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禄贞:辛亥革命中的勇敢将军

吴禄贞:辛亥革命中的勇敢将军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侵略者未因理屈词穷就此罢手,在边界调兵遣将,频频挑起事端。面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吴禄贞多次要求清政府增派兵力,加强边界防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吴禄贞积极投入这场革命。1912年,孙中山即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命令,追认吴禄贞为陆军大将军。

吴禄贞:辛亥革命中的勇敢将军

因接替吴禄贞的傅良佐庸懦无能,清政府无奈,于1909年初重新起用吴禄贞。鉴于以前受制于人的教训,吴禄贞坚决要求自任督办,专折奏事,否则就不接受委任。1909年5月,吴禄贞重新回到任所,旧地重游,百感交集。他挥笔赋诗:“烽火鸡林戍,筹边两度来。春风吹细柳,塞月照墩台。虎节黄金印,骊歌白玉杯。登楼望长白,处处阵云开。”

吴禄贞第二次就任以后,奏请清政府批准建立新军一镇,以加强防御力量,作为与日本交涉的有力后盾,与敌人展开了新的斗争。他对待日本的态度非常强硬,认为办理延边交涉,主要的只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驱逐日本警察的问题;二是延边领土主权问题,也就是国界问题。他在受命之后,专以这两个问题为主,想尽一切办法来对付日本侵略者,包括建筑营房、创办警校、办学、屯田等,特别是为多增兵力提出设屯田兵的主张。吴禄贞回延吉边务督办公署就职第二天,即奏请建新军一镇(师),自兼镇统(师长),任命革命党人柏文蔚为屯田军一标标统(团长),他要柏文蔚把屯田兵发展到一标(团)。进一步加强防御力量,作为再交涉的有力后盾。

日本侵略者未因理屈词穷就此罢手,在边界调兵遣将,频频挑起事端。面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吴禄贞多次要求清政府增派兵力,加强边界防务。但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慑于日本侵略者的淫威,拒绝吴禄贞的请求,并发出御旨,严令吴禄贞“妥为应付,力求稳慎,少涉大意,以防叵测”。

所谓“间岛同题”历经两年多时间的反复交涉,在确凿无疑的证据面前,最后日方不得不承认延边是中国的领土。1909年9月,中国钦命外务部尚书大臣梁致彦和日本特命全权公使在北京签订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又一次确认图们江是中朝两国国界。

据史料记载,1910年2月,延吉边务督办公署被裁撤,吴禄贞也被调回京,所有边务事宜移交给东南路兵备道办理。因当年三道湾屯田成效不大,边务业已裁撤,将屯田营裁减为一队,兵额50名留队,官排长各一员,以咨照料。屯田营后又改为护垦队,所有从前已垦成熟地招佃纳租。(www.xing528.com)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吴禄贞积极投入这场革命。当年11月,吴禄贞被袁世凯遣人杀害,年仅31岁。1912年,孙中山即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命令,追认吴禄贞为陆军大将军。

吴禄贞深明大义,身体力行,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清外务部据此交涉,粉碎了日本侵占中国延边地区领土的图谋,迫使日本不得不承认中朝传统国界,形成具有近代意义的正式边界文件《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为纪念这位爱国的边疆要吏,延吉各界人士于民国初年在布尔哈通河南岸延吉边务督办公署院外西南隅,立“吴督护禄贞去思碑”,以缅怀他治理边疆和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功绩。

英雄故去,浩气长存。如今,吴禄贞一手建起来的“戍边楼”仍在,它见证了那远逝的风雨飘摇的时代和一段令人刻骨难忘的革命斗争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