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大家潘毓刚在美国波士顿学院取得突出成就

化学大家潘毓刚在美国波士顿学院取得突出成就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知道波士顿学院是在美国3000 多所大学排名第39 位的名校, 潘毓刚能取得这一成就殊为难得。吴健雄是美国物理学会首位女会长, 袁家骝则在高能物理和粒子探测系统研究领域有突出成就。目前, 潘毓刚还是国内34 所大学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名誉教授。从1977 年以来, 潘毓刚多次辞谢其他国家高薪厚酬的聘请, 每年义务回中国大陆讲学。嘉应学院就是其中一所, 潘毓刚同时还担任了嘉应学院名誉董事长的职位。

化学大家潘毓刚在美国波士顿学院取得突出成就

潘毓刚, 祖籍广东梅县南口镇侨乡村, 世界著名的量子化学家, 美国著名大学波士顿学院化学系终身教授。 他创立了先进的计算夫兰克—康登因子渐进法, 为崭新的高空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潘毓刚1937 年出生于梅县南口镇的名门之家, 他的祖父潘祥初是著名华侨富商, 与爱国保台志士丘逢甲是亲家。 父亲潘枢润在20 世纪40 年代初曾任梅县南口安仁学校长。 母亲梁在庄是晚清驻日、 德、 比三国外交官梁诗五(黄遵宪之太舅) 之女, 曾留学日本。 因家学渊源的关系, 母亲对子女要求很严格, 教育他们不要依赖祖业, 要通过自我奋斗, 闯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潘家子女们自幼就很勤奋, 潘毓刚五兄弟中有四人(毓良、 毓彦、 毓刚、 毓绪) 获得留美博士学位。 潘毓刚的童年(读小学四年级前) 是在故乡梅县度过的, 小学时成绩就经常名列前茅, 有一次在县城竞试还考了个头名。

1947 年潘毓刚举家迁到台湾。 他因不满传统教育, 从初中开始就用很多时间读自己喜欢读的书, 做自己喜欢做的研究。 他在校成绩虽然平平, 却在报刊发表了不少智力游戏或数学测验的短文, 16 岁读高一时便出版了科普读物《你的身体如何工作》 一书。 他的大学生涯更是在“旷课” 中度过的, 躲在家里写书、 写文章, 在科学专业期刊发表过不少科学论文, 还为各报刊写过许多介绍科学新知、 科学哲学及科学新动向等方面的文章, 但成绩却在班里都排不上号。

大学一年级, 潘毓刚与友人陈哲铭合译了当时世界通行的一本大学教科书《普通化学》 (第三版) 并正式出版, 后来这本书被台湾许多大专院校指定为大学普通化学教本。 大学三年级时他又出版了被作为大学参考书的《酸和碱》。 大学里被他写信批驳过的著名教授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 毕业时, 潘毓刚收到了量子物理学的创始人、 193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Heisenberg 教授收他做研究生邀请函。 潘毓刚却不给面子, 因为去那里要自己打工赚钱,他不干。 不久, 他便成功申请到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

1961 年潘毓刚到美国, 先后进耶鲁大学和密歇根州大学研究院攻读,1966 年获得理论化学博士学位, 后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1967 年潘毓刚任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 两年后升为副教授, 1973 年成为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 他是台湾大学同届毕业生中最快拿到化学博士、 最早当上化学教授的学生(比台湾科学院院长李远哲还早一年), 他仅用六年时间便由助理教授升任终身教授, 创了波士顿学院化学系晋升正教授最快的纪录。 要知道波士顿学院是在美国3000 多所大学排名第39 位的名校, 潘毓刚能取得这一成就殊为难得。 除在美国任教, 他还兼任德国著名的史图佳大学和马克司甫朗克研究院客座教授, 由于他在量子化学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 1978 年他获得联邦德国高级科学家特别奖。 1994 年他获得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 获此殊荣者只有他与著名的物理学家袁家骝和吴健雄共三人。 吴健雄是美国物理学会首位女会长, 袁家骝则在高能物理和粒子探测系统研究领域有突出成就。 当时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专程赴会祝贺, 李大使是颁奖人之一, 他在大会致辞中赞扬三位科学家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和为中美科技、 文化交流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并称他们是海外华人的杰出代表。(www.xing528.com)

中国留美学生刚到美国时, 往往面临住房困难的问题。 每当此时, 潘毓刚先生及夫人王淑江女士总是把他们先留住在自己家中免费提供食宿。 潘太太还抽空帮助学生找合适的住房。 一些学生要在潘先生家暂住一两个月才能搬出。 搬出后的留学生也常来潘先生家里作客, 潘先生及其太太则热情款待,亲自动手为学生们做中国美食。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 潘教授家里总是学子如云, 宾朋满座。 近年来, 在潘毓刚教授家里获得暂住和其他帮助的中国留学生或学者已逾千人之多。

潘毓刚先生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77 年在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博士的倡导与推动下, 全美华人协会成立, 这个华人组织在美国有14 个分会。杨振宁博士担任了华协总会的第一任主席。 潘毓刚先生曾是全美华人协会波士顿分会的发起人之一, 并担任了该分会的副会长。 他还连续6 年担任了华协总会的总干事、 第一副会长等职。 之后, 他又于1986 年起连续两届担任了全美华人协会总会主席职务, 长达四年之久。 潘先生曾说: “华侨华人要团结, 在受人欺侮的时候得有人出面帮助他们去斗争。” 一次, 一位华侨老人举家移民唐人街, 由于语言障碍, 同当地警察发生误会, 被打成重伤, 可是警方却想方设法找来伪证, 反诬老人有罪, 并欲判刑。 全美华人协会知道后,立即与其他华人社团联合起来, 为同胞伸张正义, 最后迫使警方不得不宣布老侨胞无罪, 并给老侨胞应有的赔偿。 华协在促进中美建立正常的邦交关系、争取在美华人的地位和权益、 促进中美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

他连续四年担任全美华人协会总会主席职务(首届主席为杨振宁), 曾荣获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 是改革开放初邓小平钦点、 中科院聘请的首批10 名顶级科学家之一。 目前, 潘毓刚还是国内34 所大学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名誉教授。

从1977 年以来, 潘毓刚多次辞谢其他国家高薪厚酬的聘请, 每年义务回中国大陆讲学。 2001 年, 他在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带完最后一名博士生, 就宣布不再带博士生, 而要回中国讲学。 乐于奉献、 不辞辛劳的他, 成为全国各省34 所院校或科研单位的名誉教授。 嘉应学院就是其中一所, 潘毓刚同时还担任了嘉应学院名誉董事长的职位。 多年来, 他为嘉应学院的教育事业出谋献策, 多次为嘉应学院学生讲学。 有人感到疑惑, 像他这样著名的科学家为什么愿意到一些偏远贫困地区或名不见经传的院校担任名誉教授。 他说: “不管什么学校, 我都一视同仁, 但我尤其喜欢到偏远或贫困地区传送新知识、新见解。 因为, 我觉得越是偏远、 贫困地区的教育, 越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有效地利用我的名望和地位更好地帮助弱势团体和弱势人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