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孙衍联盟征战,先秦国史

公孙衍联盟征战,先秦国史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魏国与秦国联合,势必危及其他国家的利益,于是,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五国便纷纷起来反对魏国与秦国联合,公开支持公孙衍的合纵策略,在这些国家的支持下,公元前319年,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把张仪逐回了秦国。公孙衍相魏以后,由于他的合纵策略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所以,合纵的时机业已成熟。五国伐秦之役便以失败告终。公孙衍合纵伐秦失败以后,秦国又开始向外扩张自己的领土。

公孙衍联盟征战,先秦国史

公元前323年,张仪辞去了秦相,到魏国为相。当初,魏惠王采纳惠施的建议,联合齐楚以便使魏国与齐楚两国休战,可是,三国之间不仅没有休战,反而在齐、楚、秦三国的夹击下屡屡战败失地,就在这时,张仪离秦入魏,魏惠王便用张仪为相。张仪入魏以后,建议魏惠王与秦、韩两国联合,然后,凭借秦、韩之势讨伐齐楚两国。张仪离秦去魏,是为了说服魏国服事秦国,然后使其他国家都效法魏国,服事秦国。可是,魏惠王却拒绝了张仪的建议,秦惠文王大怒,便于公元前322年攻占了魏国的曲沃和平周(今山西介休西)两城。张仪仍然试图说服魏国与秦国联横,张仪对魏王说:魏国的土地方圆不过千里,士卒不过三十万,周围又无险可守,而诸侯从四面八方都可以到达魏国,没有名山大川可以作为屏障。魏国的地势就是战场,如果魏国向南与楚国结盟而不与齐国修好,齐国就会从东方进攻,与齐国结盟而不与赵国联合,赵国就会来进攻魏国的北方,不与韩国合纵,韩国就会攻魏国的西部边境,与楚国不亲近,楚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南方。这样,就是自取四分五裂之道。我为大王着想,莫不如服事秦国,如果服事秦国,则楚国和韩国就不敢进攻魏,魏国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且秦国想要削弱的是楚国,最能使楚削弱的国家就是魏国。楚国虽然号称富裕,但是国库空虚,士卒虽多但是却不善于战斗。魏国南向攻楚,就一定会得到楚国的土地。大王如果不肯听我的意见,那么,秦国的军队就会东进,那时大王想要服事秦国已经来不及了。

然而,魏国与秦国联合,势必危及其他国家的利益,于是,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五国便纷纷起来反对魏国与秦国联合,公开支持公孙衍的合纵策略,在这些国家的支持下,公元前319年,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把张仪逐回了秦国。

公孙衍相魏以后,由于他的合纵策略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所以,合纵的时机业已成熟。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推举楚怀王为纵约长,联合进攻秦国,但是,实际上,只有三晋国家出兵与秦国交战,楚、燕两国的军队根本没有与秦军交战。最后,三晋联军被秦军打得大败。五国伐秦之役便以失败告终。

公孙衍合纵伐秦失败以后,秦国又开始向外扩张自己的领土。这时,与秦国相邻的蜀国、苴国和巴国之间发生了战争。巴、蜀两国为世仇,而苴王与巴王友好,蜀国便出兵攻打苴国,苴王逃到巴国,并向秦国紧急求救。秦惠文王便想出兵伐蜀,于是,与秦国的大臣们商议此事。(www.xing528.com)

是否出兵伐蜀,秦国的大臣之间有着不同的意见,司马错主张伐蜀,而强调秦与魏连横的张仪则认为伐蜀不如伐韩。张仪说:“秦国如果出兵攻打韩国的宜阳、新城,军队也就到了周国的城郊,那时,我们再讨伐周天子的罪过。然后,进入楚国和魏国的国境,周天子自己知道无力保留九鼎等宝器,只得把九鼎献给秦国,这样秦国就可以挟天子以号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从秦国的号令,这是秦国王业成功的关键。而蜀国是西南偏僻之地的国家,是‘戎狄之伦’,派兵攻打蜀国,不足以使秦国成名,得到蜀国的土地,不足以使秦国得利。我听说,在朝廷上争名,在市场上争利,而现在三川、周王室就是天下的朝和市,大王不在这里争名争利,而去戎狄国家争取名利,这样就离王业太远了。”

司马错则反驳道:“要想使国家富裕,就要扩大国家的土地,要使国家的兵强,就要使自己的民众富裕,想要成王就要广施自己的道德。现在秦国土地狭小,民众贫穷,应该从容易的事情做起。蜀国是西南偏僻之地的国家,是戎狄国家的首领,现在这个国家有桀纣之乱,以秦国的力量进攻蜀国,就像豺狼赶羊一样容易,得到了蜀国的土地,足以使秦国扩大领土,取得蜀国的财物足以使秦国的民众富足,不用劳民伤财就可以使蜀国臣服了。攻下一个国家,天下人却不认为我们残暴,获得的利益象西海一样多,而天下人不以为我们贪财,这是使秦国一举成名的关键。可是,进攻韩国未必对秦国有利,而且又会使秦国得到不义的恶名。更何况周国是天下的宗室,是齐国和韩国的与国,周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知道要失去三川的时候,就一定会齐心合力,向楚、魏求救,把鼎送给楚国,把土地割给魏国,那时,秦国就危险了。我认为还是应该伐蜀。”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公元前316年,秦国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到了这年十月,秦攻灭了蜀国,把蜀王的地位降为侯,秦国派陈庄到蜀国为相。以后,蜀侯又几次反叛,秦国废立了三个蜀侯,蜀地终于安定。由于巴蜀与荆楚水道相通,自从秦国兼并了蜀地以后,为以后攻楚创造了条件。

到了秦昭王时,李冰为蜀郡太守,由于蜀郡境内的岷江水流湍急,每到夏秋季节,洪水泛滥,灌县以下的地区时受水患,李冰组织当地的民众,用竹笼装鹅卵石,层层堆砌,在岷江中游修筑大堰,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条,并设立水门调节两江的水量,从此,岷江的水流分散,既免除了岷江水患,又有利于航行和灌溉。都江堰水利工程完成以后,成都平原成为一片沃野,号为“天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