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游佳山水, 搜奇访古, 穷幽探绝, 终日忘归。” 慕名前往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兴宁市石马镇刁田村, 虽然谈不上是“搜奇”, 但在这历史悠久、 古色古香的村落里探幽访古也确是一桩难得的乐事。 探寻古人的脚步,一不小心便会忘了归程。
刁田村位于兴宁市石马镇南部, 全村总面积7.8 平方千米。 村庄虽然不大, 但是却有10 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客家古民居。 它们或规模宏大, 或造型独特, 或与名人相关。 踏入其中, 仿佛是走进了历史的大宅门: 古人的气息、建筑的韵味在楼廊厅堂间无处不在。
位于村中央的敦善围是一座典型的四角碉楼三堂客家古民居。 它建于清朝末年, 由当时兴宁著名的许家班师傅所建。 整座民居占地面积4000 多平方米, 建筑面积2300 平方米, 砌有照墙, 有上、 中、 下堂。 全屋正房58 间, 杂房13 间。 从敦善围左侧庭院走进, 只见正门前的池塘水面上倒映着这座规模宏大的四角碉楼的全貌。 虽然这座古民居尚未完全修葺, 但其恢宏的气势仍然令人折服。
据镇上一位熟悉古民居建筑历史的老先生介绍, 此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是依照《红楼梦》 中的大观园样式建造的, 其外墙为沙石、 石灰夯筑, 里面地上铺筑的地砖都是从香港运来。 走进正门, 里面的厅堂石柱、 门框木梁做工精湛, 特别是房屋木梁上精雕细琢的梅、 兰、 菊、 竹、 金鱼等浮雕用金箔镶饰, 至今仍光彩照人。
一座建筑, 亦是一段故事。 敦善围的主人陈伯衡便有如此“打拼史”: 清朝光绪年间, 20 多岁的陈伯衡生活非常贫困。 为了生计, 他约同村的王姓青年一起到香港闯荡。 在汕头, 即将开船的时候, 同行的青年变卦不去了。 陈伯衡没有退缩, 决定只身前往香港奋斗。 经过拼搏努力, 陈伯衡慢慢积累资金, 租店做起了生意。 几经艰辛,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终于攒下了一大笔钱。发迹后, 陈伯衡回乡建起了敦善围, 并出资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松竹围是一座典型的围龙加碉楼的特色客家古民居。步入其间, 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便扑面而来。 它位于刁田村李坑, 坐南向北,占地面积32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2580 平方米, 建筑工艺精湛, 气势恢弘。 松竹围的屋主据说是十五世落居祖陈嵩山公, 其二儿子是同治皇帝的老师, 四儿子是河南彰德府知府。 现在屋内大厅中央仍然悬挂着的两块牌匾似乎便是证明。
站在大厅处抬头, 两块保存完好的牌匾便映入眼帘: 一为落款“嘉庆十九年”, 有着汉、 满两种文字的表彰匾, 由清朝嘉庆皇帝亲手用汉、 满两种文字书写; 二为写着“怀德堂” 的牌匾, 此为梅州名士宋湘的真迹。 如仔细查看, 便会发现“怀德堂” 牌匾中的“德” 字少了一横。 据说宋湘是屋主陈嵩山公的义子。 宋湘参加科举考试前, 家道中落。 陈嵩山公不惜出资送他到省里参加乡试。 宋湘做官后, 为报答恩情, 专程给陈嵩山公送了一块牌匾。 “怀德堂” 三个字中的“德” 字少写一横, 据说是宋湘认为主人一家向来行善积德、 善待老师及邻里, 没有“横” 心, 才能发大财、 做大官, 所以“德” 字里面的心上面少写一横。(www.xing528.com)
品味着古人的故事, 欣赏着已有370 年历史的日升古井, 古人的生活便似展现眼前。 日升古井位于石马镇刁田村日升围古民居侧。 日升围于明朝崇祯年间兴建, 日升古井也在那时开始开挖。 水井的内壁由青砖砌成, 虽内壁已生有一些青苔和杂草, 但古井的井水依然清澈透凉, 水源充盈, 前来提水的村民仍有不少。
除了敦善围、 松竹围和日升古井, 刁田村还有朝阳围、 善继围、 四角楼等不少古民居和文物古迹。 刁田村文物风流、 钟灵毓秀、 人才辈出, 像嘉庆皇帝亲自授匾表彰的河南彰德府知府陈焘、 创办兴民学校的陈少岳、 黄花岗起义烈士陈文友。 民国初年任广东省参议员的陈伯衡、 郭沫若的秘书陈宏万等。 1941 年冬, 日本侵略军攻占香港, 中国共产党为了营救留港的文化界民主人士, 将他们分三路疏散回内地。 柳亚子父女来到石马镇刁田村, 在东江后东特委组织部长张直心家住了18 天。 新中国成立后, 柳亚子先生住在北京, 仍念念不忘在石马度过的日子, 曾写下一首七律, 后两句是: “难忘石马村前路, 俪侣张陈志未灰。”
【地理位置】 位于兴宁市石马镇南部。
【最佳推荐】 时间: 四季皆可; 心情: 探寻、 怀古; 旅伴: 影友、 家人、诗友、 背包客。
【交通途径】 沿广梅路行驶1.4 千米, 朝广州方向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沿环岛行驶80 米, 在第二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G205 后行驶12.4 千米, 右前方转弯进入X0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