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弼士:中国葡萄酒之父梅州好故事

张弼士:中国葡萄酒之父梅州好故事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弼士是一名卓越的客商, 一生业绩辉煌, 但最让后人铭记的是他作为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先驱的历史地位。自此, 在张弼士的心中产生建立葡萄酒公司的念头。这无异于为张弼士发了一张在国内投资设厂、实业兴邦的通行证。辛亥革命爆发后, 张弼士又向孙中山捐赠一笔巨款。张弼士在海外倡导教育, 弘扬中华文明更是不遗余力。1916 年9 月, 张弼士为庆祝“可雅白兰地

张弼士:中国葡萄酒之父梅州好故事

张弼士是一名卓越的客商, 一生业绩辉煌, 但最让后人铭记的是他作为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先驱的历史地位。 他的人生就像人们打开的张裕白兰地或干红干白葡萄酒一样, 散发着芬芳, 他的确是中国葡萄酒工业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传奇人物。 时光荏苒, 他的商业帝国已经成为过眼烟云, 他的品牌仍在惠泽后人, 影响世界酿酒业。

张弼士(1841—1916), 名振勋, 号肇燮, 生于广东潮州府大埔县(现梅州市大埔县)。 他16 岁渡海到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原称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 曾当过帮工, 开过商行, 采过锡矿, 后来成为当时海外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富。 从此, 他亦商亦官, 走上仕途, 先后任清廷驻槟榔屿领事、 新加坡总领事等职。 为了振兴祖国工业, 他先后投资兴办粤汉铁路、 广三铁路等,并创办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 1898 年, 他集资在巴城、 亚齐办了两家远洋航运公司。

人们对张弼士发家史的阐释充满了践行儒家传统诚信精神的暗示。 1858年, 张弼士家乡遭受严重灾荒, 不少人背井离乡, 外出谋生。 张弼士当时18岁, 在乡村竹坊做竹工, 少年意气, 只身漂洋过海前往南洋谋生, 初在一家米店当杂工, 后来又到了一家纸行当帮工。 他聪明过人, 做事勤恳认真, 而且忠厚诚实, 深得老板信任。 一次, 一位从欧洲来的海员拎着一箱子贵重东西找到张弼士的住处, 请他验收。 张弼士很奇怪, 对这位海员说: “我在欧洲没有亲戚, 这东西不是我的。” 海员面露难色: “你看, 地址和姓名都没有错,退回去我怎么交代?” 虽然托运单上的收货人明明是自己, 可是张弼士坚决不收。 最后, 那位海员只好采取了折中的办法, 暂时将箱子寄放在这里, 等复查清楚再做处理。 临走时他还说道: “如果一年以后, 还没人领, 这个箱子就是您的了。” 一年很快过去了, 箱子依然没人来取, 张弼士也依然未将它打开, 他还在耐心等待箱子的主人。 此事在当地传扬开来, 纸行老板非常欣赏他的诚实品德, 将店里财务交他管理, 后来又将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他,这位贤惠的妻子以后成了张弼士事业成功的助手。 几年后, 岳父病逝, 张弼士继承了他的资产。

张弼士一方面能搞好与当地殖民政府官员的关系, 另一方面又善于捕捉商机, 这加快了他营建商业帝国的步伐。 当时, 荷属东印度殖民者为开发与掠夺鞭长莫及的岛屿资源, 曾放手让华侨组织垦殖公司, 张弼士抓住这一时机, 抽出大部分资产投入这一事业。 1866 年, 他在荷属葛罗巴埠创办了裕和垦殖公司, 大规模地开垦荒地, 专门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 并在垦殖区间种杂粮, 获取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1875 年, 他又在苏门答腊的阿齐创办了新的垦殖公司。 1877 年和1878 年, 他在荷属怡厘创办的裕业垦殖公司、 爪哇日里创办的笠旺垦殖公司就有橡胶园八处, 雇工近万人。 在经营垦殖开发的同时, 他积极捕捉机会创办各类实业,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他在英属马来亚彭亨州文东埠开设东兴公司, 开采锡矿, 赚了一大笔钱; 在日里开设日里银行, 专门办理华侨储兑和侨汇业务, 深受广大华侨欢迎和依赖, 业务得到很大发展; 在棉兰、 槟榔屿兴建了大量中西合璧的住宅, 大力发展房地产事业; 组织了一个联系海内外的药材批发网, 国内的名贵药材多经张氏药行批销海外, 海外名贵药材及西药, 亦多经张氏药行批销回国, 沟通了海内外药材市场等。

这样, 从19 世纪60 年代开始的30 多年里, 张弼士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王国, 最高资产达到七八千万荷兰盾, 成为当时南洋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富翁。 清同治十年(1871), 张弼士应邀参加在巴达维亚法国领事馆的一个酒会, 所品饮的法兰西上等葡萄酒, 其香习习, 其味绵绵, 让人不忍释杯。 席间, 法国领事不经意间叙述了烟台等地漫山遍野的野葡萄, 以此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别具特色。 说者或许无意, 听者却是有心。 自此, 在张弼士的心中产生建立葡萄酒公司的念头。 张弼士虽有千万贯家财, 但没有清廷的官家身份,在国内投资设厂始终无门。 清光绪十八年(1892), 清驻英公使龚照瑗奉命考察欧美富国之道, 回国途中, 龚氏特意拜访了张弼士。 张弼士经营的谋略、处事的智慧、 为人的宽容大度, 深得龚氏的赞许。 由于龚氏的推荐, 张弼士遂得到清廷的加官晋爵, 先是被任命为大清国驻马来亚槟城首任副领事官职,后又升迁为驻新加坡总领事。 这无异于为张弼士发了一张在国内投资设厂、实业兴邦的通行证。(www.xing528.com)

张弼士深受清廷赏识倚重, 是地道的“红顶商人”。 他不仅在晚清时期的国内政商两界声名赫赫, 还经常代表清政府在海外叱咤风云。 他先后担任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 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 闽粤两省农工路大臣、 钦命头品顶戴、 光禄大夫、 粤汉铁路总办、 佛山铁路总办等职。 民国初年, 还被任命为总统府顾问、 工商部高等顾问、 立法会议员、 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等。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后来北洋军阀政府的相互倾轧, 他看得十分透彻, 对参政并不热心, 而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倾注在实业救国上, 给当时积贫积弱的祖国和举步维艰的革命事业以慷慨支持。

1900 年黄河决口成灾, 张弼士目睹灾区惨状, 深为同胞遭难而忧虑, 急回南洋募捐百万两银款赈灾, 清政府为此赐其“急公好义” 牌匾, 竖于其故乡大埔。 辛亥革命前夕, 张弼士即鼓励儿子张秩捃加入同盟会。 当革命党人在海外秘密活动时, 张弼士便指示其南洋企业秘密援助, 并通过胡汉民暗助孙中山30 万元。 辛亥革命爆发后, 张弼士又向孙中山捐赠一笔巨款。

张弼士在海外倡导教育, 弘扬中华文明更是不遗余力。 在新加坡等地,他创办了中华学校和应新华文学校, 又专门设置福利基金为外出学子辅助学费。 在他的带动下, 新加坡、 马来亚两地相继兴办了八所华文学校。 他在汕头设置“育善堂”, 购置数十间楼房堂产作为嘉应五属福利基金, 为出国学子补助学费等。

1916 年9 月, 张弼士为庆祝“可雅白兰地” 酒荣获金奖和赴美之行的圆满结束, 在印尼巴城五知堂设中秋宴会, 答谢中外宾客。 会上他异常兴奋,频频举杯祝酒, 导致心肌绞痛, 不久, 终因医治无效, 病逝于荷兰皇家医院,享年76 岁。 张弼士病逝后, 亲友为其移柩返籍途经新加坡、 香港时, 英荷政府下半旗志哀, 港督躬亲凭吊, 民众到处设牲祭奠, 可谓生荣死哀。 国学大师章炳麟亦敬送挽联“南人光祖国, 天际以归魂”。 当由汕头溯韩江而上时,两岸群众均摆设牲仪致奠; 甚至于孙中山先生在得知噩耗后, 据说还特派代表送挽联: “美酒荣获金奖, 飘香万国; 怪杰赢得人心, 流芳千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