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门五进士,于钟霖官至翰林院学士,1844年进士凌辰

一门五进士,于钟霖官至翰林院学士,1844年进士凌辰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44年,凌辰赴京殿试,高中二甲进士。于氏门中,凌奎有七子,长子于若霖、次子于观霖、三子于荫霖、四子于蘅霖、五子于钟霖、六子于藻霖、七子于蔚霖。值得称道的是,五子于钟霖还是翰林院学士,官至记名御史。于氏首位进士于凌辰,1803年生于黑林镇太平川。于荫霖书法作品第一,加强吉林防务。1859年,22岁的于荫霖考中进士。于荫霖进行了申辩,皇上派了两位一品大员进行复查。虽然查出诬告内容,但并未为于荫霖复职。

一门五进士,于钟霖官至翰林院学士,1844年进士凌辰

话说于居安父子初到榆树太平川,因家境贫寒,于龙川未能读书,终日深受劳作之苦。生活稍有安定,于龙川决心让儿子读书求学

于龙川有三子,长子于凌奎、次子于凌云、三子于凌辰。龙川三子尚幼,即教育其读书上进,至晚年又嘱其长子凌奎奋发图强,保证两个弟弟攻读学业。

长子于凌奎,颇具其父理念,“出室耒耜,入操筹算”,尽心供两个弟弟读书。据说两兄弟进京赶考时,年逾花甲的长兄于凌奎亲自驾车相送,待金榜题名回乡时,又出迎50余里,到今舒兰市法特镇头台村东大桥迎接。

1834年,凌云、凌辰兄弟同登乡榜,考中举人。1844年,凌辰赴京殿试,高中二甲进士。

于氏门中,凌奎有七子,长子于若霖、次子于观霖、三子于荫霖、四子于蘅霖、五子于钟霖、六子于藻霖、七子于蔚霖。其中,于荫霖考中咸丰年间己未科进士,于蘅霖考中甲戌科进士,于观霖和于钟霖同年考中光绪丁丑年进士,其余三个儿子也都是附贡生。值得称道的是,五子于钟霖还是翰林院学士,官至记名御史。三子于荫霖亦是翰林院编修,官至湖北荆宜施道,广东按察使,云南、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巡抚。按照清朝的吏治,各省巡抚皆是二品官员,于荫霖因其卓著的政绩,被皇上破格赏赐一品顶戴花翎。于荫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民间素有“包青天”的美誉。《清史稿》对于荫霖的评价极高,称其不畏权贵,屡次弹劾与俄罗斯议和大臣崇厚,为大清争回“天山界地数百里”江山。

于氏首位进士于凌辰,1803年生于黑林镇太平川。1844年,42岁的于凌辰考中了进士(二甲82名),任工部都水司主事(正六品)。工部负责土木兴建、器物制作、水利工程等。都水司负责水利。于凌辰直到1878年致仕(退休),一直在京城任官。虽然是京官,但于凌辰仍然关心家乡的事,尽其所能为家乡办事。根据于荫霖日记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几项。(www.xing528.com)

于荫霖书法作品

第一,加强吉林防务。当俄罗斯与伊犁分界之时,人们都在注意新疆。这时于凌辰奏言:“俄怀叵测,觊觎吉林疆土非一日。恐声东击西,令我以全力注新疆,伺吉林空虚乘之。新疆乃手足之疾,吉林为心腹之患。”力陈自咸丰以来俄之侵占情形,请朝廷选重臣,练东北三省兵,以加强防务。第二,增加学额(文生录取名额)。经过于凌云的争取,伯都讷厅至1842年有学额5名。后于凌辰认为学额太少,遂致函吉林将军,请增加名额。于是1872年又增加4名。第三,伯都讷厅首府由伯都讷城迁至孤榆树屯。清代伯都讷厅的疆域相当于现在的松原市宁江区、扶余市和榆树市。伯都讷厅首府原在伯都讷城。伯都讷城位于今宁江区伯都乡。当时因宁江区一带比榆树开发早,因而厅城就设在那里。后来,由于榆树农业开发,人口增长,经济较宁江区一带发展快得多。经济重心转移,也就要求政治中心转移。另一方面,伯都讷城又太偏。这时,于凌辰写奏折说道:“设官为民。厅治居一偏,不便,改设孤榆树。”于是,伯都讷厅首府于1882年由伯都讷城迁至孤榆树屯。

于荫霖是太平川于氏家族官职最高的。他最后的职务是河南巡抚,官级是从一品。于荫霖理学功底深厚,为官清廉。

1859年,22岁的于荫霖考中进士。因考试成绩好,加之年轻,在翰林院任庶吉士(相当现在的研究生),跟随大学士倭仁继续学习。学习3年期满之后,被派到武英殿任协修,后任编修。此后还在国史馆、实录馆、文渊阁任纂修等。1879年,于荫霖任文渊阁校理,京察一等(清代为外放中下级京官考核等第的制度),保加五品衔(以前为七品)。1880年在詹事府左、右春坊任善赞、中允,辅佐太子生活及起草文章、奏折。这年8月,因其仲兄于观霖病重,请假回籍。直到1882年9月,朝廷召他,才回京城。这年11月,他被补授湖北荆宜施道,官升至正四品。3年后,升任广东按察使(正三品)。仅一年,就升任云南布政使(从二品)。1887年正月,于荫霖母亲去世。他回籍守制3年。官员守制期间,官职免去,待守制期满,重新安排。1890年4月守制期满,一直到1891年的4月,才补授福建台湾布政使。但到了这年的7月,因于荫霖和他的弟弟于钟霖在家乡时倡议低价卖粮救灾,得罪了一些奸商而被诬告,加之其弟弟有一些劣迹,于荫霖和弟弟同时被免职。为此,其弟于钟霖吞金自尽。于荫霖进行了申辩,皇上派了两位一品大员进行复查。虽然查出诬告内容,但并未为于荫霖复职。为此,于荫霖废居京师,研读学问。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张之洞、李秉衡的推荐下,于荫霖被派到辽宁依克唐阿军营,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朝廷准许他招募万人,进行训练,并为依克唐阿写了大量奏折和电报。第二年,甲午战争结束,他回家探亲,于7月补授安徽布政使。1898年,又补授云南布政使。这年的12月,补授湖北巡抚(从二品)。1900年,调补河南巡抚,而且赏加一品衔。到1901年又调补湖北巡抚。没等赴任,又调补广西巡抚。可走到半路就不让他去了,赏假3个月。以后又续假,一直假居南阳。这年9月,因八国联军侵略北京而逃到西安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京,在洛阳接见了于荫霖。为此,于荫霖写下了《召见谨记》。在南阳,于荫霖与人研究学问,写了《南阳商学偶存》。1904年8月,因腹泻去世,终年67岁。于荫霖先葬于南阳,修有墓室,在墓室内壁上刻有墓志铭。1931年,于荫霖的灵柩迁回舒兰市天德乡邓家村于氏家族墓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