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英女校:英国长老会下属的教会学校

培英女校:英国长老会下属的教会学校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英女校为英国长老会所创办,设于1890年,校址设在驿内埕。开办时,由英国基督教女宣道会派来一女传道士礼河莲来校主持,包办一切。当时社会上有童谣说:“培英所读ABC,学习无半丝,穿行校小巷边。”陈安理在培英女校任期最长,对待学生很严,稍有不顺其意,便给以重罚。以上说的是培英女校前期的情况,也是陈安理那个时期的情况,是当时的教会学校的做法。1925年,培英聘南京金陵女大毕业生王淑僖任

培英女校:英国长老会下属的教会学校

培英女校为英国长老会所创办,设于1890年,校址设在驿内埕。初办时,人们不习惯于送女儿离家进学校,招生十分困难。因通过教会的关系,向各处教徒宣传,凡学生入学不收学膳费,远途来的还可赠送旅费,入学学生是上帝最疼爱的女儿,会得到教会良好的照顾,才从晋江、南安、安溪、永春等处的虔诚教徒中,吸收二三十名女孩来学。以后陆续增加,到了辛亥(1911年)前后,生数八九十人。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小的才十岁,一般是十多岁,最大的有二十多岁。

开办时,由英国基督教女宣道会派来一女传道士礼河莲来校主持,包办一切。她在校里没什么职称,因她没有结婚,教会和校内师生都叫她礼姑娘。先后来了三个主持校务的姑娘,最早一个是礼姑娘,礼姑娘去后是林汝智姑娘,接林姑娘之后为陈安理姑娘,其中以陈安理在校时间最久,由1895年起,达十多年。这些姑娘都以家长式来统治学校,一切听从她的指挥。因学生多在校寄宿,就雇用一个老妇人来管理全校食宿,教师只有一位老先生,另外选任几个年纪大有点文化的学生当助教,帮助管理同学。入民国后,才办作完全小学(当时称为高初两等小学),增聘几位兼任教员,都是六七十岁的男先生,教的汉文。这些老先生都不懂国语,又聘不到女的国语教师,只好聘一位中年的男教师来兼任。学校除了那位管事的老妈妈外,没有另雇校工,一切炊事、洗涤、打扫环境等劳动,都由学生轮值。

学校设备简陋,除桌椅、眠床及厨房用具外,只有自修室四盏油灯,学生宿舍及其他场所都没有灯。年纪小的学生宿舍,分住楼上和楼下的统房;年纪大的学生住小宿舍,每间有两架床,每床睡两人。允许学生在临睡时,自己买蜡烛点亮,住在楼上宿舍的学生,每晚自修课毕要摸黑上楼,一不小心,常从楼梯跌下。大小便所不是开粪坑,而是放置十来个小缸在室内,室内黑漆漆,找尿缸很困难,年小的学生常就地小便,很不卫生。

学校课程,以学习教义为主,要念《圣经》、《信教问答》、《祈祷文》、《上帝十条诫》以及圣诗。这些课本都是用白话(用罗马字拼闽南话,教会对启蒙的人都是用这种文字,称为“白话”,有专用词典),算术课本也是白话,只有一本《三字经》是汉字。到三四年级,才读本国文教科书。后来办高年级,学科增加,除国文外,有历史地理、修身、尺牍、图画、手工(缝纫、刺绣)、音乐(专吟圣诗)等科。教员也就相应增加,有女的也有男的。

学校强迫学生信教,每天晨起、临睡、三餐都要祈祷上帝,每天上午第一课是集中在礼堂做礼拜。每星期五晚上7—9时开祈祷会。这个会,因时间长,又须轮流念祈祷文,给大家讲她信仰的心意。学生都讨厌这个会,大多数人打瞌睡,有的在会前逃避去梳头室里,受搜查到,必受处分。星期日下午要整队到礼拜堂听牧师讲道,高年级学生要作笔记,回校时要给教师审阅。初年级学生则用口述,有的学生不注意听,或记忆差讲不出来,要受处分。星期天叫作“圣日”,严禁看课内书,只能看圣经、圣诗。学生十六岁起,被迫背诵《信仰经》、《旧约诗篇》二十三篇、《上帝十条诫》等书,接受洗礼为教徒。被迫去背念宗教经书的学生,是离开学校到姑娘楼(外国教会派来的女传道士,多系独身的,称姑娘。另住一楼屋,在镇抚司巷,叫姑娘楼),必须背诵熟透,经姑娘考试及格,才准回校上课。如背不熟,就留在姑娘楼补习,有的学生常因此而缺课至十天半个月,学校根本不重视什么课程,缺课不缺课无关系,只重视宗教,把学生培养为精通教义的虔诚的,有传道能力的教徒。陈安理说,为了专心做上帝的工,所以不结婚。因此也影响了不少师生,抱独身主义,献身为上帝服务。

学生没有活动自由,严格遵守礼教,不论远近,学生一律寄宿校中,深闭闺阁,不许擅越雷池一步。每学期一入学,既不许随便步出校门,只有星期日到礼拜堂做礼拜。出校到礼拜堂,要整队出发,教师督队甚严,不许东瞻西看,要俯首疾行。走的路径全是僻路小巷,从驿内巷,入究史巷,穿进冒巷,转奎章巷,直进南街礼拜堂(奎章巷口对面,就是礼拜堂)。当时社会上有童谣说:“培英所读ABC,学习无半丝,穿行校小巷边。”学校里对男女界限区别很严,除牧师到学校礼堂讲道外,三几位男教师(多老年人)一进校门,便到教室上课,下了课就回去,未敢到其他场所逗留。其他男性概不许随便进入。学生的家长亲戚要探访,不论男女,都要在门房等候,然后由守门房的女工人(六十左右岁的老妇)去报告姑娘。要不要让学生到门房去会见,权在姑娘。学生的来往信件,都要经过严密检查,发现有“谈爱”信件,定受责罚。有一次,学生陈某收到其未婚夫苏某来信,被检查着,即被陈安理叫去姑娘楼,禁闭数天,视为犯着上帝第七条诫。罪恶不轻,须向上帝忏悔认罪,然后才准回校上课。后不准给毕业证书,说品行分数不及格。来校兼课教国语的,是位中年男教师,每次上课,学校都派个60多岁的老妇人坐在教室里监视。(www.xing528.com)

学生奖罚分品行、学业两项,凡是勤读宗教书,准时做礼拜及祈祷会,未曾违反校规的,得品行优良奖;各学科中,对宗教课成绩优良,其他学科成绩及格的,得学业成绩优良奖。逃避做礼拜及祈祷会者,罚跪认罪,或禁闭反省;说谎话,用墨汁涂口唇,罚立礼堂前半天;偷东西的,把所偷东西串一起,挂在胸前,罚跪礼堂台前一天。还要向上帝忏悔认罪,向陈安理认罪求赦。学生之间发生口角,或打架的,双方被罚跪向上帝认罪。凡犯这些罪过的,都扣品行分数。至于体罚学生,更是常事。陈安理在培英女校任期最长,对待学生很严,稍有不顺其意,便给以重罚。对教师待遇刻薄,助理教员每月工资不过四五元,正式教员每月也只有十二元。她总揽校务,以学校主人自居。她不仅要学生在校内做体力劳动,每逢她假期回国之前,还教学生做刺绣品、针织品,让她带回国去送礼,不惜让学生荒废学业来为她个人服务。但有的家境贫寒的家长,因学校可以减免学膳费而送女儿去入学;有的封建思想浓厚的家长,以学校管束学生严格,才能培养出循规蹈矩、“贤妻良母”型的女儿,而送她们去培英。因而学生数还是有增无减,原校址狭小,遂于1922年夏天,迁校舍于平水庙,原养正小学旧址。

以上说的是培英女校前期的情况,也是陈安理那个时期的情况,是当时的教会学校的做法。1925年,培英聘南京金陵女大毕业生王淑僖任教务主任,不久提升为校长。这是第一任由中国人担任该校领导,掌管校务,以较开明的态度来办学,学校风气不再那么闭塞,学校对学生运动也不那么限制了。同时改革校务,逐步冲淡宗教气氛,增办初中、高中,学生增加到一百五十多人。各个年级都有,唯高中学生较少,每班不过十多人,最少的一班只有五人。大革命后,学生的思想也活跃起来,打破了“禁宫”之法,开始参加地方上的学生运动和各种社会活动。进步的歌声代替了圣诗的吟唱,除了星期天在校师生自愿往西街礼拜堂聚会外,宗教生活已非强制而是自由参加的了。所聘教师也多大学毕业的,质量较高。如教务主任吴秀英,为金陵女大毕业生。后继任校长,改以吴瑞霞为教务主任兼培英小学校长,增聘燕京大学早期毕业生许尧民及其他多为大学毕业生为教员,充实教师阵容。并于1936年办理立案,宗教活动即因立案而停止。有的教徒愿做礼拜,那是个人的自由行动。

后来高中学生越来越多,毕业后升入大学的也不少。她们中从事医务工作和教育工作的较多。医务方面如吴秀珍(前晋江地区第二医院院长,已退休)、黄永豪(前第二医院妇科主任,退休)、黄静怡、许天真(也系第二医院主治医师)、杨素英(前龙岩医院妇科医师)、柳慎尔(北京协和医院主治医师)等,都是医界有名的。原泉州注明妇产科医师苏德安、吕采玑、谢清爱、黄惠生等,也都是培英早期的毕业生。投身教育事业而始终不懈的,如许怡德、柳淑霞、颜金瑶、吴瑞仁、柯纯珍、丁淑玲等,都是泉州有名的老教师;在外地从事教育工作的,如许纯鎏、吴瑞敏、陈碧玉、吴瑞雪等,也都有所贡献。由于培英学生不少是侨属,毕业后在南洋各埠的医务、教育、工商各界服务的也不少,菲律宾、新加坡香港都有培英校友会的组织。菲律宾校友林彬梅、黄明月等,新马的校友杨细玉、吴瑞霞、王含笑、陈秀英、张婷婷等,都很关心母校,时与国内校友联系。在香港的校友更多,有一百多人,与培元校友会联合活动,关心家乡教育,帮助母校的发展。

解放后,培英女中改为女子师范,后改为泉州幼儿师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