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早在灭蜀之前即有灭吴的打算。公元262年,司马昭提出了“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再并东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
课堂在线
羊祜没能直接参与灭吴之战,但战争的军事部署大多为羊祜生前制定的。在庆贺统一之时,司马炎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建立西晋。为实现先辈统一天下的遗愿,晋武帝司马炎从公元269年起,即着手筹划灭吴。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厚待刘禅及诸葛亮等人的子孙,以巩固西晋在巴蜀的统治,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对吴国实行分化瓦解政策,以动摇其军心民心。改善内政,屯田积谷,安定边防。同时,优选将帅,调整部署,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征东大将军卫瓘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淄;镇东大将军、东莞王司马伷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
公元272年,晋武帝依羊祜的建议,任命王濬为益州刺史,又加封龙骧将军,都督益、梁州诸军事,命其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
王濬原本是个不务正业的浪荡之人,后来忽然转变心态,立志做一番事业,后官拜巴郡太守。巴郡与东吴接壤,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巴郡的百姓为了逃避兵役,常抛弃刚生下的男婴。王濬到任后,安抚百姓,几年下来,保全了数千男婴。
他随后调任广汉太守,继续施行仁政,深受百姓爱戴,后又调任益州刺史。这次,奉晋武帝之命,他花了七年时间,在益州督造了大批战船。
晋军所建造的大型战船,长一百二十步,可装载两千余人,上构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船全由木头建造而成,造船工艺十分高超。因船体宏大,又被称为“楼船”。
后命其加快造船进度。如原来王濬在巴蜀只奉令以五六百屯田兵造船,后来又增加各郡士兵一万人,一年就完成了造船任务,使王濬水军“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为实现“水陆并进”灭吴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力量。
王濬造船的木屑沿江河而下,被东吴太守吾彦发现了。他急忙向吴国皇帝孙皓报告,说:“晋军在上游造船,看来是要进攻东吴,我们要早做防守的准备。”
可孙皓是个昏庸残暴之主,他毫不在意地说:“怕什么!我不去打他,他们还敢来侵犯我吗?”
公元276年10月,晋灭吴的准备基本完成。征南大将军羊祜奏请伐吴,指出伐吴的条件已经成熟。应不失时机地向东吴进军,并根据“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的战略方针,提出了灭吴的部署。其要点是:针对吴军部署上东强西弱的情况,确定在徐、扬方向实行牵制,首先集中水陆主力夺取夏口以西地区,然后顺江而下,集中全力合击吴都建业。
孙皓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他的父亲是被废黜的太子孙和。孙皓初继位时,还有一些作为,但是很快,他的残暴、豪奢、刚愎自用等特点就暴露出来了,东吴朝政变得混乱不堪。
司马炎接受了羊祜的建议,但由于西北鲜卑族首领起兵反晋,后方不稳,加之太尉贾充等的反对,使伐吴战争拖延了下来。
公元277年7月,又以都督豫州诸军事王浑为都督扬州诸军事,以镇南大将军司马亮为都督豫州诸军事,左将军胡奋为都督江北诸军事。
公元278年11月,羊祜去世。晋武帝依羊祜生前所荐,以杜预继任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公元279年,晋武帝派镇南大将军杜预打中路,向江陵进兵;安东将军王浑打东路,向横江进军;益州刺史王濬率领一路水军,沿着大江顺流向东进攻。此外,还有琅邪王司马伷、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的三路兵马,六路大军总共二十万人,浩浩荡荡地向东吴进军。
大军压境,孙皓才大惊失色,召集百官想办法抗击晋国。
杜预
杜预是曹魏名臣杜畿的孙子,他从小博览群书,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被人称为“杜武库”。他作为镇南大将军,在灭吴之战中有着突出的表现,之后官至司隶校尉。
几路大军中,王濬的楼船最难对付,近臣岑昏想了个办法,打造几百丈长的连环锁,在江面险要的地方把大江拦腰截住,阻止战船通过。再打造数万铁锥,尖头朝上安置在水中,等晋国战船到来时,碰到铁锥,船就会被刺穿沉没。孙皓赶紧传令,让工匠们彻夜在江边打造这些东西。(www.xing528.com)
过了年,打中路的杜预和打东路的王浑两路人马进攻吴国,节节胜利,对王濬的水军起到了很大的支持。
王濬大军出征时,他当年在巴郡保全的婴儿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纷纷加入了水军,以报答王濬当年的恩情。全军士气高昂,对取胜充满了信心。大军从成都出发,很快攻下丹阳,继续东进。到秭归时,楼船果然被东吴设下的铁链和铁锥所阻,停了下来。
王濬命人用粗木造了几十只巨大的木筏,又在木筏上装上一个个粗大的火炬,里面灌满了麻油,顺江漂流,遇到铁索就燃烧。那些放置在江中的铁锥,一碰到木筏,铁锥的尖头就扎进木筏底下,被木筏拖走了,还有的被大木筏撞得七歪八倒,横卧在江底。
王濬的水军用这些大木筏开路,扫除了水底下的铁锥和江面上的铁链,顺利地打进东吴地界,很快就和杜预中路的大军会师。
东吴的士兵已经多年没打过仗了,在孙皓这个昏君的治理下,士兵们还常常领不到军饷,吃不饱饭,无心恋战。晋军轻而易举地一路取胜,直逼东吴都城建业。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眼见大势已去,只得脱下上衣,反绑双手,带领着仅剩的东吴大臣向晋国投降。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一诗中说:“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这一年是公元280年,三国中最后一个国家东吴也灭亡了,晋武帝一统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局面,三国时代宣告结束。
课堂在线
智慧点评
晋武帝能一统中国,王濬功不可没。他本是游手好闲的人,却一朝悔悟,决心为国效力,立下累累功勋,成为晋国名将。可见,一时走错路不要紧,只要有决心,就能改变自己,开创出新世界。
要点掌握
1.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下令六路大军水陆并进攻打东吴。
2.公元280年,王濬首先攻入东吴都城建业,东吴灭亡。
考点追踪
1.王濬是怎样攻入东吴都城的?
2.东吴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
课本里学不到的趣味知识
以茶代酒的由来
中国人在喝酒的时候,如果有人不能喝,往往会说:“以茶代酒。”这和孙皓有关。
孙皓喜欢喝酒,他在位的时候,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还规定每个人至少喝七升酒,喝不下就派人灌。只有孙皓父亲孙和的老师韦曜受到了特殊照顾,孙皓暗中派人把韦曜的酒换成了茶,以茶代酒。
韦曜是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吴书》是陈寿著《三国志》时重要的史料来源。孙皓想让韦曜把自己父亲孙和的传记定为“纪”这个皇帝专用的词,韦曜却说孙和没有登基,只能用“传”。此外,韦曜还在很多事情上不肯附和孙皓。这样的事情多了,孙皓终于发怒处死了韦曜。“以茶代酒”的典故却流传了下来,成了一件风雅之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