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州:荒凉之地演绎客家大本营

梅州:荒凉之地演绎客家大本营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程乡县境包括今天的梅县、 平远、 蕉岭、丰顺北部, 其属地有一部分是从管辖兴宁县的南海郡割出, 亦似成理。对于程乡的命名, 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纪念程旻而来。因此设立县治时, 命名程乡县, 那条发源于平远、 流入梅江的河流命名程江。从梅州的命名来看, 来源于梅溪,即梅江应是毫无疑义的, 至于梅江的起名是来源于梅鋗还是梅花, 仍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兴宁、 五华则属惠州管辖。

梅州:荒凉之地演绎客家大本营

梅州是千年古邑, 但要比较明了地把现在梅州行政区域的历史沿革介绍给读者, 除了要费一定的笔墨, 更要主次详略得当, 按照时空顺序, 抓住主线, 顾及其余。 原因在于,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梅州行政区域在历史上分分合合, 隋唐以后从未作为一个整体行政建制存在过。 因此, 对梅州沿革的介绍, 除了以时间为顺序外, 主要以梅州的行政中心所在地为轴心展开。

梅州早期的行政建制较为模糊, 秦末任嚣、 赵佗平定岭南, 设立象郡、桂林郡、 南海郡, 梅州一带归属南海郡下的揭阳, 这样的状态在随后的南越国, 西汉东汉时期, 大体一致。 三国吴时, 隶属广州。 晋朝建立, 先后属南康郡、 东官郡、 义安郡。 至于具体的有效行政管理如何, 就梅州区域内而言实在是个问号。

转折点出现在东晋咸和六年(331), 晋朝廷分南海郡龙川县的土地, 设立兴宁县, 管辖的地域包含今兴宁、 五华以及龙川县东部、 紫金县东北部。县治在今天五华县华城镇紫金山。 东晋义熙九年(413), 以东官郡为营地设立义招县, 安置北方迁徙而来的流民, 即今天的大埔县境, 县治在今天湖寮镇古城村。

程乡县的设置要比上述两县稍晚, 于南齐时期(479—502) 设立, 一说是从义招县分出, 同属义安郡。 但程乡县境包括今天的梅县、 平远蕉岭丰顺北部, 其属地有一部分是从管辖兴宁县的南海郡割出, 亦似成理。 对于程乡的命名, 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纪念程旻而来。 由于时人对程旻感化当地人民、 传播先进文化贡献的敬仰, 把他故居所在的地方“都曰义化, 乡曰程乡,水曰程源”。 因此设立县治时, 命名程乡县, 那条发源于平远、 流入梅江的河流命名程江。

隋唐两代, 梅州地区隶属于潮州(一段时间改为义安郡)。 期间, 隋朝大业三年(607), 位于今大埔的义招县改名万川县, 唐武德四年(621), 万川县废, 县境并入海阳县。 唐武德五年(622), 兴宁县分为兴宁和齐昌两县,齐昌管辖今天的兴宁, 当时的兴宁管辖今天的五华, 过了几年, 至贞观元年(627), 齐昌又并入兴宁。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 梅州一带由刘龑创立的南汉国管辖, 兴宁县由循州管辖, 在程乡县设立敬州, 领程乡县。 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灭南汉国后, 因敬州之名犯忌宋太祖的祖父赵敬的名字, 为避讳改名梅州, 是为梅州起名之始。另外, 北宋熙宁四年(1072), 兴宁分置兴宁、 长乐两县, 长乐管辖今天的五华县境, 县志设在雷公墩, 是为五华建县历史的开始。 按宋代的行政规划,今天的梅州地区分成三部分, 分别被三个州管辖。 本名梅州的州属管理程乡县, 范围为今梅县、 平远、 蕉岭、 丰顺北部; 今天的兴宁、 五华两县为县志设在龙川的循州管辖; 今天的大埔、 丰顺南部为海阳县, 由潮州管辖。

对于梅州命名的起源, 历史上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说法, 一种是人名说,一种是梅花说。 提倡“人名说” 的代表人物是明末进士、 翰林院编修、 程乡著名文人——李士淳(李二何)。 李士淳在其编修的《程乡县志》 里强调, 梅州的命名来源于梅水(即梅江), 而梅水起名的来源, 与秦末汉初一位名叫梅鋗的将军有关。 据《史记》 记载, 梅鋗在秦朝末年为百越族将领, 随番君吴芮起兵反秦, 后随刘邦经武关攻入咸阳, 灭掉秦国。 汉高祖建国后, 以其有功, 封其为台侯。 李士淳认为, 梅鋗的封地, 就包含了今天的梅县一带, 所以, 封地内的最大河流称为梅溪, 后来梅州的命名以梅溪而来, 根源还是在梅鋗身上。 由此, 他还专门否定“以程俗多树梅, 故名梅溪” 这一因梅花起名梅州的说法。 认为梅州的起名与程乡的起名一样, 是因纪念一位历史人物而来。

从李士淳的论证中的另一面, 我们可以看出梅州因梅花被命名的说法也由来已久, 但具体的提出者尚不得而知。 乾隆十四年(1749), 嘉应州知州王之正倡修《嘉应州志》, 次年而成。 这部州志对李士淳的梅州命名说进行否定性的辩驳, 认为梅鋗的封地位置是否在梅州境内成疑, 且认为梅鋗无功于梅,似乎没有必要像纪念程旻那样以之命名, 同时提出, 梅州本地有梅峰、 梅水,以山水而命名, “有何不可”? 近现代以来, 由于梅花的种植在梅州重新得到重视, 一些古老的梅花树陆续被发现, 包括大量吟咏梅州梅花的诗歌被挖掘出来, 梅花—梅江—梅州的命名说再次兴起。(www.xing528.com)

从中国地名的命名习惯来说, 以山水命名的地区和城市比比皆是, 如洛阳、 济南、 赣州、 襄阳、 汉阳、 华阴泰安; 以一些植物花卉起名的也有,如成都别名蓉城, 福州别名榕城等; 以人名命名的也有, 不过古代以小地名居多, 以纪念人物命名的地名较现代多。 从梅州的命名来看, 来源于梅溪,即梅江应是毫无疑义的, 至于梅江的起名是来源于梅鋗还是梅花, 仍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元朝取代宋朝统治中原后, 梅州的名称没有改变, 但行政级别和隶属关系有不时改动,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升为梅州路总管府, 至元二十三年(1286), 又降为梅州, 领程乡县, 元贞元年(1295) 隶属潮州路, 延祐五年(1318) 改属广东宣慰司。

明朝洪武二年(1369), 梅州建制被废, 复置程乡县, 隶属潮州府, 一直到明朝灭亡均未作改变。 明朝对于梅州的行政区划的变化在于内部的调整,明朝嘉靖十一年(1562), 以程乡县豪居都为基础, 加上福建武平、 上杭,江西安远及兴宁部分地域, 设置新县, 命名平远。 最初平远县隶属江西赣州,嘉靖四十三年(1564), 又将原来江西、 福建的土地划归原省, 将程乡的长田、 义化、 石正及兴宁的大信一里, 归入平远, 组成新的平远县, 隶属广东潮州。 到了明朝末年, 即崇祯六年(1633), 平远县的石窟一图、 二图划出,与程乡的龟浆二图、 松源二图合并, 设立镇平县, 县治设在怀仁里(今蕉城), 隶属潮州管辖。 由此原来宋代的程乡县一分为三, 分别为程乡、 平远、镇平, 同属潮州管辖。 兴宁、 五华则属惠州管辖。 另外, 嘉靖五年(1526),饶平管辖的原来的万川县一带, 重新设立县治, 命名大埔, 治所设在茶阳镇。

明清鼎革, 顺治、 康熙二朝, 清政府忙于统一和平定内乱, 今天的梅州地区一带, 战乱频繁, 各种势力互相争夺, 清政府与南明势力, 明郑势力、三藩势力, 先后进行激烈的角斗。 这种乱象直到康熙晚期才告平静, 因此当局无暇进行行政区划的调整。 雍正十一年(1733), 程乡县升级为嘉应州, 统领本属的程乡县, 以及兴宁、 五华、 平远、 镇平四县, 这五个县都是纯客家地区, 被称为嘉应五属。

清政府在今天的梅州地区设立州治有其深刻的背景, 这可从雍正七年(1729) 广东总督鄂弥达向雍正皇帝的奏章看出。 一是出于改善行政和军事管理的需要, 不论是惠州管辖兴宁、 长乐, 还是潮州管辖程乡、 平远、 镇平,都有鞭长莫及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更为重要, 即当时这几个县文风极盛, 尤其是程乡, 重视教育, 童生士子等读书人非常多, 由于建制的限制, 造成参加院试名额的制约, 与其人才比例严重不相称, 一些士子为了功名, 只好改籍或冒籍参加科举考试, 像程乡清代第一位翰林李象元, 笔者曾看到一份有关全国进士名录的记载, 他就是籍贯潮阳, 程乡和潮阳虽然都属潮州, 毕竟有点像今天的高考移民。 改县为州, 就可以扩大考秀才、 考监生、 贡生的名额, 与当地的教育实力相称。 至于嘉应的起名, 一种说法是与梅城城东(今梅城文化公园内) 的嘉应桥有关, 即“州名嘉应, 桥兆其祥”。 又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与梅子有关, 即梅花结的果别名叫“嘉应子”。 不过, 笔者认为, 既然嘉应州的起名与当地科举文教的发达有关, 其意或是因“嘉” 而“应”, 培养人才的兴盛, 促成州治的设立, 得到极好的回应和良好结果。 另外, 乾隆三年(1738), 潮州海阳的丰政都、 揭阳的蓝田都、 大埔的白芒社、 嘉应直隶的建桥、 环清等地重组设立丰顺县, 是为丰顺建县的开始, 县治设在汤田, 即今天的丰良镇。

中华民国成立后, 广东撤州设县, 嘉应直隶州本属改为梅县, 长乐改名五华, 镇平改名蕉岭, 加上大埔、 兴宁、 平远, 一度隶属潮循道管辖, 后又分属几个行政公署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有几个县在20 世纪50 年代, 分分合合, 涉及平远、 蕉岭、 大埔、 丰顺。 1961 年, 7 个县的划分重于稳定下来, 1965 年, 7 个县从汕头专区分出, 设立梅县专区, 后又改为梅县地区。 1979 年, 原来梅县管辖的梅州镇改名梅州市(县级), 后又与梅县合并为梅县市。 1988 年, 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 原来的县级梅县市又拆开分为梅县和梅江区, 梅江区以原来梅县市的城区和5 个乡镇组成。 这就是今天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梅州市, 几经岁月, 一个世界客都正逐步走向繁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