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梅州的市花, 据有关史料记载, 历史上, 梅花在梅州地区曾广泛种植和生长, 当年的梅江两岸曾遍布野生的梅花, 如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经过梅州时写的《明发梅州》 回眸梅城: “市小山城寂, 船稀野渡忙。 金暄梅蕊日, 玉冷草根霜。” 因此, 有一种观点认为, 旧称梅溪的梅江其名来源于当时漫山遍野的梅花, 而梅州的起名又与梅江有莫大的关系, 因此梅花之梅和梅州之梅息息相关。
今天虽因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垦殖, 成片的野梅林已经难得一见,像新中国成立前有记载的兴宁罗岗梅林、 宋声下堡一带的梅林是否存留人间已成疑问。 但一些劫后余生的古梅, 依然在梅岭大地陆续被发现, 展示了这一植物顽强的生命力。 最典型的梅树是位于梅县城东镇潮塘村的一株古梅,据专家鉴定, 它的树龄至少在明代以前, 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梅, 树干苍劲如虬龙, 历尽沧桑, 更特别的是它是原生重瓣宫粉品种, 每年的冬季, 在北风呼啸之后, 迎寒绽放, 灿若云霞, 场面令人震撼。(www.xing528.com)
梅县梅南镇到丰顺县丰良镇一带,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专为十里梅花的香雪海景象赋诗, 成为千古绝唱: “一路谁栽十里梅, 下临溪水恰齐开。 此行便是无官事, 只为梅花也合来。” 800 年沧海桑田和陵谷变迁, 当年溪边十里梅花疏影横斜的壮观景象是否还有残存? 经过梅州市梅花协会会长丘波不懈努力, 深入当地考察, 他终于在梅南镇大山深处的一个偏僻溪谷发现了古梅的踪影。 幸存的两棵古梅, 据地表树干判断, 树龄分别在200 年和100 年以上,与当地老一辈村民就地采集树苗移植已有50 年以上历史的梅树一起, 在溪谷形成一片生命力顽强的梅林。 另外在梅县的桃尧鸡冠山、 平远县的差干镇、蕉岭县的长潭都曾发现古梅, 且长势良好。 而今, 作为梅州的市花, 梅花已在梅城得到广泛的种植, 在梅城梅江南堤、 剑英公园、 院士广场、 客家博物馆、 梅州中学、 市警官学校、 梅县新城梅花山公园以及一些交通环岛均可看到梅花的芳踪, 梅花不畏严酷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得到传承, 不再是“为谁零落为谁开”, 不再是“多情也恨无人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