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楚争夺郑国,和约成立,尖锐内讧

晋楚争夺郑国,和约成立,尖锐内讧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晋楚双方都认为郑国为双方的必争之地。自楚庄王即位以后,晋楚双方都曾数次讨伐郑国,这两个大国出兵郑国的原因,就是郑国与另一方会盟而成为其盟国。于是,楚庄王答应了郑襄公的请求,楚国的军队后退三十里,与郑国签订和约,郑国的大夫子良被送到楚国作为人质。六月,晋国出兵救郑。可是,晋国的上军佐先毂却不同意撤兵。晋军的三军将领不仅意见不一致,而且内部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晋楚争夺郑国,和约成立,尖锐内讧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最为重要的一个国家就是郑国。对于楚国来说,郑国是向北方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晋国来说,郑国则是北方诸国的屏障。于是,晋楚双方都认为郑国为双方的必争之地。自楚庄王即位以后,晋楚双方都曾数次讨伐郑国,这两个大国出兵郑国的原因,就是郑国与另一方会盟而成为其盟国。公元前597年,楚国又一次伐郑,到了郑国的栎邑(今河南禹县),郑国的大夫子良说:“晋楚两国不致力于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凭借武力争夺,我们只要亲近来讨伐我们的国家就行了。晋楚两国没有信用,我们也用不着讲信用。”子良的这番话,道出了当时郑国作为一个小国对付晋楚两国的策略,实际上也只有这样,郑国才能在两个大国的夹缝之中得以生存。于是,在这一年,郑国与楚国签订盟约,表示顺从楚国。

然而,过了不久,在晋国的胁迫之下,郑国又倒向了晋国。楚庄王又一次出兵伐郑,把郑国的都城包围了整整三个月,最后攻破了郑国都城,郑襄公肉袒牵羊到城外迎接楚庄王,对楚庄王说:“我确实不能受到上天的保佑,不能奉事贵君,使您怀着怒气来到我们这穷敝的国家,这是我的罪过。现在我们哪敢不唯您的命令是听,如果您要的把我们掳到南方,流放到海边,我们听从您的命令,如果您要灭了郑国把我们分给其他诸侯,让我们去做别人的臣妾,我们也会听从命令。如果您顾念从前的友好,为我们向周厉王、周宣王、郑桓公、郑武公求得福分,而不灭绝我们的国家,让我们这个穷敝的国家奉事您,就像楚国的九个县一样,这是您给予我们的恩惠,也是我们的愿望。”于是,楚庄王答应了郑襄公的请求,楚国的军队后退三十里,与郑国签订和约,郑国的大夫子良被送到楚国作为人质。

六月,晋国出兵救郑。由大夫荀林父统率中军,士会统率上军,赵朔统率下军。当晋军走到黄河边的时候,听到了郑国已经与楚媾和的消息,荀林父就打算收兵回国。士会对荀林父的意见表示赞同,说:“楚国往年攻入陈国,现在又攻入郑国,人民没有因此而感到疲劳,国君也没有因此而受到诽谤,这是他们的为政之道符合常法。楚军排成'荆尸'的阵势出击,商、农、工、贾都不荒废自己的事业,而步兵与车乘之间关系和睦,这是他们国家的政事井然有序。芳敖为令尹,昭明楚国的政令典籍。在军队出征的时候,右军跟随将车的右辕,而左军负责打草宿营,前军打着茅旌探测敌情,中军制定权谋,后军刚猛,百官象物而动,不用严格申斥就军政完备,这是他们善于运用兵法。楚庄王善于选拔人才,同姓的选择亲近的人,异姓的选择世代的旧臣,举荐人才时不遗漏有德行的人,赏赐臣下不遗漏有功的人,对老年人有优待,对过往行人有施舍,君子、小人的服装各有不同的花纹图案,尊重尊贵的人,对卑贱的人等级严明,这是他们的国家礼义制度很完备,没有相互乖逆违背的之处。象楚国这样的国家,怎样才能抵挡他们呢? 现在有许多昏暗无道的国家,何必与楚国打仗呢?”

士会与荀林父主张撤兵,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楚国已经极其强盛,国家的内政外交无不理顺,所以,在与楚军交战的时候没有必胜的把握,对于晋国这样的大国来说,他们宁愿回避与楚军交战,也不愿战败。可是,晋国的上军佐先毂却不同意撤兵。他认为,晋国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军队勇武,臣下尽力,现在晋国失去了诸侯,就不能说是臣下已经尽了力,面对敌人而不敢作战,就不可以说是军队勇武,在他们这些人手里丢掉霸业,都不如去死,听说敌人强大就退却,就不是大丈夫。遵照君主的命令指挥军队,但却不是大丈夫,只有别人能这样,他自己却不愿意这样。于是,带着自己所部的军队渡过了黄河。

先毂率军过河以后,作为三军主帅的荀林父也只得下令全军渡过黄河,因为如果先毂一部被楚军打败的话,先毂本人固然要负责任,但是,作为三军主帅的荀林父也罪责难逃。与其让自己与先毂负责任,不如全军前进,使上中下三军的将领都分担一部分责任。所以,在意见很不统一的情况下,晋军渡过了黄河。

楚庄王这次带领楚国的军队北上,本来想要到了黄河边上饮马以后就回去,听说晋军已经渡过黄河以后,他也不想与晋军交战。可是,宠臣伍参想打这一仗。楚国的令尹孙叔敖说:“我们的军队往年入陈,今年又入郑,战事已经很多了,一旦与晋军交战而失败的话,伍参的肉够吃吗?”言外之意,就是伍参根本不能负这个责任。可是,伍参却说,晋国的执政荀林父是新人,不能行使政令,他的助手先毂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晋军的三个统帅,都想要专权,但却没有人能够做得到,都想听从别人的命令,却没有人可以向他们发布命令,政令无统,士兵们都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指挥。这次交战,晋军必败无疑。于是,楚庄王下令全军北进,在管(今河南郑州)驻扎下来等待晋军。

晋国的军队驻在敖山一带,郑国大夫皇戌到晋军中说:“郑国所以服从楚国,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国家,对晋国并没有二心。楚军因屡次战胜而骄傲,全军疲惫,又疏于防范,你们攻击他们,郑国的军队作为后援,楚军一定会失败。”对于郑国使者的话,晋国的下军佐栾书认为不可信,郑国与楚国刚刚结盟,并且互相交换人质,关系十分密切,郑国劝晋国作战,楚胜就亲楚,晋胜就转而投靠晋国,坐收渔人之利。但是,晋军的中军大夫赵括、下军大夫赵同等人却极力主张与楚军交战。

晋军的三军将领不仅意见不一致,而且内部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如魏锜曾经请求做晋国的公族大夫,但是没有达到目的,所以一直心怀怨恨,这次随军出征,他很想让晋军战败以泄私愤,因此,魏锜请求前往楚军挑战,以激怒楚军。赵氏宗族的赵旃想做晋国的卿,也没有做成。赵旃也请求作为使者前往楚军招楚国的人前来议和,可是,他的真正目的却是去激怒楚军。而荀林父根本不知道内情,答应了他们二人的请求。在派人去晋军挑战以后,晋军的步调仍然不能一致,上军将领士会派上军大夫韩穿、巩朔二人带着七队兵马在敖山之前设下埋伏,而中军大夫赵婴齐则下令自己的部下在河边准备渡船,以便在楚军追来的时候能够渡过河去,为临阵脱逃做准备。(www.xing528.com)

在晋军向楚军挑战以后,楚将孙叔敖下令军队全速前进,向晋军发起了进攻,晋军上下一片混乱,主将荀林父不知所措,竟然下令撤退,说:“先渡过黄河的人有赏。”于是,晋国的中军和下军士兵都争先恐后地抢夺渡船逃跑,而那些先上船的人怕船上人多船沉,便用刀砍那些在河里攀缘船只的人们的手指,最后,船中被砍断的手指都能捧起来。在晋国的中军和下军崩溃以后,楚国的军队全力攻击士会带领的上军,为了免于被歼,士会只得下令上军后撤,并由自己亲自殿后,这样,晋国的上军才没有溃散。在黄昏的时候,楚军到了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在那里驻了下来,而晋军残余士兵连夜渡河,整整喧叫了一整夜。

邲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之间规模较大的一次战役,这一战,以楚胜晋败而告终。晋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三军将领的意见不一致,三军的行动也不统一,因而,极大地削弱了战斗力。在临战的时候,主将荀林父指挥失当,所以,导致了全军的惨败。另外,楚国此时也正当强盛时期,全军上下法纪严明,齐心协力,即使晋军内部没有诸多的矛盾,也未毕是楚军的对手。

邲之战楚胜晋败,使晋楚之间失去了均势。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楚国在与晋国争霸战争中一直占上风,而晋国在很长的时间里,极力避免与楚军交战。楚庄王的霸业达到了顶点。

此后,楚国加紧了对处于中间地带的郑、宋两国的争夺。公元前594年,楚庄王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去齐必须经过宋国,但是楚庄王却命令申舟在经过宋国的时候不要向宋国人借路。派公子冯出使晋国,去晋应该经过郑国,楚庄王又让他在经过郑国的时候不向郑国借路。按照春秋时期的礼节,一个国家的使者出使别国而要经过第三国的时候,要事先通知所要经过的国家,这是对别的国家的尊重,使者在路上也可以受到礼遇。楚庄王这样做,很明显是在向宋郑两个国家寻衅,想要了解他们对于楚国的态度如何。由于申舟以前和宋国人有私怨,所以在行前对楚庄王说,郑国人明智,而宋国人暗昧,路过郑国的人不会有危险,而路过宋国的人却一定会被杀。楚庄王当即表示,如果宋国人杀了申舟,楚国将讨伐它。于是,申舟走上了去往宋国的路。

当申舟到了宋国以后,因为他事先没有通知宋国,宋国的大夫华元大怒,他说:“楚国的使者经过我们国家的时候不向我们借路,是把我们当成了他们的边鄙,成为楚国的边鄙,我们也就亡国了。如果杀了申舟,楚国就会讨伐我们,那时我们也会亡国,亡国是一样的。”于是,宋国杀了申舟。秋九月,楚庄王率领军队攻宋,包围了宋国的都城。

楚军围宋一连数月,第二年春,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晋景公想出兵救宋,而大夫伯宗却说:“鞭子虽长,但是抽不到马腹,现在上天正在保佑楚国,我们不能与他们竞争,虽然晋国很强大,但是我们能违背上天的意志吗?”于是,晋国便不肯出兵救宋。晋不出兵救宋,但是,却不想让宋国投降楚国,便派使者到宋国,向宋国谎称晋已经出兵,要宋国人不向楚国投降。宋国人又坚持了几个月,仍然不见晋军的踪影。到了五月,宋国的都城内已经是“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国只得与楚国议和,在议和时,楚庄王下令军队后撤三十里,而宋国大夫华元被送到楚国作为人质。宋与楚的盟辞中说:“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此,宋国成了楚国的重要盟国。

楚庄王在位共23年,在这期间,楚国着力于向北方扩张,在与晋国的争霸过程中,楚国占了一定的优势。但是,晋楚之间也只是有过一次较大的战役,尽管晋国在这次战役中失利,并没有伤及晋国的大国地位。晋楚两国长期争霸的格局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晋楚两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仍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