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厦门大学的四种精神:一、心系中华 教育救国

厦门大学的四种精神:一、心系中华 教育救国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村一个侨商家庭,9岁入私塾,接受较为系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一般企业家截然不同的是,陈嘉庚到南洋不仅仅为了经商发财,当实业蒸蒸日上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教育救国”。因此,辛亥革命后,他心系中华,“热诚内向,思欲尽国民一分子天职”,决计在发展实业的同时,也兴办教育。在他看来,兴办实业只是手段,教育救国才是目的。

厦门大学的四种精神:一、心系中华 教育救国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村一个侨商家庭,9岁入私塾,接受较为系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他特别喜爱文天祥的《正气歌》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而接触《三国演义》、《古文精义》等书,使他自幼便“崇尚忠良,痛恨奸邪”。他成长于内忧外患、民族危亡、国难深重的时期,耳濡目染,强烈的民族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潜滋暗长,最终形成伟大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

17岁时,陈嘉庚远离家乡,到南洋谋生。在家业破败时,他艰苦创业,施展才干,很快在新加坡实业界崭露头角,成为东南亚橡胶业的拓荒者和先驱,被誉为“橡胶大王”、“华侨大实业家”。

陈嘉庚是位渴求知识、善于思考的人。在新加坡时,他长期住在怡和轩俱乐部三楼,寝室对面设了图书室,收藏着丰富珍贵的中外图书。经营之余,他手不释卷。在这里,他接触西方的先进文化,眼界大开,西方的科学民主、经营管理等思想意识对他影响极为深远。由于融会中西文化,陈嘉庚能以战略家的目光,高瞻远瞩,紧跟时代潮流,一手缔造了“企业王国”,同时凝练出非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长期的观察与思考,陈嘉庚认识到欧美各国之所以先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的普及和发达。而中国的教育实在太落后了,回想他的家乡集美,十几岁的小孩无法上学,成群结队光着屁股嬉戏玩耍,他感到痛心疾首。(www.xing528.com)

与一般企业家截然不同的是,陈嘉庚到南洋不仅仅为了经商发财,当实业蒸蒸日上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教育救国”。他认为“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因此,要改变祖国贫穷愚昧的面貌,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而开启民智的教育尤为重要。因此,辛亥革命后,他心系中华,“热诚内向,思欲尽国民一分子天职”,决计在发展实业的同时,也兴办教育。在他看来,兴办实业只是手段,教育救国才是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