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大存:广东革命英雄

古大存:广东革命英雄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925 年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的两次东征中, 古大存积极组织农会、 工会和商民协会, 为东征部队运输弹药、 粮食, 做向导, 为东征军出谋划策伏击敌人, 沉重打击了陈炯明部。由于古大存对五华情况了如指掌, 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把领导五华农运的重任交给他。会议期间, 古大存等人蒙受冤屈, 受到错误处分。

古大存:广东革命英雄

毛泽东早年在延安时对古大存的评语—— “他是一朵玫瑰花, 带刺的”。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古大存, 是广东梅州五华县人, 广东东江农民运动的领袖,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第十一军的创建人之一, 是一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过许多功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 是广东人民熟悉和爱戴的优秀领导干部、 广东省原副省长。

1897 年, 古大存出生在广东省五华县梅林区优行径村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母亲是庶母, 他在家庭中没有什么地位可言, 从小就受到哥嫂们的歧视。在古大存的成长过程中, 他目睹了世上许多不平事, 感受到剥削制度的不平等, 因此他对穷苦劳动人民有了理解与同情。

1921 年春, 从梅州中学毕业后的古大存来到广州, 考进了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在这里, 他亲耳聆听了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演讲, 并陆续受到进步思潮的熏陶, 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24 年春, 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1925 年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的两次东征中, 古大存积极组织农会、 工会和商民协会, 为东征部队运输弹药、 粮食, 做向导, 为东征军出谋划策伏击敌人, 沉重打击了陈炯明部。 两次东征, 显示了古大存卓越的组织才能, 引起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军校代表廖仲恺的关注。 由于古大存对五华情况了如指掌, 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把领导五华农运的重任交给他。

古大存回到五华后, 先后任五华县中共特支委员、 农会副主席、 县委委员、 常委、 县委书记、 五华县革命委员会主席、 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军第七团团长等职, 他领导的五华农运与当时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运遥相呼应, 古大存也与彭湃一起成为广东东江农民运动的早期重要领导人。

毛泽东在延安向埃德加·斯诺介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情况时说: “彭湃领导的海丰苏维埃运动失败后, 他的军队一部分, 在古大存指挥之下, 离开了那区域, 与朱德和我取得了联系, 后来成了红军第十一军的基本队伍。 红十一军是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诞生的一支有正规编制的中国工农红军。 红十一军的建立凝聚着古大存无数心血, 是古大存革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8 年2 月, 形势逆转, 五华农运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血腥镇压, 为保存革命种子和力量, 古大存带领幸存的60 多名战士, 转移到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五华、 揭阳丰顺三县交界的八乡山区, 开辟新的根据地, 燃起了“炭寮星火”。

在古大存等人的领导下, 八乡山成立了第九区苏维埃政府, 土地革命日渐蓬勃发展起来。 赤卫队当时发展到4000 余人, 拥有长短枪900 余支, 还办起了贫民学校、 医疗所、 合作社及小型兵工厂。

根据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的指示, 1930 年4 月下旬, 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八乡山召开。 5 月1 日, 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东江苏维埃政府, 选举古大存为苏维埃政府副委员长; 同时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 由古大存任军长, 下辖6 个团, 全军约3000 人。

在险恶处境中, 古大存等人度过了两年多的艰苦岁月, 先后建立了13 个中共地下党支部, 保存了一批革命火种, 使粤东大地始终高耸着不倒的红旗。(www.xing528.com)

1939 年秋, 古大存当选为广东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 11 月底率领广东、闽粤赣、 香港的14 名代表从韶关出发北上, 在安徽泾县新四军军部, 又汇合了广西、 湖南、 福建、 江西、 上海苏北、 浙江等代表团, 随即组成出席七大的南方总团, 共计50 名代表, 古大存任总团长。

古大存一行历经艰难险阻, 冲过敌人一道道封锁线。 在经历了13 个月的艰难跋涉后, 南方各地出席七大的代表于1940 年12 月16 日安全到达目的地延安。 在延安, 古大存参加了整风运动, 并担任中央党校一部主任。 当时的“党校一部” 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研究班”, 在一部学习的都是当时党的高级干部, 让古大存担任一部主任, 可见当时党中央对古大存的重视。

在学习中, 古大存坚持贯彻党的“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的方针, 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分清路线是非。 古大存的原则性和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 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古大存是“带刺的玫瑰花” “一面斗争的旗帜”。

1949 年12 月, 根据中央指示, 古大存回到阔别10 年的广东, 出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5 年7 月, 当华南分局改为广东省委时, 古大存担任了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副省长, 主管省人民政府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广东百废待兴, 古大存协助叶剑英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筹粮、 支前、 土改、 剿匪、 镇反、 抗美援朝、 解决失业、 经济建设等一样也不少。

1957 年广东省委决定在党内开展“广东历史问题大辩论”, 进行第二次“反地方主义” 斗争。 会议期间, 古大存等人蒙受冤屈, 受到错误处分。 尽管蒙受一段冤屈, 古大存始终对党怀有坚定的信念, 临去世前一天还让秘书对子女说: “要相信党, 党总有一天会了解我的。” 1983 年2 月9 日, 在古大存逝世17 年之后, 党中央撤销了对古大存的处分, 并给予恢复名誉, 肯定古大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 长期坚持武装斗争, 对党对人民是有重要贡献的”。

相关链接: 岩石题诗幽默驳“劝降”

1935 年是东江革命根据地最困难时期, 许多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人纷纷离开了革命队伍, 甚至成为叛徒。 敌人到处张贴“生擒古大存赏银两万元” “击毙古大存赏银一万元” 的布告, 但是古大存对此嗤之以鼻。

一次, 当他路过一座大山时, 看见青石上写有一首“劝降诗”, 诗曰:“共产十年闹翻天, 山上游击苦难言。 山穷水尽已无路, 赶快投降莫迟延。”古大存看罢微微一笑, 沉思片刻, 随手拣了块木炭, 在“劝降诗” 旁题诗一首“奉答”: “幼习兵戎未习诗, 诸君何必强留题。 江南美味你先食, 塞北寒风我自知。 解带结缰牵战马, 扯袍割袖补征旗。 百万雄师临城下, 且问先生几首诗?”

这首诗歌和背后的故事至今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 诗歌直抒了古大存忠于党、 忠于人民的胸臆, 表达了他革命的坚定性和乐观主义精神。 同时也可看出, 古大存平时博览群书, 在诗歌欣赏和写作上有着扎实的功底。 因为这首诗属于化用前贤的诗作, 又非常贴切, 另出机杼。 这首诗的原作者是乾隆年间梅州武进士颜鸣皋, 颜鸣皋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兼水师提督, 诰封振威将军。 他们的诗作在《国朝岭海诗钞》 《梅水诗传》 里流传至今, 其原诗为:“幼习干戈未习诗, 诸公何必苦留题。 朝廷爵禄君同享, 边塞风霜我独知。 剪发接缰牵战马, 割袍抽线补旌旗。 他日贼兵临城下, 空有诸公百首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