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州好故事:大埔三河坝革命历史见证

梅州好故事:大埔三河坝革命历史见证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埔县三河镇有个三河坝战役纪念馆, 是梅州著名的红色景区之一, 纪念的是新中国成立过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惊天地、 泣鬼神的可歌可泣历史。10 月1 日, 国民党钱大钧部约20000 人由梅县松口方向进入三河坝, 向起义军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朱德决定撤出战斗, 采用“次第掩护, 逐步撤退”的办法, 于3 日晚撤离三河坝东门部。起义军撤离三河坝后, 取道湖寮、 百侯到达饶平茂芝, 准备到潮汕与主力会合。

梅州好故事:大埔三河坝革命历史见证

大埔县三河镇有个三河坝战役纪念馆, 是梅州著名的红色景区之一, 纪念的是新中国成立过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惊天地、 泣鬼神的可歌可泣历史

三河坝战役是1927 年10 月1 日打响的, 留守三河坝的起义军第二十五师共约2500 人。 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扼守三河坝, 牵制和防御阻击从梅县至闽西的尾追之敌, 配合潮州和汤坑的叶挺贺龙主力同敌人作战。 考虑到三河坝地处梅江、 汀江、 梅河汇合口, 据守三河坝是背水作战, 地形不利, 于是起义军部队东渡韩江, 在东门部、 龙虎坑、 笔枝尾山、 下村一带山头驻守并挖战壕筑工事, 指挥部驻汇东田氏宗祠, 七十三团驻下村一带, 七十五团驻龙虎坑一带, 师指挥所设在龙虎坑东边高地, 朱德、 周士第和党代表李硕勋、师参谋处长游步瀛都在指挥所指挥作战。

10 月1 日, 国民党钱大钧部约20000 人由梅县松口方向进入三河坝, 向起义军进攻。 国民党军连续发起多次进攻, 起义军坚守阵地, 顽强作战, 一次又一次阻止敌人渡河, 敌方许多装载的船被打沉、 伤亡惨重。 午后, 国民党军集中大炮、 机枪隔江向笔枝尾山主阵地猛烈射击。 入夜后, 20 多只敌船偷渡, 起义军按照朱德“半渡而击” 的战术, 把敌船都打沉了。 下半夜国民党军又从上游驶来50 多只船, 配合正面同时强渡, 一部分被击沉, 而半数国民党军却爬上东岸占领了滩头竹林。 七十五团团长孙一中等乘敌人立足未稳, 亲自带着六个连的战士猛扑敌群, 将登陆的300 多名国民党军全部歼灭。

次日, 国民党军又集中更多大炮和机枪进行射击, 以掩护部分军队强渡。起义军奋起反击, 一部分国民党军被打死在江中, 另一部分国民党军渡江游到下游几里的石子笃山脚、 七十三团一部立即出击, 全歼了这股敌军, 缴枪几百支。 后来一部分敌人从下游20 里的大麻附近渡过韩江, 占领了梅子岽一带。 起义军师参谋处长游步瀛、 七十三团团长黄浩声、 团党代表(指导员)陈毅等指挥战士们英勇出击, 因敌方太多且并占领了有利地形, 未能把国民党军打退。 在双方对峙中, 七十三团牺牲过半, 而游步瀛则在战斗中腹部受重伤, 后壮烈牺牲。

10 月3 日拂晓, 大雾封江, 敌在上游汀江、 梅潭河占领了东文部, 同时一部国民党军渡江进入笔枝尾山脚, 被七十五团消灭。 国民党军继续在河对岸集中大炮、 机枪向笔枝尾山阵地猛轰, 七十五团指战员顽强战斗, 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 团长孙一中和部分战士在战斗中负伤, 侧翼七十四团赶来援助, 杀退了敌人, 把阵地夺回来。 此时, 桂系黄绍竑部两个师在韩江下游留隍、 高陂迂回起义军, 钱大钧又于下游的大麻、 恭州两处渡过韩江, 向起义部队发起夹攻。 起义军血战三昼夜, 弹尽援绝, 处于国民党军三面包围之中。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朱德决定撤出战斗, 采用“次第掩护, 逐步撤退”的办法, 于3 日晚撤离三河坝东门部。 七十五团第三营掩护大部队撤退, 一直坚持到4 日早晨6 时。 在营长蔡晴川指挥下, 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 消灭大量敌人, 该营也遭到严重伤亡。 战斗中, 子弹打完了就同敌军肉搏拼杀, 最后全营官兵壮烈牺牲。(www.xing528.com)

起义军撤离三河坝后, 取道湖寮、 百侯到达饶平茂芝, 准备到潮汕与主力会合。 6 日, 得知叶、 贺主力在潮州、 丰顺失利的消息, 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 朱德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 在茂芝召开军事会议, 做出了“穿山西进、 直奔湘南” 的正确战略决策

7 日, 起义军离开茂芝, 沿闽粤边境入福建省平和县, 途经永定下洋, 再入大埔北部太宁的排楼坝, 支援农军击退进剿太宁的肖雨史商团军, 次日以饶寿田、 张佳来、 江弼群为向导, 经长教进入永定的峰市, 后赴武平, 转抵赣南, 终于在1928 年4 月底率部上井冈山, 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 但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用武装斗争的行动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 继续坚持革命的决心,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当年烽炬传千里, 从此风雷遍九陔”, 南昌起义军入粤的战斗行动,尤其是汤坑、 三河坝战役, 对于保存革命火种、 胜利完成与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