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州好故事:方圆土石围楼的壮丽景观

梅州好故事:方圆土石围楼的壮丽景观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楼式的房屋建筑有方形围楼和圆形围楼两种格式。目前最高的圆形围楼有四至五层的, 约达20 余米高, 在屋内多用木料构筑楼板和栏杆。客家围龙屋有方有圆有半圆, 只不过让人很难想象, 在山区偏远之地,竟然会有人将这座客家土圆楼如此形象而诗意地称之为“花萼”。花萼楼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较大、 设计较为精美、 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古建筑, 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着“石楼” 美称的泰安楼全部由石头垒筑。

梅州好故事:方圆土石围楼的壮丽景观

围楼式的房屋建筑有方形围楼和圆形围楼两种格式。 方形围楼是客家人来到梅地初期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 多见于闽粤赣边沿山区。 长方形围楼的主要特点是把外围墙筑得特别厚(一米多宽), 墙体全是用混杂生土夯筑, 只有土、 木、 瓦三项用材。 屋内建两排矮小杂屋, 所有栏蓄等均在屋内。 这种建筑早已被前人淘汰。

圆柱形围楼建筑与长方形围楼相比, 除了在形态上的差异外, 其结构大致相同, 但流传时间较长。 现丰顺和大埔两县毗邻福建的和村与埔北英雅山等处, 仍可见到此类建筑。 其内径宽约数米至数十米, 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黏土、 细石、 竹筋或稻草等, 夯筑成厚达一米多的圆形外墙(大致与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相似, 可能略迟于方形围楼的建筑年代)。 目前最高的圆形围楼有四至五层的, 约达20 余米高, 在屋内多用木料构筑楼板和栏杆。 有些围楼多达三五百个房间, 可供数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大家族聚居。

1. 花萼楼:广东最大土圆围楼

站在400 年的楼里, 看着那厚厚土墙上凿出的小窗户, 窗台上有蛛网,还有旧时的煤油灯、 雕花床, 顿时生出时光倒流之感。 从窗台向上望, 白云依然悠悠, 只有人面不同, 再侧耳细听, 还可以听到不远处山上鸟儿的轻鸣,一时间竟有不知今夕是何夕之感。

客家围龙屋有方有圆有半圆, 只不过让人很难想象, 在山区偏远之地,竟然会有人将这座客家土圆楼如此形象而诗意地称之为“花萼”。 取名花萼,寓有兄弟相亲之意, 楼称花萼, 其美可想而知。

这座位于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名气一直很大, 历史既悠久, 规模亦称霸。 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如今已400 多岁了, 占地2000 多平方米, 共四层有11 米高, 完全由土石夯实的墙体, 最厚的地方竟然有两米, 足以宽松地放一张八仙桌和四条长凳。 一座土木建筑能够挺过400 年, 已经是人间奇迹,更何况是在雨水特多、 夏季特热的粤东山区, 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 整个建筑远观宏伟壮观, 近观虽然破旧不堪, 但其屋脉骨气仍在。 花萼楼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较大、 设计较为精美、 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古建筑, 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萼楼的精彩是需要走进去慢慢寻味的。 花萼楼与天地浑然一体, 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 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 它共有三环, 内外环形相套,内地外高。 内环为一层30 个房间, 二环为二层60 间, 外环为三层120 间, 共有210 个房间。 为了达到防御的目的, 花萼楼在建造时舍弃了民居建筑采光、通风的基本原则, 底层不设窗户, 只在二楼三楼按一定方位开设枪眼、 炮眼,而内里的墙壁也同样是用版筑夯土, 在夯实的同时添加了卵石、 竹枝条作筋骨, 历经百年不倒。 走进花萼楼, 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圆形天井, 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 踩在鹅石上, 心里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这些鹅卵石见证了花萼楼的风风雨雨, 也见证了从花萼楼里走出的每一个客家人的故事。

令人叫奇的是巨大的花萼楼只有一个大门, 门框用厚实坚硬的花岗岩建造, 大门封以坚实厚重的铁皮。 整个楼只有一个主楼梯(公共楼梯), 天井中有中堂和议事厅, 中堂到现在还可以抽签还愿, 如果有雅兴, 倒不妨一试。这座400 年老楼到现在还有十多户林姓人家居住。

来花萼楼拍戏或演出的明星很多, 刘德华、 成奎安、 于荣光、 宋佳、 杨钰莹都来过, 所以这里的林姓人家谈话间会多了一个话题, 说起王姬曾经散步的河边、 坐过的小船, 电视台主持人曾经坐过的石井栏等, 大家都如数家珍。

【地理位置】 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 距县城45 千米。

交通途径】 可在大埔乘往大东、 茂芝的班车途经, 在大东再打摩托车前往。 自驾车走大埔往饶平公路直行, 在梅溪路口左转(路边有指示牌), 一路水泥路可到。

2. 泰安楼:固若金汤石方围楼(www.xing528.com)

置身泰安楼, 上可看云色变幻, 下可观家人动态, 左可看青山, 右可欣赏新建的“西湖”; 静下心来, 似乎还可以听到楼板间咚咚的脚步声, 可以想象当年楼里住满人时的情景, 小孩们在楼里盘旋往复, 开心玩耍, 三楼的房子前后都有回廊, 小顽童们在这里躲猫猫玩游戏。

泰安楼是一座奇特的石方围楼, 因为别处都是土围楼, 形状都是圆的,而泰安楼则是石制方形, 虽然走道依然是木板结构, 但是干净整洁, 颇有点现代建筑的味道。 整个楼四四方方, 疏朗大方, 至今保存完好。

走进泰安楼, 午后的阳光洒下来。 黑漆漆的木架结构在阳光的映照下显现丰富的色彩, 岁月优雅地雕刻着建筑的语言。 信步走在古旧静幽的楼道,隐约闻到一股菜干香, 感觉时光倒回了数百年前。 眼前, 一位老婆婆独坐在门口, 扎紧髻鬃。 老婆婆已经99 岁, 皮肤上竟然没有过多的皱纹。 或许是客家女子的豁达, 或许是山里纯净的空气, 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从楼的结构就可以看出建楼主人的深谋远虑, 楼内中轴线主题建筑为平房, 分上下两堂, 上堂书“祖功宗德”, 陈列蓝氏先祖神主牌, 并作为祭祀祠堂, 亦是公用地方, 而堂的左右两侧设有厢房, 厨房洗浴都在其中。 右侧天井有口水井, 井水清澈可口, 现仍可饮用。 整座建筑造型简约, 颇有现代建筑的味道。 一户人家通常分得三层楼, 一楼客厅, 二楼仓库, 三楼主卧,倒有点像现在的小别墅。 当时的人们已意识到将厨房、 浴室与住房分割, 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 颇像现代房屋的布局。 200 多年前的设计, 放在当今竟然不过时。

在泰安楼待够了, 出门时不要忘记回头看一眼。 楼的大门非常独特, 远看如虎头, 近看是一座雄伟的门楼, 再细看, 这楼门是镶嵌在墙上的。 原来蓝姓祖先是做生意发家的, 那时没有功名不能建门楼, 可是这难不倒精明的他, 他灵机一动, 就在墙里建了一个, 既没有犯规, 又满足了一点小小的虚荣心, 这就是所谓的打擦边球吧。 隔着200 多年的风风雨雨, 仿佛还可见到昔日主人那得意的笑。 一座楼, 亦是一个聪明人最悠远的心事。

有着“石楼” 美称的泰安楼全部由石头垒筑。 在春雨绵绵的午后, 选个楼上的窗台, 静静地瞧上一番泰安楼。 此时在细雨洗涤中的黑瓦与青石板,不禁多了几分撩人的韵味。 望着雨滴落下, 在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一度会让人情绪缠绵, 看得痴了过去。 想起雨巷中那位撑着油纸伞、 有着丁香一样芬芳的姑娘, 想象着, 如果此时有个身影撑着伞出现在视线里, 那该会是多美妙。

【地理位置】 位于大埔县湖寮龙岗村。

【年代】 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4), 距今已有240 多年的历史。

【地位】 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 占地面积6684 平方米, 其中主楼占地2577 平方米, 两侧书斋占地2764 平方米, 门坪及花台占地1325 平方米, 共有200 个房间。 泰安楼属砖石木结构建筑, 坐东北向西南, 呈四方形, 长49 米, 宽52.6 米, 门口有宽阔的门坪和水塘。 楼高11 米, 分三层, 一层墙宽为0.92 米, 三层墙宽0.44 米,一层、 二层外墙为石墙, 三层外墙壁及内墙为砖墙。 因楼外墙为石墙, 故该楼俗称“石楼”。 该楼一至三层四周向内设前走廊, 一层走廊的柱子为上木下石, 二层、 三层为木柱, 三楼前排中厅设有祭坛, 为防外患, 三层除前廊外还设有后走廊。 一、 二层不设窗, 三层才开窗, 并设有枪眼, 整座大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 门板镶上厚厚的铁皮, 大门顶有蓄水池, 供灭火之用。

【交通途径】 可在梅州乘往大埔的班车前往, 也可在广州乘往大埔的长途班车直达, 就在距大埔新车站大约三四百米的地方。 自驾车从梅州出发可沿往大埔的省道直去, 约一个多小时车程可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