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期聪与陈建嗣田间努力;连山壮区稻米品质发展

罗期聪与陈建嗣田间努力;连山壮区稻米品质发展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明朝,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水稻种植获得了空前的普及,以稻子作为田赋已经是常态。明清时期,曲辕犁耕田技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犁辕变曲、变短,犁身更加灵活、轻巧,耕作效率进一步提高。a.罗期聪一丝不苟地在田间工作b.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科所所长陈建嗣在田间选育粤优8号近年来,粤北壮区积极引进新的耕种技术,进一步发挥连山稻糯的优良品质,为连山稻米走出连山、走出广东奠定了基础。

罗期聪与陈建嗣田间努力;连山壮区稻米品质发展

粤北壮族种植水稻历史悠久。

周昭文在《纵观连山出土文物探索古代壮族先民聚落情况》[1]中提到:吉田的龟背山、永和的大寨岭是新石器晚期山岗遗址分布较多的地方,特别是吉田上吉水南岸的山岗台地。这些山岗遗址依次排列在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城南面的新古背山、覆岭、高楼山、阳禾山、龟背山、平头岭等十余座山岗上,彼此相距不远,总面积达十多平方公里。通过考古专家挖掘发现:山岗顶部都有被先民平整作为定居点的痕迹。

广东壮族春耕图

吉田镇龟背山遗址

平头岭遗址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镞

考古专家们在上述遗址上收集到为数不少的农业生产工具,诸如:石锛、石凿、石刀、石镞、石饼、石碾轮、砺石以及加工石环用的石料等。其中石锛器物多为小件,有段石锛是旧石器时代产物,石质为石灰岩,器物稍有磨制,但器身打击点仍清晰可辨,显然是先民从石灰岩地区带至连山。以石镞为例,则收集有棱形圆柱状、柳叶形、扁平形三种。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收集的石饼也很独特,大、中、小型都有,其状类似月饼,材质皆用硬石磨制而成,此外砺石的品种也很多。

苏秉琦先生在《石峡文化初论》一文中指出:“以石峡(今韶关曲江区马坝镇西南)为中心,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对广东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进行初步探索的结果,说明了它在漫长的时期中,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阶段性,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可以看出它与我国其他诸文化发达地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苏先生的论述被粤北壮族地区文物考古的实物史料所证实:“石峡”虽是马坝人故乡,但我们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出土的器物与石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代表性器物相比就能发现它们是极为相似的。我们由此可以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粤北山区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过渡到新石器晚期的“石峡遗址”,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壮族先民必然开发出新的类似马坝石峡一带的农耕文明,寻找新的生活生产方式。而地理考古学家也证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地域确实是“石峡文化”的直接影响和辐射的范围,况且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原始部族狩猎和发展农业生产。

我们再来考察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新石器晚期山岗遗址的地理位置,可知先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以狩猎和农耕种植所得为主的。至于这里的原始农业,究竟种些什么呢?考古学家们对探方47层出土的谷粒进行鉴定发现其属于粳糯稻种的可能性很高。至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梅洞、小田冲、茶联、联红等村庄的壮、瑶族同胞仍然有坚持种植山地粳稻糯(按:连山俗称地禾糯)的习惯。

a.太保镇欧家村春耕

b.太保镇欧家村丰收

c.与杉树间作的地禾糯

d.丰收的地禾糯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连山县志》关于连山稻种种类的记载

从上文山岗遗址的选点和探方47层出土的谷种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山岗遗址乃前人留下的层层台地和梯田,也就是古代先民开发原始农业的基地,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原始农业作物正是从旱粮作物开始的。

到了明朝,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水稻种植获得了空前的普及,以稻子作为田赋已经是常态。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连山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田地塘一百零二顷八十二亩二分夏税五石一升秋粮三百零八石二斗八升三合。”水稻品种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连山县志·物产》记载:“物之属有稻、有粘、有粳、有糯,稻种甚多,不特此四者,四种各有早晚,又有地稻六种,而早熟者呼地禾,高山种之为宜。”除此之外,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境内稻质优良,很早就驰名海内。1928年版《广东连山县志》卷八载:“连山处重岗叠献中,山脉枯涩,舟车不通,农业商务两无可言,然而香粳大糯名驰上国”“连山的香粳在民国4年(1915年)奉农商部检定,各省最优等稻种,广东连山县之香粳与焉。”

贺州学院博物馆藏壮族风车(www.xing528.com)

耕种方法成熟。青铜器、铁器很早进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期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境内的福堂、吉田一带就有大量的铁器出土。明清时期,曲辕犁耕田技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犁辕变曲、变短,犁身更加灵活、轻巧,耕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明代以前就开始了双季稻的种植,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连山县志》中提到的夏税秋粮就提示双季稻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已经得到广泛的种植。

a.贺州学院博物馆藏壮族水车

b.贺州学院博物馆藏壮族蓑衣

c.连山地区的耕耙,现藏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

三年困难时期怀集县的各种票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山的水稻种植迎来了又一个春天。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著名的“水稻指标化计划栽培法”创造者罗期聪的带领下,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水稻种植打破了“连山即使有千斤土地,也没有千斤气候”的神话,首次创下了连山水稻亩产过千斤的记录。这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并获得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高度赞赏。接着,在罗期聪的带领下“温室加尼龙两段育秧法”的创造和推广,为粤北的高寒山区推广两季杂交水稻,提高水稻亩产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了粤北山区几十年来因为自然条件导致粮食产量低的问题,解决了粤北山区人民长期得不到温饱的历史困难。从此,壮族地区一天吃两餐粥,晚上才吃一顿干饭的困顿局面得以改观。

a.罗期聪一丝不苟地在田间工作

b.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科所所长陈建嗣在田间选育粤优8号

近年来,粤北壮区积极引进新的耕种技术,进一步发挥连山稻糯的优良品质,为连山稻米走出连山、走出广东奠定了基础。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开始发展有机稻种植。粮食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规程操作,采用天敌防治病虫害等有机生态做法,稻米更加健康环保米饭更加甜、香、软、滑,口感极佳,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泉香三号”“黄克一号”“紫香糯”“增城丝苗”“马坝油毡”等优质杂交品种陆续得到引进并大规模种植。连山原本的特色优质大米品牌“香侬家”“山水牌”“僮瑶家香”已经在省内市场享有盛誉。

另外,本地传统品种连山地禾糯、连山黑米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推广种植。连山地禾糯也称连山旱稻,是适合种植在较高海拔的稻种,有粳、糯之分,颜色有白、黑、红三种,米质尤其以红色和黑色为贵,在清代乾隆时期曾被指定为上等贡米。黑米稻的主要产地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因为它的生长期较长,又称“十一月米”。黑米稻最宜用来熬粥,熬出来的粥绵软、香浓,长期食用,可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是病后滋补的好食材。

a.杂交水稻实验样本

b.有机稻飘香

c.地禾糯

d.连山黑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