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州茶阳:民间艺术之乡

梅州茶阳:民间艺术之乡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茶阳古镇, 因小城故事太多, 一时竟也不知该从何说起。茶阳镇有花环龙, 俗称“舞龙灯”, 是茶阳镇饶姓居民于清朝康熙年间兴办的。该镇因这一传统技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老苏区甜竹村地处茶阳镇茅坪,它与大埔丰溪林场和福建省永定相邻, 这里山高林密, 民风纯朴, 外人知之甚少, 是一个未开发的原生态客家村落。

老街老店, 古色古香; 老屋老房, 古风古韵。 1000 多年来的风雨兼程,跨越了繁华与喧嚣, 迎来了安详与静寂, 古镇始终泰然自若, 老街一直悠然自得。 穿行小巷, 令人感叹不已; 漫步老街, 令人思绪万千。 茶阳古镇, 因小城故事太多, 一时竟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茶阳古镇建在紧靠河流的平地上, 四周青山环抱、 绿水缠绕, 老街建筑至今还保存着传统样式, 商铺鳞次栉比, 房屋属砖木结构, 黑瓦灰墙, 木板骑楼, 杉木铺面, 处处显露出古朴情韵。 漫步老街, 令人感觉仿佛有一股古风徐徐吹来, 古老的街道, 古老的房屋, 犹如封存已久的陈年老酒, 让人回味无穷。

漫步在幽长而又狭窄的茶阳老街, 斑驳的墙面, 木板骑楼, 处处彰显出历史的端庄。 那西洋装饰的店面虽然显露出的是气派与华丽, 但内敛而不张扬, 保留着一种大家风范般的气宇轩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老街一直保留着它那平和安然的气度。 当人们迈着现代的脚步, 踩踏在往昔的街面上时,起落间, 扬起了历史的尘土, 那种时光倒流、 现代与历史相碰的感觉让人倍感奇异。

在老街骑楼里漫步, 一抬头, 仿佛可以想象《水浒传》 里的潘金莲就是在这样的二楼, 打帘时不小心将竹竿失手落下砸到了西门庆的头。 茶阳人常常喜欢去那株古榕下纳凉聊家常, 此树合围足有7 米, 高20 多米, 浓荫翠盖25 平方米。 据说当年在茶阳设县衙三年后, 首任知县欧淮染病, 恐其年不岁,便想何为埔宰百年之不朽者。 想来想去, 想到了古时的甘棠遗爱的故事, 于是便亲自栽了一株榕树苗在县衙前, 又交代属下: 你曹勤守护, 毋伤残, 以留百年之纪念。 种下榕树后没几个月, 欧淮卒于任。 榕有荣升、 繁荣之美意,这棵榕树直到今日依然根繁叶茂。 在树下闲坐, 抬头仰望伞盖树枝, 让人不禁会想: 欧淮可以放心了。

茶阳镇有花环龙, 俗称“舞龙灯”, 是茶阳镇饶姓居民于清朝康熙年间兴办的。 当时人们模仿龙的图案, 将它画在纸上, 然后照图案用竹、 纸编扎成龙状, 组织下马湖饶家人舞龙, 在村内外四处游动。 此后的每年春祭和正月十三赏灯时, 村民们便把龙灯取出来翻新, 带回城里饶姓宗祠祭祖赏灯, 以舞龙庆贺新春并代代承传至今, 已长达200 余年。 该镇因这一传统技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1. “父子进士”牌坊

“父子进士” 牌坊又称“丝纶世美” 牌坊, 是广东省重点文物, 位于大埔茶阳镇大埔中学校门口, 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 距今已有400 余年的历史。 这块牌坊是为纪念当时饶相(江西按察副使) 与儿子饶与龄(中书舍人) 父子同中进士所建的。

2. 仙基桥

仙基桥是大埔第一座水泥桥, 建于1934 年, 为钢筋水泥结构。 据说桥西曾有一土墩, 昔日常有神仙来此集会, 故名仙基坪, 此桥名亦因此而来。

3. 敬爱堂(www.xing528.com)

敬爱堂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长治仁厚村, 乃邹姓八世开基祖祠堂,建于清代。 祖祠坐西向东, 背靠蜈蚣山, 面向整村上方。 正门前方20 米大坪上立有三支树华表(树华表杆已腐烂) 和五支石华表, 它们记载着仁厚村邹氏祖先文武官的光辉历史功绩。

4. 石上盘榕

该树位于茶阳镇恋墩村, 有400 多年的生长历史, 长势奇特, 整个树干生长在一块约三米高的巨石上, 树干粗大, 需五人合抱, 枝繁叶茂, 郁郁葱葱。 其根沿巨石四周扎入地面, 好像巨龙盘绕, 因此有“石上盘榕” 之雅称。

5. 老苏区甜竹村

俗话说: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老苏区甜竹村地处茶阳镇茅坪,它与大埔丰溪林场和福建省永定相邻, 这里山高林密, 民风纯朴, 外人知之甚少, 是一个未开发的原生态客家村落。

【地理位置】 茶阳镇位于汀江下游, 大埔县北部, 闽粤两省三县十二个乡镇交界处, 是全县三个中心镇之一。

【最佳推荐】 时间: 四季均可; 心情: 舒适、 悠闲; 旅伴: 影友、 家人、背包客、 写生爱好者。

【交通途径】 自驾车线路: 广州—惠州市区—梅州—梅县—大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