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国凯:写《梅州好故事》的南粤文坛作家

陈国凯:写《梅州好故事》的南粤文坛作家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2 年陈国凯被授予“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称号, 同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2014 年5 月16 日凌晨, 陈国凯同志因病在广州逝世, 享年76 岁。陈国凯从事文学创作50 多年, 创作出版长、 中、 短篇小说20 多部计400多万字。在广东文坛, 陈国凯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作家。 陈国凯说的这些特点, 时常在他的作品中体现。陈国凯的伤痕文学和纪实文学都以力透纸背、 气势非凡闻名。

陈国凯:写《梅州好故事》的南粤文坛作家

陈国凯(1938—2014), 广东五华人, 中共党员, 毕业于广东五华安流中学。 陈国凯1958 年参加工作, 历任广州氮肥厂工人,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文学院主任, 深圳《特区文学》 主编, 广东省作协主席, 中国作协第五、 六届主席团委员及第七届名誉委员, 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于1958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获文学创作一级职称。 1992 年陈国凯被授予“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称号, 同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2014 年5 月16 日凌晨, 陈国凯同志因病在广州逝世, 享年76 岁。

陈国凯从事文学创作50 多年, 创作出版长、 中、 短篇小说20 多部计400多万字。 陈国凯高中一年级就发表了第一篇短篇《五叔和五婶》。 他1962 年发表的《部长下棋》, 获《羊城晚报》 创作一等奖。 陈国凯著有长篇小说《代价》 《好人阿通》 《荒唐世事》 《都市的黄昏》 《一方水土》 《大风起兮》 等;中短篇小说集《羊城一夜》 《平常的一天》 《荒诞的梦》 《摩登阿Q》 《我应该怎么办》 《儒士衣冠》 等近20 部; 散文集《蓦然回首》 《音乐和音响发烧友手记》 《陈国凯作品选(三册)》 等, 部分作品还被海外翻译成多种文字。 其中小说《我应该怎么办》 1979 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大风起兮》 轰动北京文坛, 获得2006 年第七届广东鲁迅文学奖, 这是一部浓郁的广东民族史,是一幅描述改革开放弥足珍贵的壮阔画卷; 《代价》 获得《当代》 文学奖并被上海改编成中国首部电视剧《流逝的岁月》, 影响巨大。 在省领导关怀下, 陈国凯还与同仁们一起建起了中国唯一的广东文学中心大厦。

在广东文坛, 陈国凯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作家。 1984 年的《文学报》 上有文章这样描述他, “面目清癯, 身材瘦弱, 戴一副眼镜, 显得文静尔雅”, “笑容可掬, 讲话带有梅县客家口音, 但不乏风趣幽默”, “和蔼、 谦虚、 平易、真诚” (叶梅珂《给大地添点绿意——陈国凯印象记》), 这种描述比较准确。真诚、 朴实、 幽默, 的确是陈国凯明显的特征。 他这样说过自己: “为人呆板, 老气横秋, 虽中年而似老年, 但性喜幽默, 不爱看道德家的庄严面孔,又喜欢跟文坛上的正人君子开开玩笑。 不喜欢作哲人状发高深议论或时髦大话, 喜欢跟真诚朴实的有识之士和工人兄弟作坦荡之谈。 生活和创作的座右铭是——不媚俗, 不欺世。” (《自画像》) 陈国凯说的这些特点, 时常在他的作品中体现。 由于陈国凯的作品有力度、 有气势, 读过其作品的人容易对作者的形象产生错觉, 以为陈国凯是八尺男儿, 威猛高大。 有一年, 湖南出版社邀请一批作家访湘, 老作家汪曾祺一见陈国凯, 愣了, 哈哈笑道: “陈国凯, 我以为你长得很高大, 原来是这个鬼样子。” 陈国凯也笑着说汪曾祺:“我原来以为你长得仙风道骨, 原来像个酒葫芦。” (黄楚雄《糊糊涂涂陈国凯》, 《时代潮》 2001 年第2 期)

陈国凯在创作上, 信奉感情的真诚, 他把这一点当成了衡量作品的标准。他说: “要搞‘有情文学’, 不要搞‘无情文学’。” “心灵没有快乐的颤抖也缺少深沉的思虑, 笔下的人物在自己的心中没有足够的感情酝酿, 而仅仅把人物当做自己可以任意驱使的工具, 抓一个, 写一个,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纵使发表了, 也没有生命力, 这是我应该引以为鉴的。” (《爱与恨》) 陈国凯对小说人物塑造也有自己的创作原则, 他在《熟悉变革时期的老干部》 一文中说: “画灵魂尽可能复杂些, 于复杂中求统一。 尽可能不做摄黑白相片那类作者。” 至于艺术表现手法, 陈国凯认为要“多学几副笔墨。 不必过早地把自己捆在一根柱子上” (《小说选刊》 1984 年第7 期)。

陈国凯的伤痕文学和纪实文学都以力透纸背、 气势非凡闻名。 他知恩谦虚, 即使成了知名作家, 也没有忘记萧殷等文学前辈对他的扶持和帮助。 他在《陈国凯小说选·序》 中说, “前辈们的批评往往是一种更真挚、 更深沉的爱。 如果说我这些年来思想和创作有一点儿进步, 更多是得助于老作家和工人师傅们的批评”, 编辑同志“对我的帮助就更直接了。 我每一篇作品的发表, 都倾注着他们的心血和劳动的汗水”。(www.xing528.com)

了解陈国凯的人说, 每当“谈及老作家萧殷对他的厚爱以及他们之间结下的诚挚的师生情谊时, 心情难以平静, 热泪盈眶; 他对欧阳山在培育和扶掖他成长时所倾注的心血, 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叶梅珂的《给大地添点绿意——陈国凯印象记》 中, 有这么一段话: “正因为陈国凯懂得作者的成长离不开园丁的培育, 所以在他成为名作家后, 他也将自己的万缕深情和一腔热血用在培养文学青年身上, 他希望有更多的中青年作家超过他。” 在《自画像》 中, 陈国凯写道: “自度平生, 才具平庸, 难成大器, 唯寄热望于新进的广东中青年作家们。 愿作一颗垫路石子, 为广东中青年作家垫步搭桥。” 这既是他的谦虚风格, 也表达了一种愿做人梯的自我牺牲精神。

但凡说起陈国凯先生, 在广东省甚至整个中国文学界, 对他评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人陈国凯”。 他奖掖后进, 重视人才, 在当作协主席的18 年间, 一直加强对青年作家的培养。 而且, 他让省作协变成了真正的服务机构,不遗余力地服务作家。 特别是1992 年, 他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广东文学中心的构想, 最终使得新大楼在2001 年落成, 从此使得广东文学和文学界“鸟枪换炮”, 拥有了一个当时让全国作协系统都欣羡的兼备办公、 培训和交流条件的全新基地。 针对作家出书难、 难出书的问题, 他有的放矢, 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就主持组建“广东文学出版基金会”, 设立了“南天丛书” 和“蓝带丛书”。 种种措施, 得力到位, 在当时国内属于首屈一指的作为, 使得广东作家受益良多。

20 世纪80 ~90 年代中国文坛有“北蒋南陈” 之说。 蒋即指蒋子龙, 当时担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 陈即是陈国凯, 当时担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子龙对陈国凯的评价, 自然分量很重。 1998 年, 蒋子龙在《光明日报》 发表题为《我眼中的陈国凯》 的文章, 开篇即说: “国凯老兄如一坛好酒, 与其相识愈久, 相交愈深, 其味愈醇, 其吸力愈强。 也愈觉其神秘。”

陈国凯著作等身, 对国家文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0 年12 月, 广东省委、 省政府授予陈国凯“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这是当代广东文化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