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往事:木把的劳动号子和挂木头的哈腰

吉林往事:木把的劳动号子和挂木头的哈腰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木把”的劳动号子最具代表性的是抬木头喊的“哈腰挂”。号子在“木把”心目中就是“号令”,一切行动都得按号子行事。这时,如果有个与“木把”年龄相仿而又认识的妇女从装楞场或装车场经过,喊号子的词儿就会变得没边没沿儿,什么“对面小媳妇啊”“长得可真俊儿呀”。

吉林往事:木把的劳动号子和挂木头的哈腰

“木把”的劳动号子最具代表性的是抬木头喊的“哈腰挂”。抬木头使用的工具是把门、小杠、卡钩,一般有4人抬、8人抬、12人抬之分,许多人抬一根大木头,特别是径级比较大的“件子”,必须统一指挥,统一号令,统一行动,统一步调,这靠的就是劳动号子“哈腰挂”。

领杠喊一声:“哈腰挂啊!”

众人一齐哈腰把钩挂到木头上,嘴里应一声:“嘿。”

领杠又喊一声:“挂好钩吧!”

众人也随着喊一声:“嘿。”但不抬,只是把钩卡牢在木头上,铆足劲等着。

直到领杠喊:“撑腰起呀!”就在领杠喊“起呀”时,大家这才一起喊一声“嘿”,用力把木头抬起来。

当领杠喊:“往前走啊!”大家随着喊一声“嘿”,开始迈步。

迈步也不是随便的,第一步“大肩”是迈右脚,“小肩”得迈左脚,这样抬着木头走起来不但步子齐,而且能把木头悠起来,抬着轻快。不然木头抬不好,步子就乱,走不上几步就得有人被压得趴下。号子在“木把”心目中就是“号令”,一切行动都得按号子行事。仍拿“哈腰挂”来说,在抬起木头之后,只要听到领杠喊一声“甩尾”,前头的4个人自然是把大步改成小步或者是停住,而后边的4个人则根据地形和车的方向向左或向右横向迈步,使抬着的木头贴近木垛,便于归楞。

抬木头要是走的距离近,领喊号子的人喊的时间短,词也就比较少。距离远,喊的时间要长,词的内容也就丰富。一般有即兴式和传统式。即兴式就是触景生情,领号的人看到什么,就编什么,喊什么。如路边有一个老人,领号人就喊道:“路边老人家呀!胡子一大把呀!没病又没灾呀!活过九十八呀!”(www.xing528.com)

号子虽然其内容、腔调各异,喊时也很随便,似乎脱口而出,却是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体现。

大家平时看上去如同一盘散沙,可小杠往肩上一放,那组织纪律不亚于正规军队。抬木头大都是8个人一组,抬起木头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都得随着号子而定。领杠人每喊一句号子就是一道“命令”,抬杠的人顺从“命令”把一根根木头抬起运走。

比如碰上根大木头,抬起来以后,领杠的就会喊:“这个家伙!”“真不轻啊!”“脚下留神呀!”“哥八个啊!”“稳住架啊,挺直腰啊!”“抓住杠啊!”跟号时也比平常深沉得多,不光是“嘿嘿”地应号,而是“哎嘿”“哎嘿嘿”。

号子一出口,仿佛浑身都增加了力气,并且迈出的每一步都格外注意,应号时还来个高八度,意思是告诉领杠者:你放心吧,我们都注意用力哩!领杠者听后,喊的号子也格外沉着。懂行的老远一听就知道这是根大木头,活计很吃力,但平稳。因为越是碰上大木头,抬杠的越吃力,越要注意安全。这时的号子起到鼓劲儿作用。一句句、一字字都在提醒大家格外小心。

如果木头很轻,大家没有压力,领杠的就会喊一些平常、低俗的号子。抬杠的一边应着号子,一边嘻嘻哈哈地把木头抬上木楞或装上车。这时,如果有个与“木把”年龄相仿而又认识的妇女从装楞场或装车场经过,喊号子的词儿就会变得没边没沿儿,什么“对面小媳妇啊”“长得可真俊儿呀”。所以,过去妇女都不愿从装楞场、装车场经过,怕听这些没正经的话。

今天“木把”这一行当在当地已不复存在,然而其文化遗存,却让后人看到了历史上长白山文化的一个真实的侧面。

采访专家:董新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