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府成立后,鼓励农耕,通化地区人口大增,商业随之繁荣。至1918年,通化城内商业已达393户。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由杂铺逐步转向专业化店铺,出现了专业书局(书店)、瓷器铺、照相馆、钟表店、镜铺、烟铺、肉铺等新兴店铺。民国年间,通化境内的商业网络初具规模。地处交通要道的山城镇和辑安等地,逐渐成为重要的商埠和物资集散地。
商业贸易最为兴旺的是通化县城。城内有较大的商铺38家,其中拥有资本达7000两银者2户,拥有资本4000两银者2户,拥有资本3000两银者11户。
最繁华的商业区是东昌街、中昌街、震阳街,较大的商号多坐落于此。尤其西关,可谓闹市,妓院、戏院、酒馆、旅店、烟馆、赌场及其他娱乐场所一应俱全。生意最好的是永成庆、积盛和、和发信三大药铺。这三家药铺利用通化盛产的人参、鹿茸、虎骨、熊胆等名贵药材及五味子、车前子等中草药,自制各种丸、散、膏、丹等药品,远销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等地区。联营商号及分号遍及全国,享誉国内外。积盛和药铺曾经代表通化将1斤霜蜜、10斤雪蜡送北京商品展览所展出。城内的集市贸易也非常活跃。农历每月逢三在东坝壕外、逢六在东门外大街、逢九在南门外大街都有集市。集上商品繁多,有粮谷、蔬菜、瓜果以及名贵药材等土特产。1931年南门外市场的商品上市量是7万斤,东坝壕外市场已达12万斤。
随着民国政府提倡兴办实业,通化地区民族工商业进一步繁荣。豆腐坊、酱园子、粉坊、酿酒工厂、木材加工厂在东边道地区到处都是。通化县新建景德全、福盛海、宝泉涌等8家资本在万元以上的酿酒厂,木材加工厂发展到了12户。杜玉奎经营的金玉记木器铺技术精湛,生产的家具和雕刻工艺品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19年,通化县成立了长恒火柴公司,年产火柴2.3万余箱,不仅满足了本县的需求,还销售到邻近各县。一部分手工业作坊实行前店后厂,前面开门销售,后边生产。据记载,1919年通化县有前店后厂近600家,其中县城有393家。(www.xing528.com)
通化东昌街
新技术传入东边道各地后,通化地区的传统手工业作坊开始逐渐向现代工业转变,一些工厂和私人煤矿也开始使用电能和各种新技术进行机械化作业。春和泰精米所最先以蒸汽机为动力加工粮谷,每日出米30石。当时通化县有8家油坊,其中4家是机油坊,每日约出豆油1000余斤,豆饼200片,榨油效率是原来的5倍。1920年,通化县城开始安装电话,结束了驿马传递信息的历史。1923年,通化县商务会由阎云亭领头募集资金,成立了通化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次年,正式发电,日发电60千瓦,通化县城内首次用上了电灯照明。因仅能用于照明,老百姓叫它“电灯工厂”。1930年,一九汽车公司成立,后来又出现了龙辉汽车公司,通化汽车运输业逐步发展起来。据统计,通化境内当时人口已增至23.8万人,全县工匠作坊320家,从业人员909人,手工业分会就达到20个之多,大小商店已发展到822户,商品营业总额达到178万余元。通化地区的工商业日渐繁荣,成为东边道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
采访专家:胡维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