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惠堂亚洲球王,梅州好故事

李惠堂亚洲球王,梅州好故事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5 年二战结束, 李惠堂返回香港球坛。1965 年起, 李惠堂同时担任国际足球联合会副主席一职, 并成为首位担任该会副主席的华人。据统计, 李惠堂在足球比赛中共射进近2000 球。李惠堂已经被普遍认为是20 世纪30 年代中国足球运动的带领者, 也是开启中国大陆、 香港、 台湾, 甚至亚洲足球运动的主要功臣之一。

李惠堂亚洲球王,梅州好故事

李惠堂(1905—1979), 字光梁, 号鲁卫, 祖籍五华县锡坑镇, 出生于香港。 1912 年, 六岁的李惠堂被父母送往五华老家接受基础教育, 1917 年返回香港读书。 在1922 年香港学校夏令营杯” 足球赛中, 17 岁的李惠堂带领学校球队参赛获得佳绩, 赛后即被吸收为香港南华体育会甲级足球队队员, 并参加该地的甲级足球联赛。 从此, 李惠堂活跃于20 世纪20 年代至30 年代的亚洲足球球坛, 不仅是战前少见的中国职业足球球员, 也是公认的中国足球球王。 他带领港沪两地足球精英称霸于第七、 第八、 第九及第十届的远东运动会。

1925 年年初, 李惠堂加入上海乐华足球队, 成为早期的上海职业足球球员。 同年5 月, 第七届远东运动会于菲律宾马尼拉举行。 在足球项目赛事方面, 阵内包含李惠堂诸多足球名将的中华民国足球队一路挺进决赛。 而在稍后的与菲律宾对决中, 李惠堂演出帽子戏法的独进三球, 让中国球队以五比一悬殊比分获得该届冠军。 以他为队长的中国球队亦于稍后的第八至第十届获得该赛事冠军。 在1934 年的远东运动会的中日足球决赛中, 29 岁的李惠堂更踢进关键一球, 使中国球队以四比三的分数获得胜利。 也因为他优异的表现, 让1930 年代上海有句流行语说“听戏要听梅兰芳, 看球要看李惠堂”,自此“亚洲球王” 李惠堂的别号不胫而走。

除了代表中国球队参与重要比赛外, 他对于推广足球运动也极为热心。1929 年, 他以兼任复旦大学体育教练与中国足球协会主要成员身份提出“足球即国球” 的概念。 他在许多场公开演讲中, 不但指出足球可以促进中国体育风气, 而且认为中国人的体型绝对适合于发展足球这项世界主流运动。

1936 年柏林奥运会, 李惠堂以队长身份带领中国足球队以亚洲第一的身份进入会内赛, 不过在单淘汰预赛中以零比二败于英格兰抗日战争期间,李惠堂从上海转往香港。 1941 年日军占据香港后, 李惠堂再避难至五华老家。在此期间, 仍积极参与推广足球活动。 1945 年二战结束, 李惠堂返回香港球坛。 因中国时局仍颇为混乱, 李惠堂只能带领香港南华球队转往东南亚比赛,也获得十连胜的佳绩。

1948 年, 43 岁的李惠堂宣告挂靴退役, 并在港创立华人足球裁判委员会。 此后转任足球教练, 并从事写作及电台、 报刊等媒体的体育评论工作,继续于香港和台湾两地从事推广足球活动。 1954 年与1960 年两届亚洲运动会中, 他以教练身份率领港台两地联队击败日本韩国等强敌获得冠军。 此外,他晚年协助创建的台湾木兰女子足球队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至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称霸于亚洲。(www.xing528.com)

1965 年起, 李惠堂同时担任国际足球联合会副主席一职, 并成为首位担任该会副主席的华人。

据统计, 李惠堂在足球比赛中共射进近2000 球。 1976 年出版的西德足球杂志将李惠堂评选为20 世纪的世界五位“球王” 之一, 与巴西贝利、 英国史丹利·马菲士、 西班牙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及匈牙利普斯卡斯齐名。李惠堂已经被普遍认为是20 世纪30 年代中国足球运动的带领者, 也是开启中国大陆、 香港、 台湾, 甚至亚洲足球运动的主要功臣之一。

李惠堂勤于著述, 主要著作有《鲁卫吟草》 (旧体诗集) 《足球经》 《球圃菜根集》 《足球技术》 《足球规则诠释》 《杂果盘》 《香港足球五十年》 《足球登龙术》 《足球读本》 《南游散记》 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