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厦大四种精神:培养建才尽心尽力

厦大四种精神:培养建才尽心尽力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了解王亚南如何办教育,如何培养人才,无疑应将他的教育思想、教学论和人才观结合起来加以探讨。作为学校主要领导,王亚南尽职尽责。作为校长,王亚南非常注意自己的职责,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在王亚南思想里,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对国家有用的建设人才。

厦大四种精神:培养建才尽心尽力

作为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一身而二任的王亚南,其科学精神既体现在科学学研究、学术理论方面,即体现在经济学研究——翻译《资本论》、研究《资本论》、宣传《资本论》,并以《资本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释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经济问题,解决当时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也体现在教育事业上,即体现在教育思想、办学方针和办学实践方面——或者说,体现在办学举措方面,为国家建设事业培养人才方面,以及个人的教学实践等诸多方面。

王亚南长期从事高等学校教育的领导工作和教学活动,既是身负领导工作的大学校长,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在办学和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积累了丰富经验。接掌厦大之初,王亚南就提出:学校的文理分科、专业设置,一定要主动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变化,依照国家的需要而有比例地发展,“切莫重理轻文”。——那不仅是有感而发的,更是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

要了解王亚南如何办教育,如何培养人才,无疑应将他的教育思想、教学论和人才观结合起来加以探讨。这些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融为一体,自成体系。他对于教育的本质及其功能,对于如何办好大学(特别是如何办好综合性大学)、搞好教学工作,对于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和使用人才等等,都有自己的一套精辟见解和做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人才观和教育思想,这更是难能可贵的。

就办学方针来讲,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到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后,担任校长不久的王亚南,便从厦门大学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认清校情,发挥优势,坚持贯彻面向海洋、面向东南亚华侨的办学方向,把厦大办成既是教学中心,也是科研中心,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道路。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方向。还应指出的是在王亚南的坚持下,调整后的经济系,除了政治经济学专业外,还保留了统计学和会计学两个专业,这种大经济系在全国综合大学中是绝无仅有的。显然,这为80年代初在全国率先成立经济学院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充分说明了王亚南的睿智和远见卓识。他遵循大学发展规律,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厦门大学为社会提供许多在当时说来是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和学术理论,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建设人才,使厦门大学很快成为国内一所受人瞩目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作为学校主要领导,王亚南尽职尽责。他爱才不爱财,重视人的价值。特别关心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关心他们在思想上和业务上的成长,尽可能把各个人的潜能、才干和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地调动起来。

作为校长,王亚南非常注意自己的职责,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他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就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人才,避免出“废品”。

为此,王亚南十分重视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平时,他很注意发挥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注意鼓励学生探求学习方法,培养个性发展。对于学生,他强调,要拓宽思维,开阔视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对待学习,既要认真又要活泼,要改变刻板生活,讲求身心健康,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培养合格人才是办好教育的目标和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王亚南常用当年教育部领导的话说:“办教育,树人材,这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目标。”“我们要尽快地培养出大批科学上的‘登山队’、接班人。”首先要端正学风,才能培养出各种有用人才。他自己就是为此而辛勤工作着。他带头上好课,也要求教师教好书,学生读好书。

怎样才能做到教师教好书,学生读好书呢?也就是如何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在王亚南看来,所谓教育,最重要的在于教会人们思考,大学自然不能例外。他曾说,真正的大学教育,并不是要大家到学校里来,张着口,让老师像“填鸭”般的灌进一些在他认为“营养”的东西,而是要大家在就学期间,利用学校之人的、物的环境,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自己去寻觅“食物”,自己去消化。自己找来的东西,自己消化的东西,往往是最有益于自己身体的。就是说,要发扬“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的优良学风。当然这绝不是要否定或轻视教师的作用,相反是要重视教学相长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共学即大家一起学的作用。他指出,独自一个人学习、提高,易使人流于孤僻,流于孤陋寡闻,不利于学习提高,需要提倡善于“择友”、“交友”,互相切磋,相互砥砺,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当然,这里很重要的是,要解决为谁而教和为谁而学的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王亚南思想里,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对国家有用的建设人才。为此,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敬业、乐业的思想。

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学校的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教育。在对学生的教育上,王亚南要求十分严格,不但在学习上,而且在思想品德方面以及日常生活方面。

对学生思想教育,王亚南总是循循善诱,耐心进行,为教师们做出榜样。这里仅举一个例子,就可略见一斑。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某系三年级有位侨生连写两封信给他,要求休学出国。王亚南抽出时间找到那位侨生谈了两三次话,有批评有鼓励,希望他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谈过话后,王亚南还特地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他,说:“我之所以要在百忙中反复同你讲这些话,因为第一,我体会,你目前感到的困难,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你的思想状态造成的;第二,你还可造就,还有回心转意的可能;第三,你是从海外回来的,我们更有责任帮助你。”王亚南劝他再从长考虑一两天,如觉得还是离开好,由系里帮办休学手续,把自己要去的地址告诉系里,因为学校有责任对他的家庭负责。以后呢?“如果……休养一段时间身体恢复健康了,精神也恢复健康了,觉得还是复学的好,只要你没有走到什么歪路上去,学校的门仍然是对你敞开的。”这些几十年前的话,至今仍是何等的感人啊!

要办好学校,除了靠正确的办学方针政策,还要靠广大教职员工的奋力工作,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为此,当领导的理应爱护和关心他们。

王亚南经常告诫学校各级领导:办好学校要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平时要爱护和关心教职员工。他自己首先做出榜样,平时十分关心和体贴教职员工,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关心他们的家庭和孩子。每有青年教工找他,他总是鼓励他们努力工作,提醒他们别忘了还要学习,末了还要问一句:家属在哪个单位,要不要照顾?对于成家较晚的教职员工,王亚南更是为之操心,经常问起,直至听到“问题已解决”的消息,他哈哈大笑一阵,说:“总算解决了一桩大事。”每有年轻教职员工结婚,他多要抽空前往参加婚礼表示祝贺。对此,年轻教职员工从内心里感到温暖。

王亚南十分重视改善教职员工的生活。他常说,搞好教职员工生活,很重要一条是注意卫生,办好食堂。有一度,他对学校食堂卫生工作不甚满意,每天中午自己拿着一只苍蝇拍到教工食堂门口打苍蝇,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的卫生工作。

王亚南平时特别关心年老和有病的教工。有位退休教授被誉为“厦大活字典”,1962年路过上海时顺路去看望正在上海编写教材的王亚南,王亚南即放下手边工作,同他谈谈,陪他玩玩,还为他打听一位有名的眼科医师为之治疗眼睛疾病。王亚南考虑到老先生年岁大了,行动不便,让秘书早早去排队挂号,以方便老先生就医。有位中年教师也因眼病到上海就医,王亚南亲自到医院探望,还特地交代秘书常去医院问问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处理的。有位女教师到上海手术治疗,治病期间想在上海借几本书看。王亚南得知她住院治疗还坚持学习,甚为感动,即通过组织设法办到一本上海图书馆的借书证,好让她方便借书。有位青年教师到北京进修,突然生病,时在北京开会的王亚南得知后,即发电报回学校,嘱咐从速汇款到北京给他治病。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于生活困难的工友,王亚南每每寄以同情,设法帮助解决。他说:“工友工资低,生活有困难,多子女就更苦了,该关心他(她)们啊!”1965年的一天,总务处有位女工,因家中经济困难,找校长反映情况,王亚南二话没说,拿了一些钱当面送给这位女工。这位女工原只望校长能对总务处领导说说,给她一些补助,而王亚南除答应将情况转告总务处,还把自己的钱送给她,这使她大受感动。

王亚南对教职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人们同声赞颂:他是位“懂得教职员工疾苦的好校长”。(www.xing528.com)

对学校各级领导,王亚南既尊重他们,也体贴他们,尤其在生活方面,处处关心他们。

对于教职工子女,王亚南也十分关心。他不但捐资兴建位于厦大附近的东澳小学(演武小学前身)部分教室,让厦大教职工的学龄儿女方便就近入学,且关心他们的学龄前儿女,让其在校内上好幼儿园。他常说,把学校中的幼儿园办好了,教职工无后顾之忧,可安心工作,而且更重要的,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要关心他们的成长。1961年春,他听说校内幼儿园要添置一些新的玩具以丰富儿童们的娱乐活动,便打算为小公民做些好事。从1961年开始,他把在校内刊物发表文章的稿费,全部捐献给校内幼儿园办儿童福利事业。这事深深感动了当年厦大的教职工和幼儿园的保育员们。

办好大学即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自不能离开教师们的辛勤工作,因此,如何提高教师思想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学校的领导,既要把任务交给他们,又要让他们把握完成任务的办法,这样,平时少不了要多了解他们,多关心他们。

对于教师,首先是青年教师,王亚南着重于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在这方面,他不但要求明确,而且措施有力。他明确要求教师们“不要当教师匠”,而要“对学生付出全部的爱心”,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同时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他还要求教师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以促进发挥教育工作的热情。他自己经常给青年教师做关于学习经验的报告,并具体指导他们制订进修计划。他经常深入课堂,除了听课,也为他们做示范性讲课。他曾亲自抓重点,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推动全校教学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王亚南费尽心血。

为了更快地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王亚南提出“多管齐下”、“多种途径”培养人才。他常说,读书是学习,但学了还要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即要加以实践。

在学校怎样才能让师生们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呢?王亚南提出办学报和各种学术性刊物。这不但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用武之地,而且能更好锻炼人才,更快培养人才。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王亚南在中山大学任教时,曾在经济学系首创一种理论刊物《经济科学》,让人们刮目相看。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厦大校长不久的1952年,他主持创办了《厦大学报》,这是全国各大学中的第一批学报之一,受到《人民日报》高度评价。后来,他还组织办了《学术论坛》(文科)和《科学进展》(理科),也很受重视。1959年在他倡议下,厦大经济系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所,不久又办了《中国经济问题》杂志,发行到国内外,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对《中国经济问题》,王亚南不但为它出点子,想办法,还经常为它撰写文章。他有关《<资本论>研究》的文章,大部分是先在这里发表的。深受初学《资本论》的人欢迎的专栏“《资本论》通俗讲座”,几乎每篇初稿都经过王亚南认真修改定稿。

大学是培养造就国家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而要顺利造就出合格的国家建设人才,则与有关的领导之爱惜人才、爱护人才和用好人才大有关系。

作为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大学校长,王亚南深知人才的宝贵与难得,他在爱才、用才方面有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一直受到人们的赞颂。

王亚南爱惜和爱护人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在厦门大学也是有口皆碑的。出于爱才,他很善于用才;为了用才,他注重育才。在这些方面,他的举措有许多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这当中,他对陶大镛和陈景润的关怀乃是最典型的。

20世纪40年代初,年轻的陶大镛从香港逃难到广东坪石,慕名到中山大学造访王亚南。虽然素不相识,但王亚南伯乐识马,热情接待他,从交谈中看出他的睿智和才干,便向中山大学推荐他为经济系讲师。为了培养陶大镛,使之成才,王亚南尽力指导陶大镛备课,还与他合开经济学原理这门课程。两年后,王为了支持陶大镛参加留英考试,找人承接他所担任的课程。陶大镛以后成了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其成就跟王亚南的大力支持和培养是分不开的。陈景润于50年代初在厦大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当中学教员,因不善言辞,教书有一定困难。这时已是厦大校长的王亚南,也知道陈景润平时学习用功,成绩优秀,便设法让他回厦大,安排在数学系资料室工作,让他专心于数学研究。不久,陈景润初露其数学才华的锋芒,一下子被大数学家华罗庚所赏识。华国庚欲调陈景润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进一步发挥其才能。王亚南毫无本位思想,认为调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对陈景润成长更有利,为此慨然应允,让陈景润成行。陈景润会有后来那么大的成就,跟王亚南的热心支持大有关系。

王亚南对陈汝惠的关爱,也很值得一提。陈汝惠,出生于上海一贫苦家庭,靠半工半读修完中学和大学课程,14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5岁开始从教活动,1948年被上海大夏大学聘为副教授,这时他才31岁。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得知王亚南被任命为厦门大学新校长,即向王校长推荐了多才多艺的陈汝惠。王亚南正求才若渴,赴任时特从北京转上海,偕同陈汝惠一起来到厦门大学并聘为教育系副教授。陈汝惠不负王校长之厚望,在不久的时间里,承担了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写作等课程,在学术刊物和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受到师生们的好评。王亚南曾说:陈汝惠文质彬彬,但有才干,是个人才。1953—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厦大教育系并到福建师院。王亚南让陈汝惠留下来,担任新成立的校直属教育学教研组主任(相当于系主任),继续从事高等学校教育学的研究工作。

在王亚南看来,重视人才就是尊重科学,重视人才就是要发挥个人的一技之长;而人才不是等出来的,是靠培养出来的。

为了培养人才,王亚南对学生们的科研活动,总是热情地加以支持和鼓励。1956年,数学系一部分学生在开展科研活动中,准备创办《数学习作》刊物,刊登一些科研成果,加以交流。王亚南得知后甚是高兴,认为这是他们有志于科学研究的表现,“为今后展开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即为他们写了创刊祝词。参加筹办《数学习作》的学生,得知王校长支持本刊物,无不欢欣鼓舞,刊物很快办起来了。

为了培养造就更多国家有用人才,王亚南对于社会上有志于学的青年,也总是热情地予以鼓励和支持。1960年,有位复员军人给他写信说自己正在学习《资本论》,因为买不到书,只好逐字逐句地抄书,已经抄到第二卷了。王亚南看了信甚为感动,说:这种精神甚难得。除了回信给予鼓励,他还把自己留用的《资本论》第3卷寄赠给这位好学的青年人。1963年初,湖南有位年青的小学教师,来信说他正在攻读《资本论》,因在偏僻山区,无人指导且缺乏参考资料,把一篇经济学论文和一份《资本论》学习计划寄来,请王校长赐教。王亚南虽然手边工作很多,但不会拒绝初次向他求教的年轻人。他利用星期天的时间为这位小学教师修改论文和学习计划,写了一封很长的回复信并寄赠一批研究经济学的参考书,连自己手边仅留的一本《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也寄赠出去。对此,那位小学教师非常感动,多次表示:自己难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对王校长的崇敬之心情。

对自己家乡的教育事业,王亚南亦每多关心。20世纪60年代初,他曾专门购买了一大批通俗图书寄回老家黄冈淋山河帮助建立图书室,以方便村民阅读,借以提高村民文化水平。那也是在关心家乡对人才的培养。

只要是与培养人才有关的人和事,王亚南都予以支持、爱护和关怀。而王亚南的支持、爱护和关怀,使得不知多少人受到感动,因此更加奋发学习,以求成才。几十年里,在他培育和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人才中,有许多成为名专家名学者,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党的事业、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王亚南也因此被誉为“懂得人的价值”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