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香林(1906—1978), 字元一, 号乙堂, 兴宁县宁新镇人, 著名历史学家、 客家研究开拓者。 1924 年夏于上海就读承天英文学校, 1926 年夏从上海政治大学考入北京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 兼修社会人类学, 师从梁启超、 王国维等著名学者。 1930 年夏, 清华大学毕业后, 罗香林即升母校研究院, 专治唐史与百越源流问题, 兼肄业燕京大学研究院。 1936 年后, 他历任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中央政治大学、 广州国民大学、 广州文化学院等校教授, 并任广州中山图书馆馆长, 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省立文理学院院长, 与中山图书馆中同仁创办《广州学报》 季刊与《书林》 半月刊。 抗战期间, 他费尽心力,将馆藏善本与重要图籍, 舶运至柳州石龙, 使之免罹战火。 1949 年全家移居香港, 任香港大学、 珠海书院教授, 获香港大学终身名誉教授衔。
罗香林在史学方面主要有两大建树:
一是开拓了客家研究的先河。 20 世纪30 年代, 由黄某等学者编著的广东乡土历史、 地理教科书及某些报刊、 志书对客家进行侮蔑, 妄称客家为“非汉种”, 并将客字加上“犭” 旁, 引发了多次关于客家族属大论争。 罗香林积极参与论争, 并据其多年对民族史的研究及客家文化的考察, 撰写了《客家研究导论》, 科学地证明了“客家为汉族里头的一个支系”, 有力地批驳了将客家诬为“语言啁啾不甚开化”、 “野蛮的部落, 退化的人民” 等种种论调,捍卫了客家人的社会地位。 到了20 世纪50 年代初, 罗香林推出了客家研究的又一力作《客家源流考》, 从中华民族的构成和演进说起, 对中华民族中客家的源流和系统、 客家的分布及其自然环境、 客家语言的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剖析和考证, 堪称客家研究方面的经典之作, 为客家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二是奠定了中国族谱学的地位。 20 世纪60 年代, 罗香林著《中国族谱研究》 一书揭示了中国族谱的撰述对象; 阐明了中国民族的迁移, 社会演进,文物盛衰, 遗传优生, 及其与中国历史之关系, 指明中国族谱今后发展的方向等。 他在族谱学方面的研究开辟了继甲骨学、 敦煌学、 简牍学之后的又一史学新学科领域, 使族谱学成为中国历史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他学识渊博, 治学严谨, 生平发表学术论文近300 篇, 著述有《中国族谱研究》 《中国民族史》 《中国通史》 《唐代文化史》 《客家史料汇编》 《客家源流考》 《客家研究导论》 《梁诚的出使美国》 《百越源流与文化》 《罗芳伯所建婆罗洲坤甸兰芳大总制考》 《香港与中西文化之交流》 《国父之大学时代》《国父家世源流考》 等41 种。 2010 年, 罗香林入选第一批“世纪广东学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