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曾四次巡视东北。其中第二次东巡,时年44岁,正值壮年。1754年6月,乾隆帝奉皇太后之命从圆明园出巡,此次出巡前后长达4个月,是四次东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此次出巡路线同第一次大致相同,经热河由古北口出取道吉林,而后到达盛京,之后再从山海关返回北京。在经海龙境内时,先后赋诗状物。据《吉林通志卷六·天章篇》载,《即事五首》《塔儿头歌》《燃霞绷观书》《暖三首》《花园》《花园有序》《海兰河屯·有序》等,都是乾隆帝从吉林返京时,路经海龙境内(今吉林省辉南县辉发古城至辽宁省清原县英额门)睹物抒情、忆史抒怀之作,是目前所见到最早吟诵海龙的诗篇。
其中,《海兰河屯·有序》全文如下:“海兰河屯者,汉言榆城也。遵槎尔筏岭以西,旁见旧城之基焉。雉堞无存,土垒尚在,昔年征战之时,各筑堡自守。遗老既尽,无能道其事者。以其生榆树焉,则谓之榆城而已。虎视龙争各据时,高培战垒阔穿池。何年贝勒失名姓,乘此荒城祗址基。总为圣人驱除难,维新天命眷归期。秋风榆戍经过处,奋旅维艰企继思。”乾隆皇帝的这首诗,道出其所见海龙古城。据海龙抚民厅首任通判杨文圃(1880年任)之子杨同桂于光绪年间所著《沈故》卷三“海龙城”条载:“海龙之名于史志皆无考,恭读纯庙御制诗集乃知为海兰之伪也。按海兰霍吞诗序云:海兰霍屯者,汉言榆城也。遵槎尔筏岭以西,旁见旧城之基焉。雉堞无存,土垒尚在,昔年征战之时,各筑堡自守。遗老既尽,无能道其事者。以其生榆树焉,则谓之榆城而已。按诗集次序,先经辉发故城,即过海龙至花园入英额门。今辉发在海龙东,花园在海龙西,是海兰即海龙也。”(www.xing528.com)
侯远东说,乾隆东巡,对于巩固东北边防,抵御沙俄侵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为梅河口的历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他路过梅河口境内的盛京围场写下的诗篇,成为今天研究梅河口地名文化、围场文化的重要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