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趋势:职业生涯规划的挑战

新趋势:职业生涯规划的挑战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当代职业发展呈现的新趋势1.职业的种类大量增加职业产生初期,种类少,发展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因而,在加快高新技术发展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与此有关的职业将得到较快发展。旨在注重人类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职业发展,促进绿色就业。

新趋势:职业生涯规划的挑战

(一)当代职业发展呈现的新趋势

1.职业的种类大量增加

职业产生初期,种类少,发展缓慢。因为传统生产技术相对稳定,一项重要的技术发明在生产上的应用往往会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所以使社会职业也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的加快,职业种类增加的速度也逐渐加快,当代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新的职业大量出现。因此,新旧职业更替速度加快。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该大典将我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 838个细类。从2004年起,国家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建立新职业定期发布制度,并不断补充与修订国家职业分类体系。2010年逐步启动了各个行业的修订工作。2015年7月,颁布了新修订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中国职业体系划分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细类(职业)。新增职业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快递员”“文化经纪人”“动车组制修师”“风电机组制造工”等,取消职业包括“收购员”“平炉炼钢工”“凸版和凹版制版工”等。

2.第三产业职业数量增加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金融、商务、传播、物流、卫生、教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另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吸引外资对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近年来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呈上升态势。我国目前第三产业从业者的比例虽然比较低,但发展潜力相当大。

3.职业活动的内容不断弃旧从新

同样的职业,时代不同,技术方法、工作手段有着天壤之别。例如,工程设计绘图,过去用图纸、丁字尺等,现在用CAD技术;机械加工,以前用普通车床,现在用数控车床。一些职业,因新的工作设备和条件变化,对职业内容有了新的要求。如行政工作人员,在以前只要求具备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但现在除要求他们具备上述能力以外,还要求具备社会交往及计算机辅助管理、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等。职业的演变提高了对从业者素质、技能的要求。

4.职业将向高科技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目前,得到世界各国公认并列入21世纪重点开发的领域有: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近年来,我国兴建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现了一批高新技术公司,建立了一批外资和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因而,在加快高新技术发展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与此有关的职业将得到较快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的专业化和复合化程度越来越高。

5.职业的流动性

随着社会职业种类的不断增加,职业选择的机会增多,打破了职业的相对稳定性。现代社会职业兴衰演化迅速,职业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导致一个人一生面临职业变化也会越来越频繁。

6.永久性职业减少

只有少数人能拥有“永久性”的工作,而从事计时、计件或临时性职业的人会越来越多。

7.绿色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修订的职业体系中,增加了“绿色职业”标识。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具有“环保、低碳、循环”特征的职业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将部分社会认知度较高、具有显著绿色特征的职业标示为绿色职业,这是我国职业分类的首次尝试。旨在注重人类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职业发展,促进绿色就业。

绿色职业活动主要包括:监测、保护与治理、美化生态环境,生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提供大运量、高效率交通运力,回收与利用废弃物等领域的生产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以科学研究、技术研发、设计规划等方式提供服务的社会活动。2015版《职业分类大典》共标示127个绿色职业,并统一以“绿色职业”的汉语拼音首字母“L”标识,如环境监测员、太阳能利用工、轮胎翻修工等职业。

(二)本世纪部分热门职业与紧缺人才预测

(1)计算机软件职业。

(2)电子通信职业。(www.xing528.com)

(3)现代制造业。

(4)广告、房地产、建筑及装饰技术职业。

(5)金融、证券、投资保险业

(6)医疗保健职业。

(7)环境保护类职业。

(8)法律类职业。

(9)信息咨询与服务业。

(10)经纪、代理类职业。

(11)商业策划、市场营销类职业。

(12)文化休闲与旅游业。

(13)现代制造业的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

(14)生物工程技术人才。

(15)现代农业科技人才。

(16)咨询、策划人才。

(17)国际贸易和外语人才。

(18)教育工作者。

(19)法律工作者。

(20)传媒与出版业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