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教授探讨厦大四种精神

老教授探讨厦大四种精神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亚南父母早逝,幼年生活贫困。“坚持以恒,定有成效”,这是王亚南的座右铭。念中学时,为了保证学习时不受外界干扰,王亚南在宿舍里写了这样的字条:“来客接谈十分钟,超过时间恕不奉陪!”可以说,为了学习、做学问,他争分夺秒,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在知识的田野上辛勤耕耘。高效地利用时间,是王亚南成功的秘诀之一。王亚南为实现崇高理想而表现出来的非凡毅力,令人肃然起敬!

老教授探讨厦大四种精神

王亚南父母早逝,幼年生活贫困。6岁入村里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后在大哥的支持下,到县城学堂(高级小学)就读。小学毕业后,靠已出嫁的姐姐的资助才读完中学。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志存高远,学习特别用功。192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中华大学教育系,并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大学学业。

“坚持以恒,定有成效”,这是王亚南的座右铭。他从小就养成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年轻时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油灯的油燃完了,自己规定的书还没有读完,就跑到村里的晒谷埕,借着月光继续用功。除了读书,他还抄书,抄资料。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他常借书来抄,有的是整本整本地抄。因为自己抄过,所以记得特别牢,即使后来年纪大了,他还能熟练地背诵一些古书。他在自己的一些著作中能得心应手地引用许多古籍的内容,就是小时候下苦功夫的结果。

念中学时,为了保证学习时不受外界干扰,王亚南在宿舍里写了这样的字条:“来客接谈十分钟,超过时间恕不奉陪!”可以说,为了学习、做学问,他争分夺秒,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在知识的田野上辛勤耕耘。王亚南曾仿效司马光,设计了“警床”:他把床板一头架空,人一动,床板就失去平衡掉下来,这样就不会睡过头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也坚持不懈。1933年,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的闽变失败,为躲避通缉,他不得不取道香港去欧洲。船过红海时碰上大风浪,颠簸得使人无法站立,一个浪头打来,人就被摔出几尺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亚南还坚持学习。他叫餐厅的服务员把他绑在圆柱上,好让自己能聚精会神地读书。当时船上的外国人无不以惊异的眼光看着这位中国青年,纷纷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真了不起!”

高效地利用时间,是王亚南成功的秘诀之一。散步的时候,他仍在思考一天中积攒下来的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就连看电影和戏剧也不全是为了消遣,而在于增进知识,了解社会。担任厦门大学的校长后,他已是50岁的人了,仍不放松学习。平时不是开会就是有人找他,校务繁忙,他仍不放松学习,抓住每天清早这段难得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他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冬天五点左右起床,起床后不是写作就是读书,一直到七点左右。这段时间人的精神好,又没人干扰,他说是读书写作的最好时光。(www.xing528.com)

读书在于朗读,王亚南常常读出声来。1960年秋天的一个中午,他的秘书正在午休,忽然听到大厅有声音,还以为有什么人来找王校长,急忙起来看个究竟,但大厅里只有王校长一人,原来是他在朗读外语。秘书看到这一幕深有感触,王校长都60岁的人了,还像初学外语的年轻人一样。他见秘书进来,便停下交代当天下午要办的事。秘书趁机问他:“您在朗诵什么?”他说:“念德语,不读会忘。”不但念德语,他还念英语;不但在家里念,出差时也带一两本书在身上,当车厢里没旁人时,便自个儿念起来。最为感人的是,1968年,他病情已非常严重,无法做学问,还在抓紧时间自学法语,坚持每天读半小时书,以避免精神涣散。

王亚南为实现崇高理想而表现出来的非凡毅力,令人肃然起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