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说广东壮族:揭秘田祖崇拜!

图说广东壮族:揭秘田祖崇拜!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1928年版《广东连山县志》卷一《天时志·节序》记载:“六月六,天祝节。祀田祖。尝新节。”连山壮族称六月六为“尝新节”,壮话叫“拜久那”,原意是拜“田头神”。壮家人过“六月六”是有其现实根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祭拜田头神的仪式逐渐消失了,但是过节的习俗却流传了下来。采摘新谷盛宴粽子送亲友

1928年版《广东连山县志》卷一《天时志·节序》记载:“六月六,天祝节。祀田祖。尝新节。”连山壮族称六月六(按:或六月二或六月五,以各地圩期而定日子)为“尝新节”,壮话叫“拜久那”,原意是拜“田头神”。这一天家家到未完全成熟的稻田里,采摘成熟的谷穗回家,脱粒炒干磨成米煮饭,拿“新米饭”到田头跪拜一番,祈求田头神庇护五谷丰登。壮家人过“六月六”是有其现实根源的。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局限,生态环境的制约,连山壮族大都聚居在贫瘠的山地丘陵地区,长期受当地汉族封建政权以及壮族上层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有时候还要面对居住于高山之上的瑶族人强抢豪夺,生存的空间较为封闭落后,再加上壮区刀耕火种的粗放式耕作方式,生产力很低下,壮族农民终年劳苦食不果腹的日子再正常不过,当地壮乡有顺口溜:“七月无米过十四,十月无米过冬至。”每年春末夏初青黄不接之时,许多人家借贷无门只能靠稀粥、野菜度日。等到六月初,稻子慢慢黄熟,人们不禁喜上眉梢,一家老小身背竹篓到田里把早熟的那部分稻子割下来,其后在家炒干或者晒干磨出新米煮饭充饥。为了得到“田头神”的庇佑,来年获得丰收,在采摘新谷的时候人们都要在田头跪拜一番,把最早获得的稻谷用来祭拜“田头神”。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忍饥挨饿,人们觉得这顿新米饭特别香,久而久之每年到了这一时节不管家中有米无米,人们都要到田里摘些最先成熟的稻子回来磨米做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祭拜田头神的仪式逐渐消失了,但是过节的习俗却流传了下来。当然,过节的形式随着时代和生产生活条件的变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今的壮区,人们再用不着去采摘新谷充饥,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宴请宾客,并且制作1.5千克重、20厘米长的糯米粽馈赠亲友,以示庆贺。

采摘新谷(www.xing528.com)

盛宴

粽子送亲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