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60 年代, 一位年轻人走过罗湖桥, 忍不住多次回头望祖国的山河, 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出去以后, 一定要努力创造财富, 不沾染任何不良习气, 然后尽最大的努力来回报祖国。” 他就是后来缔造著名品牌金利来的“领带大王” 曾宪梓, 一位爱国爱乡、 倾力支持家乡教育、 经济建设乃至祖国航天事业的著名客商。
1934 年, 曾宪梓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曾宪梓小的时候,冬天连鞋都穿不上。 新中国成立后, 他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 1961年, 曾宪梓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 随后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工作。 1963 年,曾宪梓为继承父亲在海外的产业权, 经香港到泰国侨居了5 年。 1968 年, 他又从泰国回到香港。 初回香港时, 他两手空空, 处境艰难。 为了生活, 他甚至为人照看过孩子。 曾宪梓对这段艰难的生涯是这样回忆的: “当时我对自己说, 一定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 只要不偷不抢不拐不骗, 不管是做苦工还是帮人家带孩子, 什么都可以做。 直到现在, 我过的还是上世纪50 年代的生活, 平时10 块、 8 块钱就可以打发一餐。 来香港39 年, 我没有去过一次夜总会和舞厅, 没有赌过一次, 坚决不沾染任何不良嗜好。”
生活的艰难, 激发了曾宪梓创业的决心。 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 发现香港的服装业尽管很发达, 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 可是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 于是, 他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6000 港元,又腾出自己租住的房子, 办起了领带生产厂。
万事开头难。 起初, 曾宪梓和妻子黄丽群两人只是用手工缝制低档的领带。 尽管夫妻两人起早摸黑, 干得很辛苦, 生意却非常不好。 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改做高级领带。 他买来法国、 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研究仿制, 生产出了一批高级领带。 为打开销路, 他下了狠心, 把第一批产品放在一家商店免费供应顾客。
由于花色、 款式对头, 曾宪梓拿出的这批产品颇受欢迎。 很快, 他制作的领带便在香港小有名气了。 及至1970 年, 他制作的领带在香港已是十分走俏。 也就在这年, 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 有限公司”。 第二年,他在九龙买了一块地皮, 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生产厂。
曾宪梓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他心中的目标是要创世界名牌。 他多次到西欧领带厂参观, 学习他们的制作工艺和经营方法, 然后集众家之长, 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管理、 检验制度, 从而使金利来领带逐渐占领了香港市场, 成为男人们庄重、 高雅、 潇洒的象征。
1974 年, 香港经济出现大萧条, 各种商品纷纷降价出售, 而曾宪梓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一方面不断改进“金利来” 领带的质量, 另一方面独树一帜地适当提高价格。 结果, 生意反而出人意外地好起来, 当经济萧条过后, 金利来更是身价倍增, 在香港成了独占鳌头的名牌领带。
不仅是领带, 曾宪梓还将他的发展计划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 他将多年来已使香港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 男人的世界” 做了看似简单、 实则深具创意的改动, 改为“金利来, 男人的世界”, 又从恤衫开始, 逐步推出了金利来牌的皮带、 袜子、 吊带、 花边、 腰封、 领结、 领带夹、 袖口纽、 匙扣等系列产品, 使公司和金利来牌子走向了多元化。 金利来于1992 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当时的市值达到60 亿港元。
奋斗了十几年, 终于有了钱, 实现诺言的时候到了。 1978 年, 曾宪梓回家乡广东梅州, 看到破破烂烂的城市和学校, 心里很不舒服。 1980 年, 他在梅州投资建造了学校, 随后又修路修桥修学校、 接自来水管、 建老人院, 以自己的一分力带头改变家乡的面貌, 成为广大海外梅州游子的表率。(www.xing528.com)
曾宪梓不仅自己做慈善公益事业, 也发动别人去做。 现在梅州的大多数学校都是港澳华侨投资修建的。 回报祖国, 捐资是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式,成就终生的事业。 这么多年来, 他的捐资已超过5 亿元。
为何把辛苦赚来的钱慷慨捐出? 曾宪梓如是说: “我为什么要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给公益事业? 用来投资做生意, 用钱来生钱岂不是更好? 但我认为,钱在没有吃时很重要, 但在有了之后, 怎么去用就更重要。 难道去花天酒地吗? 我选择帮助穷苦人, 其实也是为了自己。 能够回报祖国, 我自己心里觉得很高兴, 这是我人生的乐趣。”
在文化、 教育、 体育等公益事业中, 曾宪梓对教育捐资投入最多。 在家乡梅州, 曾宪梓独资捐建了市曾宪梓中学、 梅县宪梓中学、 梅县丽群小学;同时热心参与了嘉应大学、 东山中学、 梅州中学、 乐育中学、 联合中学等一大批教学楼、 图书馆设施的建设; 他还为嘉应大桥、 宪梓大桥、 金利来大桥、客家博物馆、 梅县体育场等大批基础设施慷慨解囊, 并为广大贫困学子提供奖学金。 曾宪梓为梅州新时期的文化教育事业的飞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宪梓名下有三大基金。 1992 年, 他捐赠一亿元, 与国家教育部合作成立“曾宪梓教育基金”, 在前七年共奖励内地7000 多名优秀教师。 从2000 年始, 每年资助北大、 清华等内地35 所大学1750 名家境贫困的大学生, 至今超过18000 名大学生因此受惠完成学业。
2004 年“神舟五号” 发射成功, 曾宪梓兴奋得一夜无眠, 当年10 月出资一亿港元设立“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 每年拿出500 万元人民币奖励对祖国航天事业有贡献的科学家和航天员。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 曾宪梓宣布成立一亿港元的“曾宪梓体育基金”, 用以奖励第29、 30、 31 和32 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的中国健儿。 在此之前,曾宪梓在内地和香港体育事业方面的捐款, 据不完全统计, 已经超过4000 万元人民币和1000 万港元。
曾宪梓自奉甚俭, 生活简朴, 却将自己的“富裕” 与社会大众分享。 他坚信: “如果只把自己的产业留给后代, 那就只富了我一家。 如果我用我的产业来培养祖国的后一代, 将来就能使整个国家富裕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