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驱:罗清桢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驱:罗清桢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清桢, 兴宁宁新镇人, 我国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最负盛名的木刻艺术家之一, 新兴版画运动先驱。罗清桢自幼酷爱绘画。鲁迅把罗清桢的版画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这些参展的作品, 罗清桢那细致的刀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抗日战争中, 罗清桢参加了中华全国木刻抗敌协会, 任理事。1958 年, 上海出版《罗清桢木刻作品选集》 纪念这位木刻运动的先驱。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驱:罗清桢

罗清桢(1905—1942), 兴宁宁新镇人, 我国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最负盛名的木刻艺术家之一, 新兴版画运动先驱。

罗清桢自幼酷爱绘画。 1926 年, 他前往上海就读新华艺术大学西画系,1930 年夏获优良成绩毕业。 此后, 他先后在梅县丙村中学、 松口中学、 大埔百侯中学担任美术教员。 1932 年夏, 罗清桢听挚友陈铁耕介绍鲁迅倡导木刻,于是豁然开朗, 从此学习木刻。 后经五个月工夫他便刻出50 多幅木刻。 他把《起卸工》 等10 幅较好的作品编印成木刻第一集, 寄去向鲁迅先生请教, 得到鲁迅回信指导, 从此他凡有新作必先寄向鲁迅请教。 在鲁迅先生的指引和教导下, 罗清桢在木刻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他与鲁迅通信不断, 据《鲁迅通信集》 载书信达20 封, 互赠书刊50 次。 鲁迅把罗清桢的版画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1934 年, 鲁迅寄送58 幅中国版画给法国《人道报》 《观察》 杂志, 请他们负责在法国和苏联展出, 其中有罗清桢作品6 幅、 松口中学学生作品5 幅。

罗清桢在松口中学、 百侯中学教书期间, 先后组织了“黑白木刻研究会”“百侯战时美术研究会”, 热情培养木刻青年。 其中松口中学出版了两期木刻画刊, 鲁迅为该画刊题了封面字《松中木刻》。 1934 年春, 罗清桢木刻第二集出版, 其中有《韩江航子》 《爷爷还在工厂里》 等4 幅作品被选入鲁迅先生主编的《木刻纪程》。 受波兰木刻家以及《引玉集》 里许多名作的影响, 罗清桢改变了原来的粗放刀法, 逐渐养成了精细严谨的风格。 1934 年暑假, 他在上海内山书店拜会了鲁迅先生。 1935 年, 罗清桢木刻第三集出版。 当时,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 在平津等地举行, 罗清桢参展的作品除了他自选的20 余幅之外, 鲁迅又另选了6 幅寄去。 这些参展的作品, 罗清桢那细致的刀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同年6 月, 罗清桢赴日本学习观摩版画艺术, 先后拜访了伊藤廉、 清水登之等日本艺术家。 日本艺术家得知他最初是用雨伞支撑磨制雕刀刻出如此好的作品时, 感到十分惊讶, 很佩服他的创造精神和毅力。

1936 年秋, 罗清桢到大埔百侯中学任教, 受到了代校长罗明(大埔人,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人大常委副主任, 全国政协常委) 的热情关照, 此后政治思想迅速提高, 艺术创作也开辟了新的天地。 在百侯中学的几年间, 罗清桢创作了一些以苏联革命建设为内容、 一大批抗日救亡为主题的作品, 其中《前瞻中的回忆》 《汽笛响了》分别获莫斯科国际版画展一等奖、 二等奖; 《全国人民总动员》 《准备收复失地》 等战斗性强、 艺术性较高的作品, 与诗歌配合, 印成卡片, 在广东各地广泛流传; 《抗战三部曲》 则是直接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进行英勇抗战的雄伟场景, 特别是其中的《朱德将军训话》, 直接描绘了朱德总司令的高大形象。 在抗日战争中, 罗清桢参加了中华全国木刻抗敌协会, 任理事。他常带领一批青年, 画国难图画, 写抗日标语和抗日春联, 还登台演讲。1939 年春节, 他由兴宁出发, 经龙川和平、 新丰、 吉安、 南昌、 赣州等地,一路走一路作画, 用画笔写下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斗争精神, 记下日寇的侵华暴行。 1940 年春, 罗清桢抱着宏大的志愿, 来到江西战地上高、 分宜等地服务, 在罗卓英为司令长官的十九集团军《华光日报》 编辑部, 创刊并主编以木刻为主的《战地真容》 画刊。 画刊半月一期, 四开一张单面印刷, 总共出版了33 期, 报道了军民抗日事实, 教育和鼓舞了军民士气, 同时也培养了不少青年木刻家。 罗清桢在编辑之余, 还创作了70 多幅木刻。 但是, 国民党当局认为罗清桢的作品有“亲共” 嫌疑, 罗卓英三次“召见” 罗清桢, 要他“坦白交代”。(www.xing528.com)

1941 年夏天, 罗清桢为摆脱监视, 告假返回兴宁乡下。 因生活无着, 他带病于次年重返大埔百侯中学任教。 不久发生了“南委事件”, 有嫌疑的罗明和罗清桢都处于危险之中, 罗明曾请求学校董事长保护罗清桢, 未果。 罗清桢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严刑吊打, 灌辣椒水, 身心受到严重创伤, 数天不能进食, 同年11 月在家病逝。 兴宁文教界和百侯中学先后举行追悼大会, 罗明同志送了挽联: “君是天才遭天忌, 我为斯世哭斯人。” 次年, 重庆《新华日报》、 桂林《大公报》、 浙江《木刻艺术》 曾专文介绍他的成就。 1958 年, 上海出版《罗清桢木刻作品选集》 纪念这位木刻运动的先驱。

鲁迅对罗清桢的木刻评价甚高: “擅长木刻的, 广东较多, 我以为最好的是李桦和罗清桢……罗、 李二人, 其技术在中国是很好的。” “据我们所知道,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一个研究木刻的团体了。 但尚有研究木刻的个人, 如罗清桢, 已出《清桢木刻集》 二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