,对下一年度的工作打算,进行研究。

首先由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陈盛明同志汇报1982年工作概况:

(一)在这一年中,计征集文史资料四十二篇,约二十一万字,内容广泛,有政治军事经济、文教、卫生、华侨宗教、灾情、历史人物等方面。撰稿人有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以及平时联系的征稿对象,多为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篇数虽不多,但质量较高,一般经过审阅、核实后基本可用。审稿办法,或请对所写史实的知情人士提供意见,或送有关部门帮助审查,然后加以整理。对叙述同一事件的多篇材料,则予以归并,综合整理。

(二)1981年在订出1982年计划时,原拟出版《泉州文史资料》三辑,后争取到出版四辑(第十辑至十三辑),即每一季度出版一辑。全年四辑,共发表史料八十二篇,合计四十四万五千字,超出预定计划。这些史料可供中国近现代史学者,泉州地方史研究者作参考,也为编纂泉州地方史志积累资料。这四辑的材料,除当年征集者外,一部分为旧存未刊的稿件,重加整理采用的。

(三)文史资料工作的交流与协作。1982年5月,我市政协组织参观团前往广东及闽西南参观访问,到过汕头市、佛山市、顺德县、中山县和龙岩市、漳州市,都与当地政协负责文史工作的同志举行对口座谈,互相介绍情况,交流经验。本省建瓯县政协和浦城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同志,也先后来泉,与我会交流工作经验。1982年还继续开展与有关部门的协作:1.鉴于地市党史资料征集办已经成立,我们把有关党史的资料,都提供给市党史办备用。我们与其配合,着重征集统战方面和群众运动的史料。2.我们原与泉州历史研究会和市文管会合作,开展地方史研究,出版《泉州文史》不定期刊物。1982年继续出版,仍保持《泉州文史》为学术性刊物,《泉州文史资料》为资料性刊物的特点。3.我们与晋江地区及泉州市的华侨史研究机构,也保持经常联系,对有关华侨史的资料,互相交流,配合工作。4.泉州民建与工商联,鉴于编写工商史料是为四化服务的重要任务,因而邀同本会合作,成立《泉州工商史料》,征集出版组,把双方有关工商史资料,互相交流引用。5.泉州市与晋江县原为一个建制,有关史料每包括市县两方,今市县都有文史资料的编印,而泉州开展较早,因而将过去征集的专写今晋江县区域内的史料,抄送晋江县政协备用。6.此外,如福建省公路局编写《福建省公路交通史》,福建省航运局编写《福建航运史》等,凡到我会来征集的资料,我们都无私地给予支援。

在这一年工作上的薄弱点,是史料征集面不宽,征集数量不多。客观原因是文史办三位同志都年高体弱,经常陷于日常的编辑事务,如选稿、审核、修改、编稿、校对、出版以至分发,等等,而用来做征集工作的时间有限,且健康条件也难以多做奔走联系,力不从心。但从主观上讲,工作安排不科学等原因,也影响征集工作的深入开展。征集工作是基础工作,是首要的工作,今后在力量安排上,要进一步加强征集,不能为编辑而放松征集。

各辑刊出的资料,主要为撰稿人亲身经历见闻,作者写时多能实事求是,存真求实;编者编时,也尽力所能及,认真审核。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作者个人忆述难免有局限性;编者能力有限,审核也恐难周。因而所有发表的稿件,可能有事实出入,记载遗漏之处。为求正确反映历史本来面目,我们特于第十二辑刊出启事,要求读者协助改进,如对某辑某篇读后发现问题,请读者及时提出补充或订正;对一时难以证实的材料,有不同看法,也可提出质疑,不妨多说并存。启事发表后,已有读者来函,提出补充或订正的材料。

参加会议的同志在听取工作汇报后,都认为一年间能够编印出文史资料四辑,而且内容有一定水平,获得社会上的好评,实不简单,堪称多快好省,成绩应该肯定。而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努力设法解决,把今后工作搞得更好些。征集工作是文史资料工作的基础,必须做好这第一位的工作,首先是要加强征集队伍。在本会1982年第一次会议时,曾建议政协配备一位年富力强,能够实干的人员来担负此任,以配合老年同志的工作。希望这一建议能够早日实现,以利工作。(www.xing528.com)

有的同志认为,1983年宁可把《泉州文史资料》少出一两辑,把征集工作放在重点主攻方面。掌握近代史料的老一辈,越来越少了。这对于史料的保存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抢救史料的工作万万不能推迟,必须争取时间,急起直追。有的同志说,泉州文史资料潜力很大,列为历史文化名城以后,更引起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只要我们多接触,多联系,征稿对象是不会少的,问题在我们要组织力量,不要视为无足轻重。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各部门都在强调老中青结合,文史资料工作也必须后继有人,如不及时培养新生力量,只依靠老年的同志去干,实非长远之计。我们要遵循党的十二大精神,在各方面开创新局面,建设精神文明,已提到战略的高度,文史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要在新时期的总任务中发挥作用,必须给以应有的重视,设法建立一支史料征集队伍。有的同志说,征集与出版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能偏废,我们如缩小出版工作以加强征集工作,不如加强整个力量,使两者并进,继续保持一季度一辑,以适应需要,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有位负责中学历史教研组的同志说,目前在有的中学中,采用《泉州文史资料》发表的材料作为学生历史课的补充教材,以培养其爱乡爱国的观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表明文史资料工作对于学校教育的作用。现在有些青年人,不知道新中国的大好形势,是经过如何曲折斗争的道路而来的,对他们进行近、现代史的教育很有必要,而本乡本土的历史事实,更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与感念,发挥其作用。因而是个很重要的工作,不容轻视。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党把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提到更高的地位,文史资料的出版,对促进和加强统战工作,是个强有力的工具。对三胞工作也起了一定作用,许多归国华侨、港澳同胞以及台湾同胞,都很喜欢看家乡的文史资料,应该继续把《泉州文史资料》办好。多数同志认为,征集史料要点面结合,不能只追求完整,要不弃片断,然后经过整理研究,使零碎分散的资料专题化和系统化。同时也要收集一些图片照片,在文稿中穿插发表,使其更为生动有力。对各界老年人士要加强联系,如现在市工人文化宫有老工人俱乐部,市民建、市工商联有退休成员活动室,都应该去联系,多找老年人谈谈往事,必有收获。市政协在“文革”前也设有老人俱乐部,希望创造条件再恢复起来。对我会去年印发过的《史料征集提纲》,现在还可以再翻出来,排排队,看哪些已有,哪些还空缺,已有的怎样再充实,空缺的怎样想办法补齐。要重点突破,先抓较大事件及较有影响的人物。抢救工作要及时,访问对象要消除其思想顾虑。同志们还提到,每辑文史资料的出版,要有新颖内容,重点的文章;要严把政治关,避免发表不符合党的两个历史决议和统一战线政策的资料。

会议总结了1982年的工作,归纳了委员们的意见,初步拟订了1983年的工作要点。

(一)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继续展开史料征集。本着十二大的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清除“左”的影响,解放思想,增强信心,根据“存真、实事求是”的方针,结合本地区特点,征集史料,及时查访,抢救活资料。摸清征集对象所掌握的资料,分别轻重缓急,作出安排,请其撰写材料或提供史料。对写作有困难的,可口述笔录或录音,加以整理。要加强与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老年人士以及在外的组稿对象的联系,或举行小型座谈会来进行组稿或审稿。1983年度,征稿指标定七十篇,三十万字左右。

(二)在资料征集整理上,认真做好编辑出版工作,把征集到手的资料,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加以整理,选出有较高史料价值的稿件刊出。同时注意校对工作。1983年计划出版《泉州文史资料》三辑。

(三)继续与各有关单位进行协作,对党史、地方史、华侨史、工商史各个方面,按照上一年度的做法继续合作,互相配合。《泉州文史》为《泉州文史资料》的妹妹刊物,要协助办好。

(四)健全人事安排,争取加强力量,尤其是中青年干部的力量,使后继有人。同时要发挥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集体力量,共同搞好工作。

(原载《泉州文史资料》第14辑,第194~200页,1983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